正文

模糊減少 明朗未增

(2006-12-04 00:40:12) 下一個

           “美國的新台海政策, 雖然驅走了一些朦朧, 但並未帶來明朗,而是包含著變數, 潛伏著危機。 尤其是, 它並沒有為台灣問題的解決, 指出一條可行之道, 而隻是為了美國最大國家利益的一種權宜的設計。中華民族的統一之路, 還是必須期待新思維, 運用大智慧。: --- ---蕭冬

 

                                  2003年 12月12日

          12 月 9 日,  美國總統布什當著來訪的中國總理溫家寶的麵, 宣布 “任何台灣領導人所作的言詞或行動, 顯示他有意要片麵改變現狀, 我們表示反對。”這是美國對待台獨問題的表述上, 首次棄用消極的 “不支持” 而改用積極的 “反對”。這是一句溫家寶最為期待,  而陳水扁最不想聽到的話,也預示著美國對台海政策的一大改變。其中的奧妙, 值得認真探討。
           自1979年1月中美建交以來, 美國對華政策, 是建築在一種所謂的“戰略模糊”的基礎上的。 用美國參院外交委員會委員拜登的話說, 是指“我們一直在何種情況下將出兵台灣的問題上刻意含糊其辭,這阻止了台灣通過宣布獨立而把美國拖下水,也使得北京猜不透美國將會采取何種行動而不敢進攻台灣。” 這一戰略所隱含的前提是,台海維持現狀最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而希望並有能力改變現狀的是中國大陸一方。所以,隻要美國威懾中國大陸不采取軍事解決的行動,這一政策就成功了。24年來, 美國將這一政策奉為圭臬, 在兩岸之間玩弄平衡術而坐收漁人之利。
         然而,事實證明,恰恰是台灣方麵比大陸更急於改變現狀。 自李登輝上台, 到陳水扁執政, 一直在處心積慮一步一步走向事實上或名義上的獨立。大陸雖然希望統一, 但和平解決, 找不到著力點, 而武力解決,談何容易! 在美國幹預的陰影下, 可能會以來之不易的中華民族複興大業的中斷為代價。 而 陳水扁本來就背負著“台獨” 的神主牌一路走來, 在拚經濟無效, 治理無方的亂局中, 打出 “公投” 牌, 期望以此險著來動員民意,主導選戰。  布什政府兩岸關係政策的模糊和搖擺, 恰恰給了阿扁以可乘之機。 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夏馨的挺台言辭, 表麵上是這個女人的口無遮攔, 實際上是反映了美國對台海政策中的內在矛盾。
       作為一個唯一的世界超級強權, 維持現狀 (status quo ) 最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在台海問題上更是如此。 美國學者馬斯坦杜諾(Mastanduno)曾指出, 美國一國獨大的格局是有可能長期維持的 ( Preserving  the unipolar moment ), 維持的關鍵是聯合那些希望維持現狀的國家, 反擊那些希望改變現狀的“流氓國家”,安撫那些搖擺於兩者之間的 “修正主義國家(revisionalist state)”。 而在他看來, 中國和俄國正是這種需要安撫的最重要國家。所以說, 改變現狀就是犯了美國的大忌。 布什在9 日的講話中,發重話指責阿扁“他有意要片麵改變現狀。”改變現狀 觸動了美國戰略利益, 美國焉能不防。
         布什總統的這一番話, 可以說部分驅散了籠罩在台海上空模糊而又凶險的陰雲,毫無疑問將陷阿扁於十分尷尬, 進退兩難的境地。然而, 美國的新台海政策, 隻能是延緩而不是解決了台海問題的解決, 因為歸根結底, 在台灣海峽兩岸,都是不滿足於現狀的, 一方要統一, 另一方要事實上或名義上的獨立。 這就根本上是一個難解的結, 和美國想要維持現狀的大戰略有根本衝突。
         因此, 布什這一新台海政策的宣示, 對於中國大陸來說, 意味著一場勝戰。 但是, 這隻是贏得一場戰役, 並未贏得一場戰爭,而且這是一場代價高昂和有諸多後遺症的勝利:第一, 過去中國是 “抗美反獨”, 而現在不得不 “借美反獨”。 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國際政治就是一場利益博弈。 為了從美國獲得和保住這種承諾,中國必須付出極大的政治和經濟代價,喪失一些籌碼。 中國得到了“麵子”, 美國卻會獲得“裏子”。 第二, 台灣在美國的強力打壓下, 可能會放棄一些“急獨”的作法,  而更多地采用 “漸進式台獨”, 即使是國親兩黨上台, 為了爭取中間選民, 走的也可能會是 “獨台” 的道路。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 大陸對這種作法, 應對的辦法有限, 對台灣民情民意的把握, 對各派政治勢力的矛盾的利用 , 還有相當大的盲點。
         所以, 台海問題, 正如溫家寶說的, 是“這一灣淺淺的海峽,確實是最大的國殤,最深的鄉愁。”  美國的新台海政策, 雖然驅走了一些朦朧, 但並未帶來明朗,而是包含著變數, 潛伏著危機。 尤其是, 它並沒有為台灣問題的解決, 指出一條可行之道, 而隻是為了美國最大國家利益的一種權宜的設計。中華民族的統一之路, 還是必須期待新思維, 運用大智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