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和平崛起的辯證法

(2006-12-02 01:42:26) 下一個

“中國的形象不應是一個人見人愛,但不堪一擊的熊貓,更應象一頭不怒而威,雄據東方的獅子。”

                                      2004年 1月9日

        近來,中國的學者們忙著打造"和平崛起"理論,官員們忙著消弭"中國威脅論"的噪音。中國正在崛起,這已經沒有多少人懷疑的了。中國應該和平地崛起,至少中國人自己是信奉的。從孟子的倡"王道",反"霸道",到毛澤東的"不稱霸論",再到鄧小平的"和平發展環境論",都可以找到其中一脈相承的精神。
  而且,追求和平,不僅是中國人書麵的理論,更是千年來的實踐。曆史學家們說,與西方強權用炮艦開辟的霸權之路相比,中國可以算一個東亞仁慈的強權(benevolent power)。中國的萬裏長城是守家護園的盾而非攻城掠地的矛。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1998年訪華時也承認,從曆史上看,中國所遭受的侵略要比中國的對外侵略要多的多。
  然而,曆史和現實同樣告訴我們,和平的崛起,是中國人善良的目標,但並非是必然的結果。
  無庸諱言,現有的大國們對中國的崛起是虎視耽耽的。他們擔心中國將用鐵與血來鋪設崛起之路,因為他們自己就是這樣走過來的。近代以來的曆史反複證明,一個後興大國的崛起,往往會挑戰現有國際格局,衝擊世界秩序,從而引起衝突甚至引發大戰,德國和日本就殷鑒不遠。信奉現實主義的歐美策士們相信,一個國家發展迅速必然走向擴張,中國概末能外。因此,他們將中國定義為一個"挑戰者"或"修正者"(revisionalist),而設下重重防備的藩籬。
  成長中的中國固然無意作為一個挑戰者。曆史上的挑戰者往往有失敗的宿命。學者喬治.莫德爾斯基(George Modelski)提出“政治中心轉移律”,指出近500年來的挑戰者國家統統失敗了,新的世界領導者統統是先前世界領導者的主要夥伴。中國人的智慧不會讓自己重蹈別人的複轍。然而,中國在成長的道路上,必然會與現有既得利益者發生衝突。目前,中國產品在發達國家遭遇各種反傾銷戰,人民幣飽受升值的壓力,這還是在中國尚未危及其核心產業時西方的反彈。可以想象,一旦中國產品危及了他們的核心產業,核心利益,其反應會是何等激烈。
  再有一個可能的領域就是能源的衝突。中國目前正遭受空前的能源緊張,可以預見,中國將不可避免地卷入世界能源的爭奪之中。經濟的冷戰在一定條件下將轉換為熱戰。別忘了鴉片戰爭就是英國與清朝因"貿易失衡"而引起的戰爭。最近的例子是,伊拉克戰爭從本質上是"以血換油"的戰爭。
  此外,中國崛起的的路上繞不開台灣問題。中國是唯一的一個沒有實現國家統一的大國。溫家寶在訪美時說過,淺淺台灣海峽,是最大的國殤,最深的鄉愁。台灣,不僅凝結著中國人百年來的國恨家仇,也代表著中國核心的國家利益。在中國崛起的道路上,台灣是一道必須跨過的的關隘。沒有人比中國人更願意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大陸近年來的"一個中國"底線的一再退讓就是明證。但是,台灣問題,混雜了太多的大國的企圖,民粹的欲望。光是有和平的願望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沒有導彈的鄉愁就永遠是一種鄉愁。
  和平崛起,是中國新一代領導人對世界所作的重大承諾。然而,和平崛起並非要鑄劍為犁,自廢武功的結果往往是開門揖盜。中國擁有和平的最大意願,但要更快磨利自己的寶劍,更要有準備趟過鐵與血的意誌和決心。“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國的形象不應是一個人見人愛,但不堪一擊的熊貓,更應象一頭不怒而威,雄據東方的獅子。
  曆史的共同點是,所有大國崛起都會經曆力量、意誌和決心的考驗。1949年以來,中國曆次對朝,印,俄,越用兵,不僅奠定了數十年邊境和平的基礎,而且埋下今天和解的伏筆。具備強大的實力,再加上犧牲的決心和準備,中國的崛起反倒更有和平的保證。這就是曆史的辯證法,也是和平崛起的辯證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