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超越趕超陷阱

(2006-11-27 02:01:11) 下一個


          2006年 2月10日

          近日, 從中國傳來一則消息, 在剛剛過去的2005年, 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2萬2400億美元, 超越英國, 僅次於美日德而位居世界第四。
          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座次不斷前移, 本是尋常之事。然而, 共和國的過來人都知道, “超英”代表中國一段極不尋常的曆史。1958年, 毛澤東為了“超英趕美”, 發動了“大躍進”,“以鋼為綱”, 村村點火, 戶戶生煙, 但熱情換來的是無數的廢鐵, 苦幹帶來的是慘烈的饑荒。巨大的挫折卻沒有使整個國家清醒。在後來, 中國一次次陷入趕超的狂熱, 也一次次跌入趕超的陷阱。“超英趕美”路上, 灑落了幾多國人的血淚! 因此, 當讀到這一則新聞時, 怎能不叫人感慨萬千!
           趕超, 就是發展中國家以發達國家的現狀作為發展的終極目標。如中國人在不同時期說過, “蘇聯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超英趕美”,“本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20年趕上亞洲四小龍”, “50年達到中等發達”, 等等, 不一而足。
          曆史和理論都告訴我們, 趕超是一個巨大的陷阱。在50-60年代以前, 西方曾流行現代主義, 提出發展中國家應以發達國家作為發展的藍本, 但到後來, 越來越多的學者意識到, 發展中國家必須走自己的道路, 形成了各種各樣現代主義修正學說。原因很簡單, 發展中國家根本就不具備發達國家曾經擁有的發展的內外條件, 強行模仿發達國家的結果, 隻能是欲速則不達, 而且具有破壞性的後果。中國的大躍進導致的是大退步, 就是一個經典的跌入趕超的陷井的例子。
         所幸的是, 目前中國許多有識之士已經認識到了這點。如最近公布的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完成的《中國現代化報告2006》提出, 發展中國家走發達國家的老路去建設現代化, 成功的概率不超過1%。可以說, 中國有今天的成就, 是或多或少放棄了趕超意識的成果。然而, 應該看到, 多年的趕超意識還在糾纏, 尤其是各級官員由於政績意識作崇, 還會不自覺以GDP等硬指標做為發展的衡器。即使在社科院的同一篇報告中, 我們還是讀出了不少趕超意識的痕跡, 如規劃2050年最低月工資超過1300美元(這可是比美國現在的最低月工資水平要高!), 達到中等發達, 本世紀末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等。
         現代化是一種生存狀態。我們首先應該考慮的是, 中國人應該以什麽樣的生活方式作為發展目標, 然後從此來製定中國的發展戰略。西方的生活方式, 是一種高能耗, 高消費的生活方式, 是以全球的資源大量消耗作為代價的。比如美國人開小車, 住大房子, 光是這兩項就創造了無數的就業機會, 產生了高額的GDP。而中國人隻能以一種低能耗, 低消費的生活方式作為追求。不管是50年還是100年以後, 大多數中國人隻能選擇公共交通, 住集合住宅。更應追求的目標, 是科學教育, 醫療保險, 信息服務等的普及和提高, 如果實現這些目標, 中國的GDP 即使達不到目前的西方水平, 也是一種理想的生存狀態了。那是一種適應中國人口和資源國情的現代化模式, 是一種適應中國文化傳統的現代化模式, 也是一種給我們這個早以不堪重負的地球一個可以持續發展機會的現代化模式。
         所以, 中國要走的道路, 是“第三條道路”, 這就不存在趕超的問題。我們也就不必哀歎中國距離西方發達國家水平尚有百年之遙。走自己的路, 讓別人說去吧。隻有放棄趕超, 才能不斷超越。“夫為不爭, 天下莫能與之爭” (老子《道德經》)。 否則, 中國還將會跌落陷阱。 這是我們在慶賀“超英”之時, 應該發出的警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