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讓新聞回歸新聞

(2006-11-27 01:52:20) 下一個

                       2005年 9月23 日

                中國近年來迅速崛起,海外華人結構也在急劇變化。來自於大陸的新移民已經取代老僑和台僑成為美國華人的主體。這使得讀者對大陸新聞的需求越來越大。而由國內媒體所提供的中國新聞來源,存在著三大問題:第一,與海外華人讀者的關注熱點的距離:如國內的政治新聞中,以領導人活動的新聞占據最重要的地位,其中往往以官位大小來決定新聞的重要程度。第二,與海外讀者新聞觀念的距離。如國內的新聞報道,長期受以正麵報道為主的觀念的束縛,報喜不報憂,甚至喪事當成喜事辦,這在災害新聞中表現得十分突出。第三,與海外讀者新聞閱讀習慣的距離。如海外讀者對新聞語言,報道方式,都有其特點,口味。許多國內習慣的用語在海外是難以被接受的。
                要解決這些問題,最關鍵的還是觀念的轉變。而觀念的更新,最重要的是把新聞回歸為新聞,而不是把宣傳等同新聞。在國內,長期以來,宣傳報道是同義詞或近義詞。而我們認為,這兩者有著本質的差異。宣傳帶有強烈的目的性,導向性,因此往往帶有片麵性和功利性。任何政府政黨團體都有宣傳的衝動和需要。在美國最常見的宣傳就是競選的文宣,帶有明確的抬高自己,打擊對手,贏得選舉的功利目的。而新聞強調客觀性,真實性,把事實真相告訴受眾作為最高追求,而視片麵性和功利性為大忌。從曆史來看,客觀性原則的提出,就是對政黨報紙的一種反思。中國報道中的最大的誤區,是把報道中國等同於宣傳中國。這是中國報道失去客觀真實性,從而流失可信性的根源。
                  強調中國報道的客觀性與真實性,讓世界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歸根結底就是要按新聞規律辦事,而不是按宣傳的規律辦事。為達到這一目的,首先要處理好以下兩種關係:
       第一,媒體立場與客觀真實報道中國的關係:任何媒體的擁有者,任何媒體從業人員,都有其特定的立場,表現在支持什麽,同情什麽和反對什麽。但是,媒體的立場與媒體的客觀公正性不是對立的,而是統一的。媒體的立場要求對重大問題表明態度,而且是立場越鮮明越好。近年美國總統大選中,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是,美國主流媒體紛紛表態支持某一侯選人。那種絕對的,超越黨派,利益集團的的客觀性在現實社會並不存在。
             但是,媒體的傾向與立場,與客觀真實性是不矛盾的。愛國的立場並不妨礙我們客觀真實地報道中國。而且,客觀真實的報道,反而有助於提高媒體的可信度,從而更好地宣揚了本報所秉持的立場。
      第二,新聞取向與客觀真實報道中國的關係:傳統上,國內將新聞區分為正麵報道和負麵報道,要求以正麵報道為主。我們認為,不能以正麵和負麵報道簡單地劃分報道的取向。無可否認,中國正在進步,正在發展,這是中國問題的本質,也這是一個被越來越多西方媒體所公認的事實。但是,不能據此而規定以正麵報道為主。揭露陰暗,發現問題,才能更好地促進發展和進步。在美國,深喉和《華盛頓郵報》對水門事件的揭露和報道,媒體對安然事件的報道,對美國的政治製度發展,對美國經濟立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在非典後期,國內媒體對其大量報道,對有效遏製疫情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但另一方麵,也不能走到另一個極端。我們不能認同隻有壞消息才是消息的觀念,不能認同隻有大幅報道中國負麵新聞,如貪汙腐敗,災難事故,兩極分化,政治醜聞才是新聞客觀真實性的要求。
               解決這一矛盾,還是要回歸新聞本身,讓一個事件的新聞價值決定報道與否,報道大小的標準。如果一個事件的發生,不論是正麵或負麵,隻要是新鮮的,前所未有的,引人注目的,會產生重大後果的,那就大報,否則小報或不報。如果遵循新聞規律,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部門,如果一段時間內,發展進步,正麵報道必然多,反之亦然。如果強調正麵報道為主,那麽,就會出現問題國家,問題地區,問題部門,不論任何時候,出現在媒體上的形像總是正麵的,那是新聞的嚴重失職。
               新聞的客觀性和真實性,是建立新聞媒體可信性的前提,也是新聞媒體生存的根本。在海外華人對中國報道產生巨大需求的前提下,對中國報道的全麵性,深入性,尤其是客觀真實性,決定著海外華人媒體可信性,也決定著報紙的生存空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