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飛天與變革

(2006-11-27 01:50:50) 下一個

             2005年10月

           10月12日起,全世界華人再一次集體將目光投向太空。繼神舟五號之後,神舟六號又一次承載一個民族的夢想,在太空中遨遊。繼楊利偉後,中國又誕生了聶海勝,費俊龍兩位新太空英雄。在本文完稿之際,神舟尚未平安歸來。在今後中國人征服太空的過程中,還會有挫折,甚至犧牲,但似乎世界上已經沒有力量能夠阻止中國人“飛天”的步履,和躋身世界頂尖俱樂部的決心。
              從2003年神舟五號,到2005年神舟六號,中國前進了一小步,也可以說是一大步。從技術的角度看,進步體現在從一人到兩人,從一天到多天的飛天之旅,從簡單到複雜的科學實驗。然而,最有價值的進步,不僅在技術的層麵,更在社會與觀念的層麵。可以看出,從神五到神六,其大背景是在現代化與國際化的進展下,中國在大步走向自信,走向成熟。神舟成功背後,不僅透露了這個民族渴望“飛天”的浪漫,這個民族期待“巡天”的夢想,更體現了這個民族日益具備科學精神與係統思想。
             有論者指出,與西方人的天使不同,從敦煌飛天女到嫦娥,過去中國人的飛天形像從沒有翅膀(莊禮偉)。無翅而飛天,固然浪漫,但未免失之空幻,有“無中生有”之嫌。而神舟所代表的現實主義的新飛天形像,將成為一個民族新的圖騰。
               更有許多人指出,此次神舟六號升空,電視實況轉播,全程報道,顯示了從官方到民間更自信,更從容的心態。過去,動輒害怕失敗,擔心出亂,在外界看來,那是一副縮手縮腳,患得患失的形像。
              聯想到近期官方讓李敖到大陸“大放厥詞”,香港立法會全體成員,包括過去唯恐避之不及的“民主派”成員,到大陸訪問,也並未掀起什麽風浪。其實,許多事情,以其如臨大敵,防之如川,倒不如因勢利導,順其自然。如同大禹治水,“堵”不如“導”。
                如果我們把目光從太空移向大地,也同時看到,另一個事關重大的“飛天”正在進行之中。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這是一個意義重大的變軌。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中國創造了經濟奇跡,以至於很多人的自我感覺良好。但亮麗的成就後麵,問題與危機同時在積累。而最大的危機,就是經濟發展模式是一種失衡的模式,政治模式是一種缺乏自我調節機製的模式。以民眾的權利,利益,社會的公平,環境的惡化為代價,實現了經濟的超常規增長。這種現代化模式不可持久,它所帶來的長遠損失,可能遠遠大於其短期收益,甚至會導致現代化過程中斷,出現重大社會和政治危機, 這在曆史上不乏其例。
      回想前蘇聯“衛星上天,紅旗落地”,問題並不在於技術進步與社會危機有一種因果關係,而在於社會體製出了問題,即使是衛星上天,飛船登月,也不能挽救一個龐大“帝國”的覆滅。因此, 中國這艘高速飛船需要在飛奔之中變軌。隻有完成這個變軌,奠定經濟社會長期穩定發展的製度基礎,中國才能真正崛起,民族才能真正騰飛。
  這是一個更龐大,更艱巨的工程。因為,發展模式的變革,從根本上說,是一種利益的轉移,要遭到來自既得利益者的重重阻力。與神舟升空一樣,中國還需要科學與係統的觀念,開放與變革的心態,更需要堅韌不拔,披荊斬棘的努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