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東岸以及小亞、中亞地區是最早種植葡萄和釀造葡萄酒的地區.葡萄文化的傳播首先是在地中海周圍地區.中國種植葡萄和用葡萄釀酒最早是在新疆,傳入內地是在西漢.唐代以前,中原地區葡萄種植業和葡萄釀酒業發展緩慢,直到唐代,才有了較大發展.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技術的輸入,有力地證明了古代中國人善於吸收外來的先進生產和技術. 葡萄酒"新世界"是指僅有百年葡萄種植曆史的"新興"國家,包括美國加州、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亞等美洲國家和南非."舊世界"葡萄酒是指在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歐洲老牌葡萄酒生產國釀製的葡萄酒. 德國 葡萄酒概況:生產量大約是法國的十分之一,約占全世界生產量的3%。大約有85%是白酒,其餘的15%是玫瑰紅酒、紅酒及氣泡酒。德國白酒有芬芳的果香及清爽的甜味,酒精度低。特別適合不太能喝酒的人及剛入門者。不同的葡萄酒各有特色。 法國 葡萄酒概況:品質和名氣堪稱經典,無論從文化、曆史、質量上,葡萄酒愛好者都會公認獨占鼇頭的始終是法國酒。那些售價不菲,被投資家追捧的世界名酒大部分是法國的列級名莊。法國三分之二的國土上產葡萄酒,產量僅次於意大利。 西班牙 葡萄酒概況:葡萄種植麵積居世界第一、產酒量排第三(僅次於意大利和法國)。 意大利 葡萄酒概況:世界最大的葡萄酒生產國。出口量與法國並列前茅,產地麵積僅次於西班牙。 中國 兩宋以前栽培葡萄及其釀造產地的擴展,是中國古代葡萄種植、葡萄酒釀造及葡萄文化經西域傳播的重要內容.兩宋以前葡萄種植、葡萄酒釀造經西域由西向東、由北向南、由京城地區向四周擴展.先秦時期,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已開始在西域傳播;秦漢時期,葡萄和葡萄酒產地在西域擴展,並向關內初步推進;魏晉南北朝時期,葡萄、葡萄酒產地主要在內地都城拓展;隋唐時期,葡萄和葡萄酒產地較快發展;五代遼宋西夏金時期,葡萄、葡萄酒產地廣泛(尤其在江南)擴展. 南非 葡萄酒概況:有300多年的釀酒曆史,而且由於葡萄種植季節較早,新酒上架的時間要比歐洲早6個月。 澳洲 葡萄酒概況:與美國並稱兩大新興葡萄酒國。不論在氣候或土壤條件上,都很適合栽種葡萄。從公元1788年最早一批移民來到澳洲,即開始釀造葡萄酒。在英殖民地時期,生產主力是雪莉和波特。1950年以後,則以無氣泡葡萄酒為主。 阿根廷 葡萄酒概況:受西班牙和意大利影響深遠,最有係統的葡萄園和酒廠均是由該兩國的移民後裔設立的。法國人引進的馬柏是阿根廷最重要的葡萄,另外還有產於阿根廷的白葡萄Torrontes,全國有40%的葡萄園地種植,與馬柏共占總種植麵積的40%。 智利 葡萄酒概況:南美洲的第二大產酒國,產量僅次於阿根廷,但出口量遙遙領先。葡萄園集中在中部的山穀中,最主要葡萄是高收成葡萄Pais,用做生產內銷酒。其後依次是蘇維翁,白蘇維翁,Moscatel,莎當妮和斯美戎。 美國 葡萄酒概況:新興葡萄酒大國。最早釀酒始自16世紀中葉,近30年來急起直追,成為優良葡萄酒的生產國。 |
葡萄酒產地、分類方法 酒瓶的作用
從酒瓶來認識法國葡萄酒,不同的產區,其酒瓶的瓶身是不一樣的。
波爾多產區-----身瓶型,類似中國的醬油瓶形狀。是波爾多酒區的法定瓶型,在法國隻有波爾多酒區的葡萄酒在有權利使用這種瓶型。
勃艮第產區----略帶流線的直身瓶型。
羅訥河穀產區--略帶流線的直身瓶型,比勃艮第產區的矮粗。
香檳產區----香檳酒專用瓶型。
阿爾薩斯產區----細長瓶型,是法國阿爾薩斯酒區的特有瓶型。
普羅旺斯產區----細高瓶型,頸部多一個圓環。
盧瓦河穀產區----細長瓶型,近似阿爾薩斯瓶型。
隆格多克魯西雍產區----矮粗瓶型。
日常餐酒----日常餐酒一般的瓶型象大號的勃艮第瓶型.
關於酒瓶的小常識:
為什麽瓶口有層塑料封套?
----是為了防止蟲子咬軟木塞。
----有時,封套上留有小孔,這是為了葡萄酒能與外界呼吸交換,主要是淺齡酒用。
為什麽瓶底有凹凸?
----這是為了葡萄酒瓶直立時能酒渣沉澱。
----越需要長時間貯存的葡萄酒,凹凸越深。所以,一般來講,好酒因需要長期保存,瓶底凹凸都比較深,但瓶底凹凸深的酒不一定是好酒。
未開封的酒,如果瓶塞凸起或瓶口有粘液,說明該酒品質出問題了。
好酒必貪杯
紅葡萄酒----鬱金香型高腳杯----波爾多型與勃艮第型
----鬱金香型的理由:杯身容量大則葡萄酒可以自由呼吸,杯口略收窄則酒液晃動時不 會濺出來且香味可以集中到杯口。
----高腳的理由:持杯時,可以用姆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杯莖,手不會碰到杯身,避免 手的溫度影響葡萄酒的最佳飲用溫度。
白葡萄酒-小號的鬱金香型高腳杯
----鬱金香型和高腳的理由:同紅葡萄酒杯
----小杯的理由:白葡萄酒飲用時溫度要低,白葡萄酒一旦從冷藏的酒瓶中倒入酒杯, 其溫度會迅速上升。為了保持低溫,每次倒入杯中的酒要少,斟酒次數要多。
香檳 (氣泡葡萄酒)--杯身纖長的直身杯或敞口杯
----杯型理由:為了讓酒中金黃色的美麗氣泡上升過程更長,從杯體下部升騰至杯頂的 線條更長,讓人欣賞和遐想。
幹邑----鬱金香球型矮腳杯
----矮腳杯型理由:持杯時便於用手心托住杯身,借助人的體溫來加速酒的揮發。
鑒別法國葡萄酒
第一步,看酒瓶外觀
看酒瓶標簽印刷是否清楚?是否仿冒翻印?
看酒瓶的封蓋是否有異樣?有沒有被打開過的痕跡?
看酒瓶背麵標簽上的國際條形碼是否以3字打頭:法國國際碼是3。
第二步,看酒瓶造型
法國各地區用來裝酒的瓶子,都特別講究,造型各異。如果你所見到的葡萄酒瓶與一般世麵上其他的瓶子沒有什麽不同時,就要特別小心了。
第三步,看葡萄酒液
看葡萄酒的顏色是否自然?
看葡萄酒上是否有不明懸浮物?
看葡萄酒的份量是否夠?法國葡萄酒一般裝的正好。
注:瓶底的少許沉澱是正常的結晶體,酒質變壞時顏色有渾濁感。
第四步,看酒塞標識
打開酒瓶,看木頭酒塞上的文字是否與酒瓶標簽上的文字一樣。在法國,酒瓶與酒塞都是專用的,這是一般國產葡萄酒廠家所做不到的。
第五步,聞葡萄酒的氣味
法國葡萄酒有一股沁人心脾的芳香,氣味正,如有令人感覺不舒服的異味就應多加注意了。
第六步,品葡萄酒的口感
飲第一口酒,酒液經過喉頭時,正常的葡萄酒是平順的,問題酒則有刺激感。咽酒後,殘留在口中的氣味有化學氣味或臭氣味,則不正常。好葡萄酒飲用時應該令人神清氣爽。
對一個酒評家來講,他在評鑒一瓶酒的時候他會盡量以公正的方式去評估一瓶酒的好壞,而且每一次評酒時他們會保持評酒的環境(如室內溫度、燈光、杯子等)和酒品的待遇(如開瓶時間、儲存環境、運送過程等)相同,以表現出自己評酒時的中立。以一個專業的酒評家來講他自己喜不喜歡這一款酒跟評定這一款酒好不好其實是沒有直接關係的。一瓶好的酒的條件並不深奧,其不外乎是酸而不澀、甜而不膩、苦而不黏、辣不嗆喉、香不刺鼻、飲後回甘(取自陳千浩"葡萄酒"著作)。
也就是說如果酒在口中的感覺是均衡和諧的話,這就是一瓶好的酒。以紅酒來講酒的甜度、酸度和單寧,以白酒來講甜度和酸度,必須是恰到好處、 不多不少。如果有任何一方麵的味道太過突出,感覺上就不和諧了,當然這也就不是一瓶好的酒了。全世界的釀酒師都是以釀造出"和諧的酒"為目標,從葡萄種植采收的時間到釀造時候,放在橡木桶的時間隻要是出一點差錯都會有可能變成"不和諧的酒"。
如果想要釀造出一瓶好酒當然就要要求更多了,除了釀造出來的酒口感要均衡以外,酒的香氣也必須是多層次,口中的味道也應該與香味相輔相成,酒的餘味(aftertaste)也應該是綿延不斷的,令人有意猶未盡的感覺。最後一點就是一瓶好酒通常有相當長的陳年的空間,而一瓶好紅酒如果甜度、酸度和單寧甚至於果味不濃的話,放一陣子後,果香和甜酸度會消失導致酒的口感不均衡,這樣的話這一瓶酒就不好喝了。
有一些酒在陳年時會進入所謂的"靜止(dormant)"狀態,打比方說魯瓦河(Loire)區的白酒或一些勃根地的紅白酒等,此時酒的味道很像被鎖起來似的出不來,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後,酒的香味和口感會再次出現而且變得更豐富,層次也會變得較多。
一個人喜歡哪一種酒通常跟他自己喜歡的口感有關,喜歡香氣濃厚口感厚重的人大多會喜歡新世界酒如加州酒或澳洲酒等,喜歡細致口感的人大多會比較喜歡勃根地的紅白酒,喜歡酸度較高的白酒的人應該會比較喜歡莎比區(Chablis)的白酒。所以說喜歡加州酒的人喝到95分的勃根地酒覺得不好的時候,應該不是因為這一瓶酒不好,而是因為這瓶酒不是自己喜歡的風格吧。
所以下一次挑酒的時候,建議盡量從自己喜歡的酒區和風格下手,然後再以那個酒區的酒之評分做比較,挑選出品質和價格符合自己的要求的酒,這樣比較不會花大錢買到高分自己卻不喜歡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