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曆史 、記憶與回想:關於生活還有愛

(2006-11-30 17:35:54) 下一個

忘記曆史就意味著背叛,這是哪位著名人物的言論,記不得了。也沒有好好想過背叛了什麽,如果真的是背叛又有什麽嚴重的後果。有一位女藝人在經曆了一場大的風波之後,她看起來很堅強。當人們問她從何而來這樣的力量的時候,她說林青霞曾對她講:“要學會  麵對它,接受它,放下它。” 有段時間混看 凱赦林赫本,簡方達和希拉裏的傳記, 也記不得是其中哪位的母親了,不許家裏人提一個字關於突然不知道什麽原因自殺身亡的兄弟。這位母親不認為家裏的其他人就為此要多年生活在痛苦的回憶當中, 她盡力要把這個家帶到正常愉快地軌道。如果記憶沒有出錯,在多年前讀到的屠格列夫一個短篇當中寫了這麽個故事。有人向剛剛失去了兒子的一位母親通報這個壞消息的時候,這位母親愣了一會兒,還是端著麵前的湯喝了起來。報訊的人不解,然而這位很貧窮的母親隻是淡淡地說了一句:湯裏麵放了鹽啊。曆史告訴了人們什麽呢?我們的過去? 我們的現在? 我們的將來?‘無古不成今,無今不成古’,這定是從哪裏聽來的,記憶當中沒有這一段‘讀來’的印象。 

聽說在一次曆史學碩士的畢業答辯上,因為有幾位格外牛的教授要參加,如果答辯順利就快獲得學位的候選人都相當的緊張。有位來自普林斯頓的教授,出了名的博聞強識,平日裏就算和人一般的爭論,也可以在重點核心期刊上麵發表。他直接了當地說其中的一位答辯人:你的論文題目就不對, 你不應該做這個生活化的曆史研究。該答辯人也是有備而來,抱出幾本曆史學的專著引經據典了一番曆史學研究的對象和方法。終究普林斯頓教授還算厚道,並沒有和這位候選人激烈爭論下去。而這次答辯本身也就成為了這個答辯人的一段回憶了。據說一幫曆史學教授在一起,還是蠻有趣的。多年下來,曆史研究的東西好像不記得,但是聽說和這幫曆史學教授們的生活片斷倒是曆曆在目。張教授在劍橋十年,專注亞洲史的研究。因本人身材魁梧,聲如洪鍾,相貌堂堂,常常在幾杯杜鬆子酒之後談古論今甚有感召力,尤其在印度史方麵堪稱大家。言者雲‘可惜當年愚鈍,沒有嚴謹認真地討教一番,所以除了隱約記得張教授印度宗教和印度民族性格之間的關係論述之外,也沒有什麽。除了一事。據說張教授曾在中國旅行當中訪問過山海關。在描述了一番當日一行人的壯舉之後,張教授戲言:就我這個外族人的模樣,不禁暗想當年為何就攻不進長城以南呢?’何教授在牛津治史多年,為人謙遜謹慎。關於學術,沒有聽到複雜的評價,隻知確為大家之一。留在記憶裏的片斷, 好像就是若幹年前他某次在國內講學,該大學沒有投影機設備,一堂課下來隻讓何教授搖頭:‘還有很多圖片,還有很多圖片, 沒有辦法為大家說明,抱歉抱歉。’專攻古代史的石教授從東京來,曾陪同一位報考碩士的女生走過校園。幾年後,該女士博士已成,在外偶遇石教授。石教授為人爽朗,也就開玩笑怪罪起這位女士:你知不知當初陪你橫穿整個校區, 竟惹出數月多人詢問‘那天和你一起的美女是誰?害得我好一番口舌。不過為你現在高興!’曆史學的教授也不全給人留下曆史的印記。

 
記憶總是有它自己的選擇,要記住什麽,要忘記什麽。有時候某個瞬間的記憶,雖然你和其他人一起經曆,但是時間久了,你們當中會有人記得,會有人淡忘,會有人記得不同的細節。一切曆史都是主觀的曆史這個說法固然有很多可以值得爭論之處,但就算對於這個論斷的爭論,若幹年後當事人回味起來多半也是記得這場爭論可能也記不得爭論了什麽了。就像某年的某一天,在北京過王府井的時候,朋友需要記下來電話中別人告訴他的大約167位的數字。他翻出筆,好歹記了下來。當時為了朋友方便,聽到他重複號碼,就一下子記住了, 完了還糾正他寫下數字時的錯誤。他很詫異:這麽長的數字,你這就記住了?其實不是記憶隨意記住了,是故意記住了。當然早已忘了那組數字是什麽了。然而那時的一個片斷,卻還是非常的清晰:穿過馬路的時候,有賣小報的人在不知道稱為什麽地鐵的出口吆喝著:王菲自殺了啊,快看王菲自殺了啊!冬天陽光照耀的熱鬧街頭,突然就滲出一種悲涼的氣氛,啊,王菲自殺了後來知道了這是賣報人的噱頭而已。但那個片斷,就這麽定在了回憶裏。有人告訴說他有曾寫過有關兩個人的研究文章,一位早年在哈佛研究曆史,後抗戰回到中國, 一位在國民黨時期擔任某大學校長,後任行政院高位。該作者偶然得見二者的子孫,都在大陸過著甚為普通甚至過於平常的生活,真是體會了一番真正的曆史。如果當年的二人穿過曆史看到這些真實的人生,怕是也有一番感慨呢。 

有一首李泰祥的歌,齊豫唱的吧,‘你是我所有的回憶。’不,你不是我所有的回憶,回憶有時候有它自己的安排。回憶還在續寫,而有時候聽任回憶帶路,也是好的。隻是回憶當中放入了什麽,有的時候由著你,有的時候由不得你而已。英國大學教授們研究的東西多少總是出乎人的意料, 隻要你想想是誰寫了指環王就會同意這個看法。不過對一則看起來倒像不像的研究結論還是願意安然受之的:英國某大學的研究表明,寫日記的人平均壽命比不寫日記的人短,總體看來也不如不寫日記的人日子過的愉快。看來,還是要悠著點兒回想啊! 留下那些愛的片斷吧,如果你能, 但是別忘了看看記憶需不需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