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

水,是最柔軟的物質,也是最堅硬的物質。滴水穿石,以柔克鋼。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個人資料
正文

為什麽父母要給孩子“上規矩”?

(2006-12-14 10:42:47) 下一個

    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注重培養孩子的個性,獨立,自我意識。很多家長不再願意多限製孩子,覺得對孩子太多的約束會捆住孩子的手腳,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他們更希望孩子在一個無拘無束的環境裏自由自在地成長,發展。這不能不說是我們傳統教育理念正在逐漸地向開明,理性,寬容的方向發展。

     但是,也正象中國有句老話說得那樣:沒有規矩則不成方圓。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果對孩子的行為沒有適當的規範,而是以為不給孩子約束而一味地放任孩子,甚至放縱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我們需要給孩子設定一個界限,一種規則,每個人在這個界限,規則中fair play。

    舉一個例子:當一個人被關進一間伸手不見五指的房間裏,他的第一個反應是伸開雙臂,張開五指摸索。當他能觸碰到一堵牆時,他曾一度提著的心,曾緊張恐懼的心,一下子就會放鬆下來。接下來,他會靠在牆上,平定自己的情緒。這是出於本能,因這堵牆使他找到了一個邊界,他知道至少在這個邊界內,他是安全的。當人知道自己是處於安全的條件下,他們自然就知道該如何行為,如何行為才能使自己保持這種安全狀態。再舉一個例子:每個人都知道,駕駛汽車遠比乘坐飛機危險得多,因為出事故機率更高。但幾乎沒有人對開車具有恐懼感。原因是人們認為自己對道路,汽車的性能,交通的規則,特別是自己的駕駛技能非常有把握,即使走在一條從未走過的路上,也會有足夠的以往的經曆作為借鑒。但是坐飛機就不同了,我們對駕駛飛機,對飛機的性能,天氣對飛行的影響等等因素我們都沒有把握,或者說是未知的,我們就自然會產生恐懼感。這就是說人們對未知的事物,對於自己不可把握的事,有著天然的恐懼,總是感到不安全而缺乏信心。

    通過這兩個例子,我們了解了為什麽我們要給孩子設定行為的界限,規則。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是無知的,這就好比一個人來到了黑屋子,如果他總是觸摸不到那堵牆(我們父母給他的行為界限),他就會焦躁不安,因為他沒有安全感,他不知道該如何行為使自己安全(不被父母懲罰,或被別人接受)。久而久之這種不安全感就會使孩子出現一些心理問題,影響他們對世界的認知,對自己行為的正確選擇。所以,父母給孩子“上規矩”,不是限製孩子,而是幫助孩子找到這堵“牆”,給他們一個安全的界限,讓他們知道在這個範圍裏是安全的,從而是他們產生安全感,樹立自信心。給孩子規矩,就是告訴孩子,什麽行為是被允許的,被接納的,使他們對人類行為準則從無知到有知,能準確地把握自己的行為。從而幫助孩子成為一個自信而對自己有理性控製的人。

    借用supernanny 的話,作為本文的結束:“Boundaries aren't barriers,they are safy limits within which kids explore and develop.Put the boundaries in place so your children know what's expected of the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張小麗 回複 悄悄話 嗯,說得對。

我現在對這個問題調整不好心態,因為我總是克服不了“上規矩”就是和他作對這個想法。

而且這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被我教養得特殊,現在我幾乎不知道怎麽上規矩,雖然我明白他就得上規矩。

你的文章給了我一些啟發,容我再好好理一下這個問題吧!:)
子初 回複 悄悄話 好有哲理。
piao11 回複 悄悄話 看你文章就知道你是一個理性的好媽媽!
女兒在你的言傳身教下一定會“出色”成長為。。。。的人:)

擁抱春江水

順致全家人節日問候!


一一飄過:)
mitten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的文章,我也有個女兒,和你女兒性情非常相似,所以我天天生活在“上規矩”還是“放開手”的反複自我鬥爭中。理論上我非常同意,可行動起來太難了,不過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