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北美

在美國,忙忙碌碌地求生存,謀發展,我雖一直想寫些什麽記下這些年的心路曆程,可還真不曾想過要寫成一本書。但經過9。11事件......
正文

性格:觀賞性之源——邊看邊聊《風雨乾坤》之三

(2005-07-20 16:51:41) 下一個
性格:觀賞性之源 ——邊看邊聊《風雨乾坤》之三 藝術性和商業性交叉於一點:觀賞性。好戲,特別是要讓觀眾陪上十幾二十幾個晚上的電視連續劇,若無觀賞性,觀眾隻需在遙控器上輕輕一摁,就“去逑”了!好戲,必須高潮迭起,懸念叢生,讓觀眾激動而又每每把胃口吊住。 這種觀賞性的臨界點在哪裏呢?回答是在衝突即將爆發、矛盾即將解決的刹那出現了,卻又“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衝突未能爆發,矛盾未能解決,情節在這一“延宕”中又繼續向前發展,給觀眾帶來更加焦灼的期待。 大家都看過曹禺的《雷雨》,那是一出讓觀眾的心髒常要從喉嚨裏跳出的好劇。臨界點就在周萍和四鳳的兄妹血緣關係。隻要這對情人發現自己是親生兄妹,衝突就要爆發,悲劇的結果就會形成。曹禺卻總能峰回路轉,讓結果延宕。這裏有一句最著名的台詞。當周萍和魯大海發生衝突,周萍動手打了魯大海的時候,一旁的魯媽激動萬分,因為她心中明白衝突雙方都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她衝動地喊出了“你是萍……”把大少爺稱為“萍”,這將是母子相認,顯然悲劇結果即將出現。此時,劇作家舉重若輕,把“萍”改成“憑”,讓情節延宕了。“你是萍……萍……憑什麽打人!” 但這種“延宕”並不是隨意構成的,要有根據。這就是人物的性格。魯媽避免說出自己和周萍的母子關係是出於她對子女的愛,是一個母親的偉大,她寧願把一切苦果深埋心中,獨自去咀嚼殘酷的人生痛苦,決心保護自己的子女。“萍”變“憑”,符合性格邏輯。 在這一點上,《風雨乾坤》有成有敗。 當林虹帶著姐姐林嵐過去寫給丈夫司馬民望的一遝情書回到家中的時候,心中還懷著在錦江上當受騙的一肚子窩囊氣,而丈夫又偏偏指責她到錦江去惹了禍。此時,很可能出現醋意大發,夫妻情感破裂的衝突,更何況女兒還在火上加油。但,多雲轉晴,觀眾獲得一種感情升華的愉悅。這一衝突的延宕和轉化,源自林虹的善良和寬厚,源自她對姐姐和丈夫的理解和深愛。這是“成”。 而林嵐和兒子的那場戲卻是“敗”。 林嵐把兒子帶到母親墳前,是想告訴他自己和丈夫胡國民的不可調和的矛盾,求得兒子對她準備離婚的理解。但臨場時,她吞吞吐吐,兒子沒聽明白就氣急跑走了。她和兒子的矛盾未能解決,情節延宕了。但這不符合林嵐的思想邏輯。第一,她對胡國民已是深惡痛絕,胡國民對她的欺淩也已無以複加。第二,她帶兒子來墳地,也說明已做充分準備。這吞吞吐吐是沒有來由的“賣關子”,不符合人物此時的性格邏輯、心理邏輯。 所以,高爾基說情節是什麽?情節是人物的性格史。 □沈敏特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