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
(2005-06-22 18:49:52)
下一個
全球化
沈敏特
在印刷技術出現之前,隻有懂得拉丁文的主教、神父才能看到《聖經》,他們壟斷了《聖經》的宣讀權、解釋權;人們隻有通過他們才能聽到神的聲音,他們成了神的當然的代言人。
而今日之前,雖然通訊科學有了長足的進步,人們可以通過電話、電報、廣播聽到千萬裏外的聲音,但是,所有這些都是可以控製的。因而,人們聽什麽、看什麽,都是可管理的。於是,擁有這樣管理權的人,成了“真理”的當然的代言人;他講什麽,你就聽什麽;他講什麽,你就信什麽。真理不得不按等級來分配;他擁有這種管理權,他的級別就比你高,也似乎他就比你擁有更多的真理。
在這樣的科學水平下,所謂教育就是對聽和看的某種規定。孔夫子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的原則,以不同的形式存活於各種教育係統之中。
讓你看的,你就看,讓你聽的,你就聽。附加的很多原則都與“禁止”、“不準”連接在一起。人們隻有不斷改變自己的地理位置,才能突破種種限製獲取更多的信息,但能夠不斷改變自己地理位置的人畢竟是少而又少的少數。而當信息科學降臨到人間,這一切“禁止”與“不準”從軟弱變得無能,就像一個衰竭的老婦人聲嘶力竭而感染不了任何人的叫喊。
這個場合不許看,卻可能輕易地在另一個場合看到。
這個場合不許聽,卻可能輕易地在另一個場合聽到。
於是,對各種“禁止”、“不準”,人們的態度從遵從、畏懼到嘲笑以至於戲謔。你愈是正兒八經地宣布種種的“禁止”與“不準”,人們的笑聲愈顯得放肆和輕蔑。這並非人們有意和哪個過不去,而是時代前進了,人們無法返回往昔;一個成人,你非要他變成幼兒,依然天真無邪,啞啞學語,這怎麽不可笑呢!
是的,信息隻能共享,而無法壟斷。人們正在進入一個什麽都能聽到,什麽都能看到的時代。
有人害怕了,以為禮崩樂壞,無法阻擋,人們將在這種信息的交匯中,迷失方向,陷入永劫不複的墮落之中。而這一切的結果是,教育將失去教育功能,從人類生活中被排除出去。
而其實,恰恰相反,教育依然存在,功能更加強大,上升到一個新的階段。教育不再是一種對於視、聽的限製,而是轉向強化人們對於信息的選擇能力。
人是有意誌的動物,而世界永遠是五花八門,百色雜陳的。人們因意誌的強度不同,意誌的文化內涵不同,麵對信息進行不同的選擇,正是這不同的選擇標誌著人們素質的高下。於是,怎樣提高和強化人們的選擇能力成了教育的中心。
獨立選擇的意誌是人的特性。
誰都知道有強盜,人並不因為獲得這個信息都去當強盜。誰都知道有娼妓,人並不因為獲得這個信息,女人都去當娼妓,男的都去當嫖客。
在選擇空間狹小的條件下,人的選擇能力必然萎縮;30多年前那個“紅海洋”時代,幾億人口喪失了對世界、對民族、甚至對普通是非的認識能力。在“政治覺悟普遍提高”的喧囂中,實際上是人口素質大麵積的“減產”。這更證明,一個什麽都能聽到,什麽都能看到的時代,正是強化人的選擇能力,培養千千萬萬能夠自覺堅持正確人生方向的新世紀人才的必要條件。
有人說,教育工作難做了,宣傳工作難做了。我們說,是的。因為,你的教育和宣傳,必須貨真價實,獨具魅力。一切瞞和騙,一切儼然“導師”,以勢壓人,都隻能在一片哄笑中從人們的心靈中被排除出去??這正是教育、宣傳水平真正提高的重大標誌。
信息時代,是教育大改革、大發展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