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北美

在美國,忙忙碌碌地求生存,謀發展,我雖一直想寫些什麽記下這些年的心路曆程,可還真不曾想過要寫成一本書。但經過9。11事件......
正文

為《給兒子·提前十五年的信》作序

(2005-04-24 12:04:04) 下一個
為《給兒子·提前十五年的信》作序 邵燕祥 沈敏特先生提前十五年給他未成年的兒子寫了二十八封信,孩子還不到識字的年齡呢,怕是念也聽不懂。我作為寫信者的同輩,卻完全看懂了。我為他的苦心所感動。因為我亦為人父者,我的兒子小時候叫鬧鬧,當我迎接這個幾乎是陌生的但又十分親近的小生命的時候,那份愉悅的接著是忐忑的心情可以說跟沈敏特相似以至一樣;在本書今天的讀者中,也必有眾多有同感的知音。那時候,我是二十八歲,雖初為人父,卻已經經曆過劃右派、戴“帽子”的嚴峻的一課,但是孩子的誕生讓我在灰色的單調的生活當中看到了新的色彩,聽到了新的聲音,那就是生命的色彩和聲音,每時每刻讓我感受到生長和未來。於是我充滿信心,重新萌發了讓下一代得以健康的合理的做人的希望。由此,我在困蹇的境遇意識到自己的責任。 沉重嗎?與其說是沉重,毋寧說是鞭策。在1962年3月28日,一個北京春季特有的大風沙日子,正是鬧鬧呱呱落地的一年一個月零二十天,我終於把他這一年多的“行狀”寫了下來,這就是不久後被批判為“毒草”的《小鬧鬧》一文。在往後持續十幾年的批判當中,我一直不悔,因為我為這一個小生命留下他最初的腳印,就像現在有些年輕的媽媽為孩子留下日記和逐年逐月的照片一樣,這算什麽罪過呢?而且,我還在文中預告了一筆: ……你得長大啊。 那時候,你自然要起一個像樣的大名兒,那時候,爸爸將對你說一番別樣的話。 批判我的人,認定我要說的是一番關於“(右派)翻案”的話,其實這是把我看“扁”了,難道我除了為自己辯誣以外,就再沒有別的話可說了嗎?他們以為隻要把一個人打倒在地,戴上政治帽子,這個人就不會再思考個人以外的世界了。 不過,在當時,我確實也還沒有具體地想過將來說些什麽“別樣的話”給孩子聽,等到多少可以自由地“說一番別樣的話”時,有了另外一個“大名兒”的鬧鬧就到外地去上學,然後是畢業,是走向社會,轉眼間他長到了他出生時我的年紀,幸乎不幸乎,他已經有了超出我當時的閱曆。我索性把一些“別樣的話”轉而說給更多的人去聽了——不過沒有十五年的提前量。 現在讀到沈敏特提前十五年寫給兒子的信,也許因為“老年得子”,他更是愛得深,想得遠,“掏出心窩子”說給孩子,從個人的經曆和感受,說到生命的質量,順境和逆境,“聽話”與思考,初戀的可貴,愛與責任,婚姻和家庭這些倫理教育的內容,進而說到閱讀與思維、科學與技術,讀史的必要,思想空間和心理空間,什麽是現代人,什麽是愛國這樣一些深層問題,以及關於金錢、時尚、公民意識與臣民意識這些日常隨時會遇到的話題;他期望他的兒子具有自信和鎮靜的精神狀態,培養起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能力,選擇能力,聯想能力和創造能力;他又用自己和先人作為中國知識分子的切身經驗提醒孩子,人生道路不會是一直平坦的:“我迎接你走進的世界……是富裕與貧窮、文明與野蠻、民主與專製、光明與黑暗、溫馨與冷酷、公正與不公……交錯爭鬥的天地。你能走好這人生之路嗎?你能經得起上升和下沉、成功與失敗的磨練嗎?” 讀罷全書,我想,如果當年,在我的孩子剛近成年,而我並沒能對他說些實在的“別樣的話”,即使偶有涉及卻遠不能說得如此中肯和深刻的時候,就有這樣一本書出現,讓我把它當作禮物送給我的孩子,那該多麽及時,多麽好啊。可惜,那時候沒有這樣一本書,沈敏特那時還不可能把這樣一本書寫出來,不僅因為那時他沒有由他這個小兒子帶來的激情,更因為書中這些思想是發掘了多少曆史的礦石,又經過了整個80年代、90年代直到這個世紀初年現實的錘煉,才可能出爐的。 曆史也許會在一個時段裏停滯或倒退,但總的趨勢是不斷向前發展和進步的。也許十五年後當沈敏特的小兒子讀這本書時,老沈又能夠補充若幹對新問題的回答和闡釋,甚至孩子本身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不過我相信,這二十八封信的核心內容,有許多是會曆久常新的。以老沈身心的健康,他一定會在十五年後和長大了的兒子互相討論,比賽誰的談鋒更健吧。 不要等到十五年後了。今天我們有一定閱讀能力的青少年,還有他們的父母、祖父母們,何妨先睹為快? 沈敏特的兒子,一定不會把這本書視為獨得之秘,不與人共;老沈自己也一定希望更多的孩子都聽到他的“祝福”和“囑咐”,這該是他把這本書付諸出版的初衷吧? 我和本書作者是有緣分的。他從大學畢業,走向工作崗位的第一個任務,竟是在1957年晚秋列席一場對“右派分子邵燕祥”的批鬥會,從而促成他要求調換工作這一個影響人生道路的重大決定;近年來,我不斷看到他思想十分“敏”銳而具個人“特”色的時評,且又因他約稿促使我在上個世紀末寫了總結個人五十年心路的長文《狂歡不再》。因此,我樂於為他的這本新書作序,但絕不是僅僅出於友情,更是出於一種與作者相同的愛和責任感,我向讀者推薦此書,並且首先把尚未印行的打印書稿推薦給我即將上中學的小孫女。她可以挑選能夠看懂的篇章瀏覽,隨後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把全書看完,有所采納,有所思考。 2004年4月14日 注:邵燕祥, 國內著名詩人, 作家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