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賣國”嫌疑
(2005-03-25 08:37:28)
下一個
我的“賣國”嫌疑
-----寫在雅典奧運前夕
沈敏特
前幾年我寫過一篇隨筆,題為《我愛祖國,因為。。。。。。》,被評為當年“十佳文章”之一。我對祖國之愛自己深信不疑。可一涉及到國際體育比賽,我對自己是否愛國就有點不自信了。因為,我的感覺與很多愛國者大相徑庭。
最近,亞洲足球錦標賽中日爭奪冠軍。當然我也希望中國能贏。可後來輸掉了,我也沒有特別難過,沒有覺得這是什麽中國的“奇恥大辱”,沒有中國“百不如人”的自卑;更沒有“日本鬼子又進村”的恐慌。我僅僅覺得,足球不是中國的強項,在選拔、訓練、管理等等方麵問題不少,還得從長計議。可在網上我竟看到這樣的評論:“日本和中國是民族之間的仇恨,是國恨。”我大吃一驚,我怎麽就沒有這樣強烈的愛國之情,我對日本足球隊的態度怎麽就上升不到民族恨的高度?
細細一想,此事由來已久,可說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呢,也一直沒有搞懂。
當年莊則棟、徐寅生、李富榮還是年青球員的時候,拿下了團體世界冠軍,舉國歡騰。傳媒的宣傳口徑是: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還有大塊文章介紹球員是怎樣學習毛澤東思想的。我當時就為球員擔心:萬一哪一場輸球了,怎麽辦?你怎麽解釋你對毛澤東思想的態度?上帝保佑,有一年我們把南斯拉夫的乒乓球隊也打敗了,那時的南斯拉夫還是“修正主義”國家,這當然又是毛澤東思想戰勝修正主義的例證。可是以後還是遇到了麻煩,以老瓦為代表的瑞典乒乓球隊屢戰屢勝。我就特別注意,他們的勝利又代表哪一種政治思想的“勝利”呢,我們該給他們做一個什麽政治鑒定呢?按照那時的思想邏輯,我確實說不清楚了。
從總體上看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與體育的關係,我還能略知一二;又亂又窮,連生存都成了問題,是自然談不上發展體育事業的。但幾項賽事的勝敗就一定標誌國家政事是否清明,經濟是否發達,卻也未必。
埃塞俄比亞是著名的饑餓之國,可多馬拉鬆名將。
朝鮮至今還需要糧食、食品的援助,可乒乓球常常威脅中國在世界乒壇的地位。
足球最興盛的國家在南美,這是當代現代化走了彎路,遇到大麻煩的地區。
這次歐洲足球錦標賽的冠軍也不是世界強國。
美國的綜合國力強大,但諸多體育項目,如羽毛球、乒乓球、曲棍球等等,在世界排名靠後。
我們中國呢,可能這次雅典奧運會得到比上屆更多的金牌,這當然可喜可賀,卻絲毫減輕不了我對貪汙腐化如此嚴重,貧富差距如此之大的憂慮。
在體育賽事中,贏了,金牌增加了,我高興,很高興,但還不足以把我拉入愛國主義的狂歡之中。我對小勝則喜、小勝則狂,向來過敏。在那些愛國主義者的歡呼中,我的聲音總顯得不協調,真有點不那麽愛國的味道。
最要命的是,在很多時候,有些讓很多人表達如癡如醉的愛國之情的體育項目,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國足球,我壓根兒不看。要看就看世錦賽、歐錦賽,看得津津有味、讚賞不已。其中沒有什麽大道理,唯一的理由:好看!這離開愛國主義真是太遠,太遠。
於是,當人們慷慨激昂要通過爭金牌顯“國威”的時候,我真的嚇一大跳:我是有點賣國的嫌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