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手機》想到“小資”
(2005-03-18 19:56:06)
下一個
從《手機》想到“小資”
———沈敏特
電視台邀請我做一個關於電影《手機》的談話節目。在眾說紛紜中繞來繞去地思索著,忽然一個詞兒在我的腦子裏閃現了出來,這就是前一個時期很時髦的一個種群的稱號:“小資”。
是的,《手機》實際上寫到了當代人中的一個種群——我還不敢稱其為階層——“小資”。他們與“大”確實不沾邊,不同於大知識分子、大科學家、大藝術家、大思想家或大企業家。他們就散落在我們的身邊,他們的特征不難把握。
小資,顧名思義,小有資產,有而不多。
小資小有資產,並不是說,小有資產者都是小資;夠得上小資還要有其他特征。
小資,稍有文化,卻並不寬廣和深厚。
小資,還講究獨特的個性,但小資的個性隻表現在淺淺的層麵上。譬如,搞一個與眾不同的發式啦,穿一身與眾不同的服裝啦,把屋子收拾得別具特色啦……但不具備大氣磅礴的獨異性;不敢在眾人昏昏的時候,大膽地表達自己獨有的清醒;當邪惡形成潮流,他們更不敢為真理而“孤乞”。
小資,似乎不甘平庸,總要有所追求。但小資對追求並不堅定執著,缺乏鍥而不舍堅持到底的毅力,更沒有為了崇高的目標付出巨大代價的勇氣。
在風平浪靜的年月,他們自視甚高,顯得矜持和清高。設若風吹草動或是急風暴雨,他們的膽怯和慌亂就會暴露無遺,幾乎斯文掃地,毫無風度可言;更沒有為朋友兩肋插刀、為公眾舍棄小我的氣度和俠氣。
小資的這種心理特征在諸如戀愛、婚姻的兩性關係中,尤其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這個領域,他不甘平庸,也想來點兒“浪漫”,來點兒“情趣”,但僅止於承受一點兒小小的風波,追求一點兒小小的刺激。
他們本無真愛深愛,一旦需要承擔重大責任,付出重大代價,他們立刻非常“務實”地退避三舍。
有的男性小資看見靚麗的女士兩眼發直,立刻表達愛慕,流露對妻子的不滿,然後,進茶室聊聊啦,送一束鮮花啦,狠狠心買一堆價格不菲的化妝品啦……儼然很“瀟灑”。可一想到離婚必須麵對的大震動,立刻心發顫、腿發軟。更滑稽的是惟恐這邊離了,那邊未必一定上手,落得個“兩頭空”,於是拚命探求“先決條件”——“我要是離了,你能答應我嗎?”言下之意,你不“答應”我就不能“離”。這就無意中暴露了既不敢不愛也不敢愛的怯懦,暴露了本無真愛,更無深愛,隻能畏縮在窩窩囊囊的苟活之中。
有的女性小資自以為“新潮”,開口總要奚落一下“從一而終”、“嫁雞隨雞”的舊式婦女。於是,今天向這個男士撩一撩,明天向那個男士逗一逗。可一想到老公雖然已無“魅力”,但那套新買剛裝修的房子可萬萬不能舍棄呀!那筆存款能不能分個大頭呀!再加上這個那個新交的男友也都是“小資”,沒一個敢挺身而出,切斷自己的後路,義無反顧撲向她的懷抱,更讓她感到前途未卜,有個老公總比沒有好。於是,也僅隻撩一撩,逗一逗,絕沒有當年娜拉跨出家門再不回頭的勇氣;在老公麵前還得裝出一副淑女賢妻的模樣。實實在在地露出的還是可憐而又卑瑣的靈魂。
電影《手機》就從一個獨特的角度把他(她)的可憐而又卑瑣的心態展示了。一個個似乎“浪漫”“瀟灑”“不甘於平庸”,而實際上呢,也僅止於利用手機,刺探刺探對方的心理,這邊騙騙,那邊哄哄;對不愛的,不敢說不愛,對想愛的,不敢坦然地表達。最後弄得左右支絀,疲於應付,狼狽不堪。沒有一個敢於在陽光之下,展示出美的崇高的真愛和深愛——其實,說不敢展示也不夠確切,確切地說,本無真愛和深愛。在小資的心中缺乏真愛和深愛的土壤。小資隻能演一點愛情鬧劇,與悲劇無緣。
小資的出現,應該說,也算是社會的一點兒進步。我們的生活畢竟比以前富裕一些了,所以就出現了小有資產的小資,使他們在溫飽的保證下,還有餘力想入非非,還能出入茶室、咖啡店、歌舞廳,搞一點兒小小的情調、小小的浪漫。但也恰恰是小資,說明我們的進步還非常有限,這特別表現在人的素質上——離現代人的標準還很遠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