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初次接觸日語時,會發現日語中有很多的漢語詞,並因此油然產生一種自豪感;但是,如果告訴你漢語中有許多的日語詞時,你會作何感想呢。 在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史上,唐代是日本貪婪地向中國學習的時期。甚至是在與中國文化接觸後,大和民族才首次與文字遭遇,從此才學會了書寫,日語的“假名”(字母)不過是漢字的變體。而在近代,則是中國拚命地向日本學習,僅就語言文字方麵說,倒是日本成了漢語的輸出國,日本“漢語”成為中國人日常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數學”、“理論”、“銀行”、“保險”、“批評”、“電氣”等少數幾例屬日本近代學人對中國已有譯法的襲用外,現在我們常用的一些基本術語、詞匯,如服務、組織、紀律、政治、革命、政府、黨、方針、政策、申請、解決、理論、哲學、原則等等,實際上全是來自日語的“外來語”,還有像經濟、科學、商業、幹部、健康、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法律、封建、共和、美學、文學、美術、抽象……數不勝數,全是來自日語。 現代漢語中的日語“外來語”,數量十分驚人,我們現在使用的社會和人文科學方麵的名詞、術語,有70%是從日本輸入的。這些都是日本人對西方相應語詞的翻譯,傳入中國後,便在漢語中牢牢紮根。我們每天用以高談闊論、冥思苦想和說“東”道“西”時所用的概念,竟大都是日本人弄出來的,離開了日語“外來語”,我們今天幾乎就無法說話。 今天,相信很大一部分中國人都對日本人保持著一種仇恨、一種警惕。如何把將其轉化為一種動力,在實現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將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發揚光大,而不是跟在“子文化”的後麵邯鄲學步、亦步亦趨,這正是當代中國人的曆史責任所在。
附: 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陳生保1996年著文,指出“共產黨、幹部、指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句話完全是日語外來語組成的。文章中將日語外來語分為以下幾類: 一、修飾詞+被修飾詞 (1)形容詞+名詞 例:人權、金庫、特權、哲學、表象、美學、背景、化石、戰線、環境、藝術、醫學、入場券、下水道、公證人、分類表、低能兒 (2)副詞+動詞 例:互惠、獨占、交流、高壓、特許、否定、肯定、表決、歡送、仲裁、妄想、見習、假釋、假死、假設 ? 二、同義詞複合 例:解放、供給、說明、方法、共同、主義、階級、公開、共和、希望、法律、活動、命令、知識、綜合、說教、教授、解剖、鬥爭 三、動詞+賓語 例:斷交、脫黨、動員、失蹤、投票、休戰、作戰、投資、投機、抗議、規範、動議、處刑 四、由上述單詞組成的複合詞 例:社會主義、自由主義、治外法權、土木工程、工藝美術、自然科學、自然淘汰、攻守同盟、防空演習、政治經濟學、唯物史觀、動脈硬化、神經衰弱、財團法人、國際公法、最後通牒、經濟恐慌 其他還有: [動詞] 服從、複習、支持、分配、克服、支配、配給 [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本概念] 哲學、心理學、論理學、民族學、經濟學、財政學、物理學、衛生學、解剖學、病理學、下水工學、土木工學、河川工學、電氣通信學、建築學、機械學、簿記、冶金、園藝、和聲學、工藝美術 [結尾詞] (1) 化:一元化、多元化、一般化、自動化、現代化等 (2) 式:流動式、簡易式、方程式、日本式、新式等 (3) 炎:肺炎、胃炎、關節炎、氣管炎、皮膚炎等 (4) 力:生產力、原動力、想像力、勞動力、記憶力等 (5) 性:可能性、必然性、偶然性、周期性、習慣性等 (6) 的:大眾的、民族的、科學的、絕對的、公開的等 (7) 界:文學界、藝術界、思想界、學術界、新聞界等 (8) 型:新型、大型、流線型、標準型、經驗型等 (9) 感:美感、好感、優越感、敏感、讀後感等 (10) 點:重點、要點、焦點、觀點、出發點、盲點等 (11) 觀:主觀、客觀、悲觀、樂觀、人生觀、世界觀、宏觀、微觀等 (12) 線:直線、曲線、拋物線、生命線、戰線、警戒線等 (13) 率:效率、生產率、增長率、利率、頻率等 (14) 法:辨證法、歸納法、演繹法、分析法、方法、憲法、民法、刑法等 (15) 度:進度、深度、廣度、強度、力度等 (16) 品:作品、食品、藝術品、成品、展品、廢品、紀念品等 (17) 者:作者、讀者、譯者、勞動者、締造者、先進工作者等 (18) 作用:同化作用、異化作用、光合作用、心理作用、副作用等 (19) 問題:人口問題、社會問題、民族問題、教育問題、國際問題等 (20) 時代: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新時代、舊時代等 (21) 社會: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國際社會等 (22) 主義:人文主義、人道主義、浪慢主義、現實主義、帝國主義、排外主義等 (23) 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中產階級、無產階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