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拋磚引玉:小談忍者(1)

(2006-11-17 18:35:48) 下一個

“忍者”一詞在日語中本意為“秘密行動者”,是幕府時代由大名領主所豢養的私 人特務諜報組織,並非武士。

“ 忍者”這個名詞最早可以回溯到江戶時代(從豐臣家族滅亡算起至明治維新(1867年) 為止的267年間),不過忍者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德聖太子時代(五世紀末至六世紀初)。 在當時,忍者被人們稱為“誌能便”,在忍術秘本中傳說在日本首次派譴“忍者” 完成任務的,是德聖太子,他身邊有位名叫“大伴細人”的忍者。飛鳥時代(671-8世 紀初)稱為“誌能便”,奈良時代(公元710─789年 )名為“斥候”,戰國時代(1470-1573)流傳最廣的叫法是“亂波”,這是武田信玄 給起的名字。到了江戶時代最終定名為“忍者”。

受影視作品的影響,很多人以為忍者是身著黑衣的蒙麵刺客,其實現實生活中的忍 者並非自由殺手,而是作為大名領主的私人家奴專門從事特務活動刺探軍情等秘密 行動。暗殺隻是低級忍者的部分使命,而在夜間執行暗殺行動的忍者也不穿黑衣服 而是深藍或深紫色的夜行衣。因為在黑夜裏,純黑色的衣服事實上十分顯眼,相比 之下,接近夜空顏色的深藍色和深紫色著裝能讓忍者比較不容易被別人發現。

如同武士與其精神支柱武士道一樣,忍者也有其自身的精神基礎-忍者術或簡稱為 “忍術”。忍術,又名隱術。關於忍術起源,在忍術權威著作《萬川集海》中指出: 忍術思想的根源來自中國的薑太公呂望。是他首先提出了忍術概念,並寫在了傳世 名著《六韜》之中。後來,孫武、張良、韓信等相繼對忍術理論進行了完善。特別 是孫武的《孫子兵法》在日本倍受忍者階級推崇。

這些說法是否屬實尚且有待考證,但和中國兵書理論的形成來源大規模的征戰不同 的是,日本的兵書理論指導思想往往起源於各個小邦土蕃間的小型械鬥和山賊草寇 對於往來的客商的劫掠經驗(有點類似水滸中人的剪徑行為),日本人則認為忍術的 理論基礎是由中國傳來的孫子兵法,再加上修練道和臭名卓著的山中的埋伏劫掠技 巧,就是所謂的“風、林、火、山”四字真言-疾如風,徐如林,侵略似火,不動為 山。 -《孫子兵法-軍爭第七》。中國《孫子兵法》的術語到了日本成了山賊草寇 的行業術語,真有點褻瀆先賢。

《萬川集海》成書於的延寶4年(1676年),作者是隱士藤林保武。他結合了中國和 日本曆代名將的思想與武學精華,參照《六韜》和《孫子兵法》的內容寫成了這本 忍者論述理論,闡述了集忍道、忍術、忍器於一體的忍者的修行指導原則。書名 《萬川集海》就是海納百川取各流派精髓的意思,取自中國古籍《文選左思吳都賦》 中的“百川派別,歸海而匯”。

忍者往往家族世代相傳的,各個家族的忍術也有門派之分。在忍者組織內部,也有 類似我國青、洪幫內那種森嚴的等級。忍者分為上忍、中忍、下忍。上忍:又稱 “智囊忍”,專司策略布局的統領工作,類似總司令或參謀本部。中忍:實際作戰 時的前線指揮官。下忍:又稱“體忍”,是最前方與敵軍交手的實際接觸人員,往 往成為夜壺式的炮灰。

作為間諜家族,忍者無論男女,從幼年就開始了基本技能訓練,包括追蹤、偵察、 諜報、保鏢、易容、隱身、監聽、暗殺等多方麵的內容。忍者的體能訓練和耐力訓 練是極為嚴格的,和今天的特種部隊類似,至於武功的訓練不一而足在此不必贅述。 需要指出的是,忍者在精通各種冷兵器的同時,對於火器的使用也是很積極的,並 非如同影視中描述的蒙麵黑衣刀客。這一點,在朝鮮戰場上對陣於明朝軍隊的忍者 兵的熟練槍法給葡萄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忍者成員訓練的另一麵是其心理承受能力,忍術和其他武術流派強調體質訓練不同, 它尤其強調精神上的修煉,並將其整個的訓練體係,建立在超乎想象的精神修煉基 礎上。因為忍者作為執行高風險性任務的特務成員,往往獨自一人在敵後要麵對死 亡、孤獨、黑暗乃至於饑餓、寒冷、傷病等諸多困難,所以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是 忍者能無畏無敵的真正原因。在忍者的思想啟蒙過程中,佛教密宗始終貫穿不二, 徹底地洗腦教育使得忍者的精神變得無比純粹和堅韌,體內的潛能將得到最大限度 的開發。可以完全除去心靈的迷惑和恐懼,全神貫注的投入戰鬥。

在常規訓練之外,忍術還包括各種殘酷甚至滅絕人性的訓練以達到對忍者徹底的洗 腦,進一步磨練意誌,忍耐力,生存能力等等。這種訓練諸如連續數天不食不動, 殺死自己的親友,以及與猛獸搏鬥等,其殘酷無情是令人難以想象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