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中學 (2)-- 食堂

(2007-09-04 06:30:19) 下一個

家住的遠,中午自然來不及回家吃飯。我們不住校的學生,70年代末80年代初,每天中午在學校吃飯,開始一個月隻要兩塊錢,現在想來,真是便宜得不行了。後來漲過價,但一直到高中畢業,好像也就是三四塊錢吧?

 

剛進初中時,是包夥,吃飯按班級及男女生分好桌,一桌八人,有個桌長。每天開飯時桌上已由食堂師傅放好了8份飯,一臉盆菜。菜都是葷素合燒的,比如青菜肉元,豆腐(肥)肉絲,土豆紅燒肉,等等。如果是青菜肉元,那自然是隻有8個肉元,不多不少。桌長的任務就是分菜。那時候也就隻有桌子,沒有椅子,大家都站一圈圍著桌子吃飯。一份飯居然有四兩,對我們小女孩來說,還是挺大的量,不過硬吃也能吃下。倒是後來上了大學,小姐們都林黛玉似的隻吃二兩飯。

 

後來學校條件好了,改成食堂製,大家可以有些選擇,買自己愛吃的菜。但為了保證學生的營養,以防有的學生為省錢吃的太少,每天的飯錢是一定的。每個月交了夥食費,領一疊“飯券”,每日用一張,可以在幾樣菜裏挑一種自己愛吃的。如果是比較貴的菜,那量會少些。飯量大的同學,還可以多買些“加菜券”,可以多吃些。 有時候排隊排在大個兒男生後麵,聽到他們跟食堂師傅說:“半斤飯”,就覺得很好笑。說五兩不就行了嗎,非要用“斤”做單位,讓人聽得覺得像獅子。排隊買好飯菜,同學們可以自己找張桌子圍站成一圈,邊吃邊聊。學校裏吃的最多的就是豆腐(肥)肉絲。女生們用過的桌子常常在飯後就留下一圈肥肉絲。

 

要自己排隊的食堂製,有一個壞處,那就是如果遇上老師拖堂,上午最後一節課下晚了,到了食堂就得排大隊,而且有時好東西就沒有了。再加上十幾歲的孩子,一大早出門,上了半天課,常常早就饑腸轆轆了。所以那時候上午最後一節課的鈴聲一響,校園裏就是帶著飯盒叮叮當當往食堂飛跑的學生。

 

飯後洗飯盒是件痛苦的事,尤其是冬天。那時條件不好,食堂裏隻有冷水籠頭,油油的鋁飯盒用冷水一泡更加油膩,冰冷的水也讓人下不了手進去洗。那時也沒有後來的各式洗滌劑,我們也不知道帶上肥皂什麽的洗完飯盒再洗手,所以如果手下了冷油水,那剩下半天就得帶著雙又油膩又冰冷的手上課,實在不是舒服的事。所以我們基本上從不用手洗飯盒。吃完飯,如果有大桶湯(也就是洗鍋水做的),就舀上一勺湯把飯盒涮涮,再到冷水籠頭下衝衝就完了。住校的同學宿舍那裏有開水,但那是100度的開水,直接接到鋁飯盒要燙死人,所以也不能用來洗飯盒。 這麽不幹不淨地吃了六年,也沒事。

 

因為不少學生挑食(包括我在內),不吃的東西就要扔掉,為了保持校園幹淨,一度學校規定吃飯必須在食堂裏吃,不能把飯帶出食堂外。每天食堂門口都有老師守著。 有幾次狀況比較嚴重時,還開大會來著。不過比起我的幼兒園,不讓小朋友剩飯剩菜,大肥肉也得吃掉的嚴格規定(所以我在幼兒園吃飯總是“不小心”把肥肉掉地上了),中學真的文明多了。 

 

有一陣,有不少同學覺得學校食堂吃的不好,就各顯神通,通過關係在附近大單位的食堂買飯票去那裏吃,那的確要吃的好多了,但總混著也不是辦法,由其是改“食堂製”後,夥食有改善,慢慢大家又還是回學校吃了。

 

高中後,我們學校門口開始有小商販擺攤,我們可以吃完學校的飯,再到門口去買點東西吃。有一次兩個同學出去買了酒釀,吃的下午頭大大。還有一次我和同桌在門口各買了一張“紙餅”,真的像紙那麽薄。我的同桌大小姐用兩根手指捏著“紙餅”最下麵,剛吃了一口,一陣風吹來,“紙餅”也跑了,隻剩手指裏捏著的一丁點兒。她懊惱的要命。我同情地把我的“紙餅”分了一半給她。現在做了總經理的她,日理萬機,可能早忘了。下次如果見到她,要問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