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32)
2006 (64)
2013 (1)
2017 (3)
2019 (5)
2021 (1)
十月下旬,是新英格蘭賞楓的最好季節。今年這段時間的空閑,成就了我們這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美國中西部的十月,秋意漸濃。掠過一路秋色,進入第一個歇腳的城市匹茲堡。這座號稱美國工業革命搖籃之一的城市,其鋼鐵產量曾一度占全國一半,故有“鋼城”之譽。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葉,滾燙的爐火造就了它的輝煌,至今還保留著許多當年的印記。
進城後,我們率先來到杜肯纜車站(Duquesne Incline)。這條工業革命時期的纜車線路始建於1877年,用於運送工人和煤炭,如今已成為這個城市的曆史地標,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
車站內的裝修保留著那個時代的風采,連售票的工作人員都是清一色的老人,與外麵的現代社會刻意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兩輛紅褐色的木製纜車在陡峭的山坡上一上一下不緊不慢地運送客人。候車的隊伍中沒有趕路的焦急,空氣中彌漫著濃厚的曆史氣息。
走進車廂,感到時光倒流,似乎回到了小火車盛行的年代。透過車窗,可以看到牽引車廂的鋼纜。登上華盛頓山(Mount Washington),出了車站便是一個觀景台,位置極佳。匹茲堡市中心就在腳下:阿勒格尼(Allegheny)、莫諾加希拉(Monongahela)與俄亥俄(Ohio)三條河流在這裏交匯,恢弘遼闊,氣象萬千,整個城市像在水中漂浮。
俯瞰全城,河流、橋梁與天際線組成令人心動的畫麵。據說,匹茲堡有四百多座橋,是世界上橋梁最多的城市之一。
山下的岬角公園(Point State Park)正處在三河交匯處。公園中央那座著名的噴泉,那天沒噴水,隻有河麵上的遊船,展示著城市的靈性。
居高臨下欣賞了匹茲堡的壯觀全景後,我們穿過一座橋來到著名的條形區(Strip District)。這裏原是舊日的倉庫區,如今卻成了城中最具生活氣息的地方。
走在條形區,約翰·海因茨參議員曆史中心(Senator John Heinz History Center)的紅磚建築異常醒目,尤其是牆角那個碩大無比的海因茨番茄醬瓶子,令人不忍輕易錯過。我們顧不上品嚐街上的咖啡,便進了這座誘人的紅磚建築。
這座貌似倉庫的紅磚建築是賓夕法尼亞州最大的曆史博物館,展示著超過250年的賓夕法尼亞西部曆史——從早期移民時代、地下鐵路運動,到匹茲堡在工業革命時期的崛起,以及當代的創新發展。
在這個經過精心修複的博物館內,分門別類的展品豐富多樣。海因茨番茄醬的全球傳奇、匹茲堡在美國鋼鐵與玻璃工業中的關鍵地位,以及這座城市對體育、醫學和科技的突出貢獻,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曆史課。
隱藏的曆史(Hidden History)、西賓夕法尼亞體育博物館(Western Pennsylvania Sports Museum)等多個展廳將珍貴實物和多媒體演示相結合的方式讓我們沉浸其中,流連忘返,直到閉館,方才趕去條形區體驗人間煙火。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條形區是匹茲堡最接地氣和最具活力的街區。這裏既有曆史悠久的市場,也聚集了眾多各種風味的餐廳、咖啡館和手工啤酒館。走在街上,咖啡的香氣、意大利香腸的味道、街頭樂手的歌聲交織在空氣裏,人間的煙火氣撲麵而來。
每到一地,我最喜歡逛的地方是大學校園。傍晚時分,我們驅車來到位於匹茲堡的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這所由鋼鐵巨擘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於1900年創辦的大學在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研究領域名聲遠播,將匹茲堡這個一度黯然失色的城市再次推向世界科技進步的前沿。
像許多大學校區一樣,卡內基·梅隆大學校同樣存在停車難的問題。停好車後,但見前方一座哥特式建築鶴立雞群。走到跟前一打聽,原來是匹茲堡大學的卡特德學習大教堂(Cathedral of Learning),一座42層高的哥特式塔樓,是全美最高的大學建築,也是匹茲堡的地標。
匹茲堡大學創建於1787年,是美國曆史悠久學術聲譽卓著的公裏綜合性大學。其傳統開放式校園擁有多種時代的建築風格,體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曆史脈絡,與毗鄰的卡內基梅隆大學連成一體的校園各具特色,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