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了個大早,準時到達機場,一切順利。經羅馬轉機,中午便抵達突尼斯。
突尼斯的天氣與西西裏大致相同,幹燥炎熱,橄欖樹,仙人掌、棕櫚樹隨處可見。去旅館的路上,車水馬龍。街上的車,看起來比意大利的車體型稍大,但兩國的市容,差距就不是一星半點兒了。沿途的居民區,讓人很容易想起中國七、八十年代城鄉結合部的景象。
入住旅館後,正趕上飯點兒。於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進入真正的度假模式。哈馬馬特一帶海水清澈,沙灘鬆軟,遊泳池邊設有酒吧。一杯威士忌下肚,立馬讓人感到歲月靜好,幸福感飆升。
翌日早晨,前往迦太基(Carthage)古城遺址一遊。迦太基是突尼斯的標簽,為什麽“人到突尼斯,必至迦太基”呢?
迦太基是北非的著名古國,其中心在今突尼斯境內,約在公元前814年,由腓尼基城邦推羅移民所建。從此,迦太基發展成為覆蓋地中海沿岸大部分地區的貿易帝國,孕育了燦爛的文明。
到了公元前三世紀,日益強盛的羅馬帝國為爭奪地中海西部,與腓尼基人三次大戰,終於在公元前146年占領了迦太基城,並將其付之一炬,大火燃燒了16天,把這座古城化為一堆廢墟。迦太基被古羅馬滅亡後,新的羅馬-迦太基城在原來的廢墟上重建起來,成為僅次於羅馬的第二大城。現在的古城遺址主要是這一時期的建築。
今天的迦太基城雖隻剩下殘垣斷壁,但從殘存的遺跡可知當時工程之浩大。當年的主要建築有長34公裏、高13米、厚8米的城牆以及宮殿、神廟、別墅、住房、公共浴室、競技場、跑馬場,劇場、基地和港口等。
僅以安東尼浴場為例,便可想見這座古城有多麽輝煌。安東尼浴場是羅馬皇帝安東尼修建的。如今,地麵建築隻剩下柱石殘牆,但從底層結構可以看出兩邊對稱地排列著的更衣室、熱水池、按摩室、蒸浴室、溫水室、冷水室等功能性建築,浴場用水通過石槽從外邊輸入,水槽僅存數段,現在仍依稀可辨。古羅馬人對洗浴的偏愛和講究,由此可見一斑。
走在古城遺址,巨石砌成的牆基、斷裂的花崗岩石柱,顯示著當年巨型建築的規模和體量。一磚一石,一草一木,都延續著迦太基的曆史,記載著變遷的時代。
1978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將迦太基遺址列入第一批“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名單中,突尼斯政府在這個遺址建立了國家考古公園。
離迦太基古城遺址不遠,有個名叫西迪布薩義德(Sidi Bou Said)的小鎮,很受遊人追捧。這個“藍白小鎮”坐落在地中海邊峭壁之上,所有的房屋隻有兩種顏色,白牆,藍門窗。色調單純,卻美豔無比。一條鵝卵石鋪就的街道,彎彎曲曲,蜿蜒上山,陽光下亮得耀眼的白色房屋,被鮮豔的三角梅點綴得更加嬌豔,讓人感覺仿佛置身於童話之中。在這裏喝杯咖啡,欣賞海景,心曠神怡。
來到哈馬馬特度假村,我們專門安排了一天徹底放鬆,躺在海灘上曬太陽,體驗了一把啥事都不做的滋味。盡管海灘上音樂震天響,我自充耳不聞,竟然呼呼睡了一覺,醒後感到心清氣爽。
在海水裏泡夠了,出來逛街。出了旅館沒多久,便來到哈馬馬特城的熱鬧地界。
哈馬馬特海灣一帶,布滿了高級旅店,街上遊人如織。我們走進度假村新建的麥地那(Medina),在黃色石塊築起的城牆內,發現這裏的建築風格與藍白小鎮頗有幾分相似,各種阿拉伯建築元素都在這裏得到體現。狹窄的巷道、琳琅滿目的手工藝品和傳統市場的氛圍,吸引著大批遊客和當地居民。
晚飯後,再次來到這裏觀看夜景,街上的氣氛比白天更熱鬧。這一地區被人們稱為“茉莉花哈馬馬特”,實在是名至實歸。
經過在度假村的短暫休整後,繼續豐富多彩的突尼斯旅行。凱魯萬大清真寺、埃爾傑姆鬥獸場和蘇塞古城不容錯過的曆史古跡。
我們的第一站就是伊斯蘭世界的第四大聖地凱魯萬(Kairouan)。凱魯萬大清真寺(The Great Mosque of Kairouan)是一座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的清真寺,建於公元九世紀,是北非曆史最悠久、規模最大,且與麥加、麥地那、耶路撒冷齊名的世界四大清真寺之一。它的建築風格融合了阿拉伯、拜占庭和羅馬式風格,是伊斯蘭建築的傑作。突尼斯人認為,到凱魯萬朝覲七次,就相當於去了一次麥加朝覲。
凱魯萬老城,冷冷清清。來到大清真寺外,竟不得其門而入。找到入口後,脫鞋進寺,庭院中尚無遊人,庭院中空空蕩蕩。作為伊斯蘭世界的四大清真寺之一的凱魯萬清真寺,我想應該是指其曆史地位,單就體量而言,阿曼、阿布紮比和伊斯坦布爾的清真寺比這座清真寺顯然大了很多。
盡管如此,這座矗立在凱魯萬老城中央的大清真寺營造出的曆史氛圍仍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伊斯蘭文化的深厚傳統和信仰的力量。
接著,前往埃爾傑姆(El Jem )鬥獸場。埃爾傑姆鬥獸場建於三世紀,是羅馬皇帝加裏恩時期的傑作。它的規模龐大,能容納近3萬名觀眾,是古代角鬥和車輪戰的見證者。這座鬥獸場的外牆高達30米,內部則包括了地下通道、豪華的看台和野獸牢籠。鬥獸場的設計精湛,是古代建築工程的典範。
這座鬥獸場是僅次於羅馬鬥獸場的世界第二大古代羅馬鬥獸場。如此巨大的工程,又保存得如此完好,讓人感到震驚。烈日下,坐在觀眾席上,想象著古代羅馬人在這裏觀看驚心動魄的角鬥和各種演出,仿佛能聽到古羅馬角鬥士的呐喊和觀眾的歡呼聲,回到了那個崢嶸的年代。
蘇塞(Sousse)是個沿海城市,號稱地中海的花園,其風采可想而知。這裏的民居,建築風格多樣。1988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蘇塞老城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走進老城,穿行在狹窄的街巷中,當地的風土人情撲麵而來,見到我們走來,小商販們總是”China、China”地跟我們打招呼,顯得特別熱情。鑽出看不見盡頭的市場街,登上一座叫做Ribats的古堡,極目望遠,海闊天空,蘇賽的景色實在迷人。
突尼斯城是一個充滿曆史和文化遺產的城市,老城和新城代表著傳統與現代,各自顯示獨特的魅力。
今天我們起了個大早,直奔突尼斯城老城(Medina)的紮伊圖納清真寺(Zitouna Mosque)。這座俗稱“橄欖清真寺”的大清真寺是突尼斯市最古老的清真寺,它的160根柱子取自迦太基老城區的廢墟。
按照GPS的指引,我們直接把車開進了老城,尋找停車位。沒想到,所有停車位都已停滿了車。知道根本無法在老城停車的時候,想把車開出老城已經非常困難。這裏車多人多路窄,比其他穆斯林國家的老城混亂而無序。能在這裏開車,估計在哪兒開車都沒問題。經過百般的驚心動魄,終於把車挪出了老城,在新城找到了停車之處。
沿著新城的布爾吉巴大道(Avenue Bourguiba),來到巴爾貝爾城門(Bab el Bahr),這是老城區的主要入口,也是突尼斯城的象征之一。城門前的小廣場,擠滿了人。各個進入老城的各個路口,好像都被烏泱烏泱的人填得水泄不通。為了看一眼老城中的橄欖清真寺,我們硬著頭皮擠進了一條窄巷,進去之後,才意識到走進了迷宮。彎彎曲曲,七拐八拐,不知身在何處。如無人指點迷津,任你本事再大,也很難自己走出來。
我們很幸運,問路時遇到了一位帶路黨。這位突尼斯小夥子英語還不錯,交流沒問題。不一會兒,就把我們帶到了清真寺外。可惜的是,清真寺下午2點才開門,一時半會兒進不去。於是,小夥子熱情地帶我們遊覽迷宮裏的古跡。他對這裏的一磚一瓦都如數家珍,什麽土耳其國王的私宅,某某藝術家的原作,經他之口,娓娓道來,都是故事。
告別了突尼斯小夥子,我們嚐試著自己走回新城。窄巷中人越來越多,多到缺氧的程度。終於隨著人流擠出了迷宮,大有重見天日的感覺。
突尼斯城新城(Ville Nouvelle)的布爾吉巴大道(Avenue Bourguiba)是一條著名大街,以突尼斯國父哈比卜·布爾吉巴(Habib Bourguiba)的名字命名。這條比美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的街道上,有許多咖啡館、餐廳、購物中心和懸掛著突尼斯國旗的現代建築,獨立廣場邊上還有一段路被封鎖,並禁止拍照。是不是又發生了什麽茉莉花革命啊?走過拿著槍穿著警察製服的俊男美女,見到我們都和顏悅色,街上也是一派祥和,茉莉花依然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