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

園中草木春無數隻有黃楊厄閏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跟著女兒逛日本 (二)

(2023-07-24 15:29:44) 下一個

富士山

來趟日本,不能不來富士山。富士山是日本人心中的神山,自古以來,這座山就經常在日本的文學和藝術作品中出現,尤其是江戶時代日本著名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以富士山為題材創作的《富嶽三十六景》,更是廣為傳播。

富士山與櫻花新幹線並列為日本的國家象征,並於2013年6月22日正式獲選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是日本的第13個世界文化遺產。

富士山是一座標準的錐狀火山,具有獨特的優美輪廓。在群山之中,呈鶴立雞群之勢。山頂冬季積雪,直至次年六、七月才會融化。山的周圍,分布著五個淡水湖,統稱富士五湖,是日本著名的觀光度假勝地。

從東京到富士山的鐵路沿線,密集的建築連綿不斷,快到目的地時,沿途的住房才逐漸稀疏起來,但比起其他國家的旅遊度假區來,人煙還是稠密得多。

走出火車站,濃雲密布。但入住河口湖畔的旅店後,趁著天黑前到旅店附近的湖邊走走,抓拍到富士山被雲遮霧罩前的瞬間,頗感幸運。

到達富士山的翌日,陰雨連綿,富士山在雨霧中早已無影無蹤。與東京沸騰的都市不同,這裏的一切都是靜悄悄的。霏霏細雨中,漫步在河口湖畔的一個小村莊。與北美農民相比,當地農民的住宅比較擁擠,每家的土地也不多,但精耕細作的土地和收拾利索的農舍,卻能顯示出日本人做事的認真和對細節的重視。

富士山的五湖,風光秀麗,天好的話可以乘船遊湖,下雨天隻能乘車觀看湖景。

由於下雨,我們不得不選擇能夠躲雨的遊覽項目,那就是參觀富士山附近的蝙蝠洞。

從我們居住的河口湖到蝙蝠洞需乘車前往。從河口湖到西湖,雨中的湖光山色,別有一番風情。

西湖旁有一大片被稱為“青木原樹海”的森林,濃密深鬱。這片森林由於生長在火山熔岩上,樹根不能向地下延伸,隻得在地麵上盤根錯節,加上千年蘚苔,顯得異常神秘。因此,許多日本人選擇在這裏自殺,使青木原成了日本知名的“自殺勝地”。

林中有一洞穴,號稱蝙蝠穴,是日本國家天然紀念物之一。洞穴深度約200米,麵積約3400平方米。據研究,洞穴內棲息著日本特有的多種蝙蝠,包括馬蹄蝠、大耳蝠、短尾蝠等。我們鑽入洞穴,雖未見到一隻蝙蝠,卻讓我想起新冠病毒的起源。

離開富士山那天,雨過天晴,陽光燦爛。到湖邊溜彎兒,忽然發現富士山就在眼前。熟悉的山形,白雪皚皚,氣勢非凡。怪不得古代的日本人把富士山當作“遙拜”的對象呢!

雖然,古人的山嶽信仰被現代人的登山文化所取代,我們並沒有攀登富士山的打算,因為日本值得看的東西太多,我們的老胳膊老腿兒也不太適應登山。為了照顧我們的興趣,孩子們特地安排了遊覽富士山淺間神社。

淺間神社是富士山信仰的中心之一,不但曆史悠久,而且還是日本著名的賞櫻勝地。雖然賞櫻季節已過,但觀賞富士山,這個神社被很多人認為是全日本的最佳地點。

這裏大受歡迎的理由是能將五重塔和富士山一同收入相機的取景框,因之頗受旅遊者的歡迎。排隊等候拍照的時候,聽到前麵的人在說中文,再環顧左右,差不多三分之一的遊客來自中國。看來,被疫情防控憋壞了的中國人又掀起了新一輪的出國旅行熱潮,而日本正是近水樓台的國家。

 

古城京都

下午乘新幹線抵達日本古城京都。

京都是一座富有曆史和文化遺產的城市,這裏的金閣寺、清水寺等著名佛教寺廟名滿天下。在這裏不僅可以領略到日本傳統建築美學的獨特風韻,還能追尋大唐遺風,找到民族自豪的慰籍。然而,孩子們對當年日本派大批遣唐使學習中國文化,中國的文革對自己的傳統文化造成毀滅性破壞的曆史不甚了了,他們又怎能理解我們這一代人為什麽對京都情有獨鍾呢?

果不其然,他們安排的在京都的繁忙日程基本都是奔走在網紅景點之間,隻是抽空去了一趟廣島。

抵達京都的第二天上午,我們一大早便前往伏見稻荷大社。這座京都最著名的神社,以千本鳥居而著稱,其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八世紀,主祭神為稻荷大神,是商業、交通、財富等方麵的守護神,在日本的文化傳統中占有重要地位。

雖然來得較早,剛出火車站便可見到一撥撥遊人絡繹不絕地湧向稻荷神社,這裏的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神社坐落在起伏舒緩的山坡上,走過巨大的紅色鳥居,一股肅穆的氣氛迎麵而來。神社的主殿居高臨下,雖裝飾簡約古樸,但不乏莊嚴神聖。不少人在主殿前恭恭敬敬地鞠躬祈禱。主殿周圍還有一些規模略小的神龕,襯托著主殿的高大雄偉。

伏見稻荷大社既有濃厚宗教氛圍,也有獨特的自然風光。紅色鳥居像密集的牌樓緊密地排列在一起,形成一條絢麗的走廊,在山間蜿蜒,異常壯觀。漫步其中,可以感受到日本人那份對傳統文化和宗教的虔誠。

忽見迎麵走來一對身穿和服的西方女人,聽到我們說中文,便主動和我們打招呼,就停下腳步聊了起來。原來這倆人是母女,都會說中文,且都在中國居住過。母親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在中國工作,女兒從小在中國生活,中國話說得挺溜。女兒剛剛調到東京迪斯尼主題公園來工作,母親來日本看望女兒,有了這個機會,這對喜歡東方傳統文化的母女當然要來此體驗日本傳統文化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