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長途旅行,乘坐觀光火車是個不錯的選擇,既能準時準點到達目的地,也能在旅途中盡情觀賞風景。我們從采爾馬特前往滑雪聖地聖莫裏茨(St. Moritz)時,便選擇了乘坐冰川快車(Glacier Express)。冰川快車號稱“世界上最慢的快車”,其主要職能似乎是遊山逛水,從采爾馬特到聖莫裏茨,340公裏的路走了六七個小時。列車一路上走走停停,倒是方便乘客欣賞阿爾卑斯山的美景。
聖莫裏茨
離開采爾瑪特後,煙霧繚繞的高山峻嶺和綠草如茵的牧場農莊時時在窗外掠過。阿爾卑斯山區農村的風光,讓人神清氣爽。傍晚到達聖莫裏茨這個號稱最接近天堂的小鎮。
聖莫裏茨是蜚聲國際的冬季運動聖地,1928年和1948年的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均在這裏舉行。冬季是這裏的旅遊旺季。小鎮依山傍水,夏季山清水秀,風景如畫,是理想的避暑之地。
在多部好萊塢電影中出現的聖莫裏茨斜塔(SchieferTurm)當然成為我們追星的目標。這座從中世紀以來就一直成為這個小鎮地標的斜塔,據說比比薩斜塔還要斜,不知真假,故引起我們更大的好奇。
晚飯後,我們徑直奔向斜塔。據說,斜塔原本是1890年倒塌教堂的一部分。斜塔高33米,傾斜5.5度。自十二世紀以來,它一直是這座城市的地標,見證著聖莫裏茨的曆史變遷。如今斜塔成為了聖莫裏茨的著名景點。
了卻了在聖莫裏茨斜塔打卡的心願,我們還像往常一樣,在老城中閑逛。在斜塔不遠地方,有個看起來像個花生的建築,那就是由英國建築師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勳爵設計的“未來之屋”(Chesa Futura)。
落日餘暉灑在聖莫裏茨湖畔,顯得靜謐而浪漫。
還沒來得及仔細欣賞聖莫裏茨的浪漫風情,翌日上午我們便乘伯爾尼納觀光快車(Bernina express)穿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北部小鎮蒂拉諾(Tirano)。沿途風光無限,窗外景象萬千,尤其是從Thusis至Tirano的一段景觀,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雖然瑞士和周邊國家差別不大,但地方特色還是有著明顯不同。瑞士鄉村小鎮給人一種厚重樸實的感覺,而蒂拉諾小鎮的色調則更為清淡素雅。當然,除了建築風格的不同,更突出的不同是,吃飯的價錢比瑞士差了一大截兒。
午飯後,前往意大利科莫湖(Lago di Como)畔的小鎮梅納焦(Menaggio)。科莫湖是意大利著名旅遊勝地,風光秀麗,古舊建築保存完好,承載著很多曆史記憶。
據說,1945年4月,意大利法西斯頭目墨索裏尼準備逃往瑞士,途中在梅納焦(Menaggio)被遊擊隊活捉,並在此地被處決,後屍體被送回米蘭示眾。
在小鎮中心廣場逛了逛,沒發現任何墨索裏尼的蹤跡,教堂的鍾聲依舊。於是,繼續前往盧加諾(Lugano)。
盧加諾
盧加諾是瑞士第三大金融中心,但看起來卻像一個旅遊勝地。這座位於盧加諾湖畔的城市綠樹成蔭,繁花似錦,景色怡人,市內有很多意大利風格的建築和城市雕塑。晚飯後,我們在湖邊漫步,融入其中的悠閑氛圍,令人流連忘返。
盧加諾的布雷山(Monte Bre )是登高望遠的好去處。早晨乘纜車時,在車站鬧了個笑話。這裏的車站既沒人賣票,也沒人看門,我們便以為人家當天不營業。到街上找到個路人一打聽,到底是怎麽回事呀,又不是節假日的。經人家解釋才知道,這段登山纜車是全自動的。於是,返回車站,坐進車箱沒多久,車門關閉,開始運行。一番操作下來,驚呆了我們這些從玉米地來的老農民。
換乘兩次纜車,登上山頂,盧加諾市區,遠方的羅薩峰(Monte Rosa),甚至意大利米蘭和都靈地區的風景都一覽無餘。據說,布雷山是瑞士日照最充足的山峰之一,因此,這裏生長著一種瀕臨滅絕的植物----聖誕薔薇(Christmas Rose)。從山頂上下來的路上,我們都按圖索驥地尋找這種花草,卻未成功。
一般情況下,下山比上山省勁多了。沿著山間小道,談笑之間,便來到山腰上古老的布雷村。村子還保持著700年前的原始風貌,盡管很多房屋經過修繕,給人一種與時俱進煥然一新的感覺。雖然住在半山腰,村裏的人活得挺認真,每戶人家的門前都種滿了鮮花,五彩繽紛,就連墓地都精致整潔,教堂更是莊嚴肅穆。
布雷村的腳下,有個名為剛德裏亞(Gandria)的小鎮,座落在盧加諾湖畔。根據路牌上的信息,在山間小道上走一個多鍾頭,便可抵達小鎮。我們之所以要去這個小鎮,是因為這個小鎮在2004年以前是獨立的,直到2004年才加入盧加諾市,或者說加入瑞士聯邦。
剛德裏亞小鎮周圍的地形很特別,坡陡林密,走了兩個多小時才到湖邊。鎮上的房屋依山而建,台階陡峭,房若階梯;高牆築成的庭院,花草繁茂;拱形遊廊,曲徑通幽。始建於1645年的聖洛可教堂,至今保存完好。
我們走進一家臨湖的咖啡店,古舊的家具沉澱出曆史的芬芳。小鎮的介紹材料說,這裏地勢太陡,人們一輩子都無法躺平。唯一能夠躺平的時候是進了墳墓,躺在那裏聽來往行船,潮起潮落。
琉森
告別令人流連忘返的南部城市盧加諾,乘全景快車(Gotthard Panorama Express)前往中部城市琉森(Lucerne)。 一路上的湖光山色,美不勝收。中途在小鎮Fluelen轉乘遊輪,下午便到了琉森。
琉森, 也有人譯作“盧塞恩”,素有瑞士最美麗城市的美譽,也是最受瑞士人喜愛的度假勝地。從碼頭出來,便感覺了這座城市很有些高大上的勁頭兒。
遊輪碼頭與火車站毗鄰。火車站前的廣場拱門引人注目,其頂上的雕塑"時光之神″出自瑞士著名雕塑家Richard Kissling之手。我們下榻的旅館,就在火車站附近,入住後,便迫不及待地上街尋找琉森的名片卡佩爾廊橋Chapel Bridge(Kapellbrücke)。
其實,卡佩爾廊橋與我們旅館隻隔一條街。這座橫跨羅伊斯河的廊橋始建於1333年,是歐洲最古老的木結構廊橋,全長200米,雖然曾經遭遇火災,但修複後的廊橋仍然是這座城市的象征。
走在廊橋上,可以看到橫梁上一幅幅古畫,描述的是琉森守護聖人的生平。一些色澤較老的是十七世紀的原作,而看起來較新的則是火災後修補的仿作。讀著橋上一幅幅古畫,聽著橋下河水一如既往地流淌。遠處傳來教堂的鍾聲,微風吹來鮮花的芬芳。
這座廊橋見證了整個城市的曆史!我站在橋上,久久不願離去。
橋邊有一個八角型的水塔(Water Tower),高34米,建於公元1300年前後,最初是城牆的一部分,曾被用作檔案館、金庫和監獄。
卡佩爾橋的不遠處還有一座木製廊橋---施普羅伊爾橋。橋邊曾經是一個利用水力加工糧食的小作坊,現已棄用。因此,亦有人將此橋稱作“糠橋”。其實,這座橋也相當古老,始建於1408年,後遭颶風破壞,於1568年重修。施普羅伊爾橋裏的橫梁上也有曆史畫作,描繪的是當年瘟疫蔓延的情景。這讓我想起武漢,想起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
離卡佩爾橋不遠的一個街頭小公園裏,有一座曾讓馬克.吐溫高度讚賞的雕像,即由丹麥雕塑家巴特爾 ·托瓦爾森設計的“負傷的獅子”。獅子痛苦的表情令人震撼。這座雕像是為紀念在1792年保衛巴黎杜伊勒裏宮的戰鬥中犧牲的約1100名瑞士雇傭兵而創作的。曆史上,瑞士人的職業之一就是外出當雇傭兵。忠誠勇敢的瑞士雇傭兵直到現在仍然還擔任著教皇和一些皇宮的守衛工作。
黃昏時在河邊漫步。沿河遊人,熙熙攘攘,落日餘暉潑撒在古城牆和教堂的尖頂上,浪漫的中古風情在羅伊斯河兩岸輕柔地飄蕩。這就是盧塞恩特有的高大上。
皮拉圖斯山(Mt. Pilatus)海拔2132米,是盧塞恩湖畔的最高峰。據傳古有飛龍至此,因而被古人認為是神聖的“龍山”。如今,皮拉圖斯山以擁有世界最陡的登山列車聞名於世。
皮拉圖斯山齒軌登山軌道工程於1886年動工,工程師Eduard Locher帶領600名意大利工人和許多瑞士當地人花了三個夏天於1889年建成,迄今仍以48度的最大傾角,保持著“世界上最陡的齒軌登山鐵道”的稱號。在如此陡峭的岩壁上坐火車,肝不顫,腿也是有點兒軟的。
然而,坐這種火車上山也是一種難得的經曆。皮拉圖斯山是一個最具傳奇色彩的地方,風景之美更是沒得說。天高雲淡,站在觀景台上,阿爾卑斯山的73個山峰盡收眼底,頗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覺。
下了山後,再遊盧塞恩老城,率先來到霍夫教堂(St. Leodegar im Hof)。這座雙塔哥特式教堂始建於735年,初為羅馬式建築,幾經改建,成為現今文藝複興晚期的建築風格。教堂內的一台有4950隻銅管的管風琴遐邇聞名。
逛完老城,我們登上了瑞士保存最好的一段城牆,即穆塞格城牆。這段城牆古香古色,別有風味。城牆上建有9座式樣各異的城樓。現在僅Männliturm、Zeitturm、Schirmerturm三個城樓對遊人開放。我們進入Zeitturm,這座城樓裏的大鍾於1535年建造,是城裏最古老的鍾,享有比城裏其它大鍾提前一分鍾報時的特權。我們在城樓裏參觀時,正趕上整點報時,一看手表,2:59分。瑞士人對待鍾表的精細勁兒,真是舉世無雙。鍾表王國,果然名不虛傳。
三個星期的瑞士之行,猶如到歐洲逛了一趟花園,雖行色匆匆,但令人難忘。聊以此文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