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

園中草木春無數隻有黃楊厄閏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2022年瑞士紀行 (3)

(2022-08-29 17:11:15) 下一個

爵士之都蒙特勒(Montreux),名副其實。入住小鎮的當晚,街上人山人海,熱鬧異常。及至入夜,音樂之聲,仍不絕於耳,歡聲笑語,彌漫在煙波浩淼的日內瓦湖畔。原來,蒙特勒正在舉辦音樂節。

蒙特勒爵士音樂節是世界第二大爵士音樂節。自1967年創辦以來,每年七月都在這裏舉辦,是個長達16天的盛典。每年一進入到七月,世界各地的音樂迷都會蜂擁至此,也有大量遊客為參加音樂節來到蒙特勒。今年的音樂節,恰好讓我們趕上了,親自體驗了一把這個湖濱小鎮充滿浪漫爵士風情的節日氣氛。

翌日清晨,沿著湖邊公園開滿鮮花的步道散步,從容欣賞湖景。一路上,鮮花盛開,爭妍鬥豔,藝術雕塑,棋布星羅。走著走著,竟直接走到了西庸城堡(Chillon Castle)。

西庸城堡是一座中世紀的水上城堡。無論是它的建築效果,還是它所承載的曆史,都堪稱瑞士最負盛名的古跡之一。古堡因當年拜倫的名篇《西庸的囚徒》(The Prisoner of Chillon)讓蒙特勒名揚天下。

在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盛行的時代,西庸城堡在盧梭、雨果、雪萊、拜倫等作家的故事中頻繁出現,因而,廣為人知。當然,為古堡的知名度做出了重大貢獻的無疑是拜倫,他讓西庸城堡成為蒙特勒的名片,每年都有超過30萬遊客慕名前來參觀。

這座位於日內瓦湖東端倒映在湖麵上富有浪漫色彩的城堡看起來並不大,但在曆史上卻曾是控製南北通道上的軍事要塞。十三至十四世紀時,這裏曾是意大利王族薩伏依家族的領地。第二代薩伏依伯爵聘請著名建築師梅尼耶進行設計,準備將這個城堡進行徹底改建,作為家族避暑的行宮。後來,古堡幾經轉手,挪作他用。古堡內各種房間裏展示著中世紀貴族使用過的生活用品和武器,能幫助人們了解當時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麵。在參觀古堡過程中,我看到一群當地的中學生由老師帶著,在古堡中追尋著國家曾經的曆史足跡,在古堡中品味曆史。

從西庸城堡出來後,沿著湖繼續往前走,就是一個遊輪碼頭。我們從這裏上船,前往沃韋(Vevey),參觀了雀巢食品博物館,那裏是雀巢公司總部。

這次在瑞士旅行,印象最深的就是瑞士的公共交通,那叫一個方便。買張通票,火車汽車輪船隨便坐,而且都非常準時。

沃韋和洛桑

沃韋位於蒙特勒和洛桑之間,也是一個熱門旅遊景點。碼頭附近的山坡上,到處都是整齊的葡萄園,從中世紀開始,這個小鎮就作為當地的葡萄酒中心而繁榮起來。這裏的環境之美,當然沒得說。要不然卓別林也不會看上這個地方。卓別林在此生活了25年,如今他的故居也是這裏的名勝。

小鎮的街上有很多名人塑像,然最吸引人的則是卓別林的塑像,真人一樣大小,一看就是他。細腰、肥褲子、小圓帽,配上一根打了彎兒的文明棍,滑稽之相,非他莫屬。

雀巢公司將總部設在沃韋也為這個小鎮提高了知名度,但現在雀巢公司總部已經搬家,原來的公司大樓辟為雀巢食品博物館供遊人參觀。

博物館對麵的日內瓦湖中,矗立著一把高8米、寬1.3米的不鏽鋼餐叉,是雀巢公司為紀念食品博物館成立十周年建造的一件藝術品,如今成了沃韋小鎮的新地標。

出於好奇,走進博物館轉了一圈,從雀巢的發展曆史到各種食品的生產製作過程以及未來食品的展望,令人耳目一新,學到很多知識。

在雀巢博物館的咖啡廳裏品嚐了原汁原味的雀巢咖啡後,乘火車前往洛桑。

洛桑(Lausanne)與日內瓦一樣,是國際奧委會等許多著名的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因此被稱為“奧林匹克之都”。洛桑酒店管理學院也是世界一流。我們在中餐館吃飯時,遇到過幾個中國大陸來的留學生,一問他們怎麽跑到瑞士來留學,原來都是在洛桑學酒店管理的。

每到一個瑞士城鎮,我們的第一目標總是老城。洛桑的老城散落在一個山包上,與日內瓦湖尚有一段距離。爬了一段坡路,才到了老城的製高點,正是我們要去的洛桑大教堂(Lausanne Cathedral)。為了一睹這座教堂的風采,一路爬高,也沒感到太多的艱難。

這座哥特式教堂建於1175年,直到1232年才竣工完成。1275年時,教堂便被羅馬教皇格雷戈裏十世(Pope Gregory X)視為神聖之地。作為瑞士規模最大的教堂,它不僅是洛桑的地標,也被稱為“瑞士最美麗的教堂”。教堂正門上是十三世紀時以聖經中的-摩西•約翰等為主題的雕像,刻工極其精美,細節令人驚歎。

教堂內部的穹頂梁柱別具一格,許多石柱上都留有中世紀的彩繪,彩繪玻璃異常絢麗。據說,勃艮地最後一位國王魯道夫三世(Rudolf III)即在此加冕。

來一趟洛桑,怎麽也得看看奧林匹克博物館不是?然而,當我們走下山來,坐落在日內瓦湖畔的奧林匹克博物館已快要關門了。既然如此,隻能隨遇而安,逛逛奧林匹克博物館這座現代園林建築,也就知足了。

奧林匹克總部最早設在巴黎,後來搬到洛桑。這座奧林匹克博物館看起來相當新。它於1988年破土動工,在1993年6曰3日奧運百年慶典時正式落成開館。博物館收藏並展覽從第一屆雅典奧運會至今的上萬件珍藏品,展示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興衰。博物館坐擁湖光山色,園林宛如動態山水。漫步其中,各種運動員雕塑比比皆是,許多都出自大師之手。奧林匹克博物館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觀眾每年多達20萬人左右。

從展覽大廳前的聖火壇拾級而下,我注意到一級台階上刻著“2022 Beijing,D. Yilamujiang, J. Zhao”,竟不知何許人也。一查穀歌才知道,原來是今年北京冬奧會的兩名主火炬手,中國女子越野滑雪運動員迪妮格爾·衣拉木江和男子越野滑雪運動員趙嘉文。看來博物館的不少展品都是與時俱進的。

格魯耶爾

瑞士號稱“奶酪王國”和”巧克力王國”,來瑞士品嚐一下這裏的奶酪和巧克力應是當仁不讓的。有可能的話,通過參觀製作奶酪和巧克力的企業,了解一些瑞士奶酪和巧克力的知識,更有助於加深對這個國家的了解。

為此,我們專門安排了一天,前往小鎮格魯耶爾(Gruyeres)和附近的布羅克(Broc Fabrique),以了卻這一心願。

格魯耶爾的奶酪在瑞士最為著名。到達小鎮後,我們率先參觀了這裏的奶酪工廠。這家奶酪工廠為了便於遊客的參觀,將奶酪製作過程的解說製成各種語言的語音材料,遊客可以一邊聽解說,了解瑞士奶酪業的曆史,一邊隔著玻璃窗觀看製作奶酪的過程。 參觀過程結束後,每人還領到一包奶酪,帶回來品嚐。

格魯耶爾小鎮還有座十三世紀的城堡,建在小鎮的高坡上。這座城堡比西庸城堡顯得年輕,內部結構更為現代,房間麵積也大了許多。城堡現作為博物館對公眾開放,其展品涵蓋了這個地區八個世紀以來的建築藝術、曆史及文化。緊鄰城堡還有兩個頗有特色的博物館,一是為紀念在電影《外星人》中為設計外星人而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的瑞士藝術家吉格(HR Giger)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博物館,收藏了這位藝術家的大量作品,是了解研究他的藝術成就的極佳去處。另一個是西藏博物館(Tibet museum),館內展出的大量佛像和唐卡,令人感到驚奇。據博物館接待員介紹,它是歐洲最大的私人收藏。這個山清水秀的小鎮能為遊人提供這些完全不同的文化體驗,著實令人欽佩。

逛完格魯耶爾小鎮,前往附近布羅克(Broc Fabrique)的凱雅(Cailler)巧克力工廠。這家工廠以娛樂的方式向遊客展示凱雅巧克力生產的曆史和公司各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展覽的重點是凱雅的品牌、曆史和產品而非巧克力的製作過程,但這樣的展覽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知識。

參觀結束時,我們都拿到了不少各種各樣的凱雅品牌巧克力來品嚐,直到現在還回味無窮。

馬特宏峰

馬特宏峰(Matterhorn)是阿爾卑斯山最美麗、最讓人心動的山峰,有著“群山之王”的美稱,也是瑞士引以為傲的象征。它的身影頻頻出現在瑞士風光照中,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我們在美國國慶節這天,乘火車抵達冰川之城采爾馬特(Zermatt),準備在此停留幾天,圍著馬特宏峰好好轉轉。

素有“冰川之城”的采爾馬特,位於阿爾卑斯山的群峰之中,眾多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山峰拱衛著這個環境幽雅的迷人小鎮。采爾馬特是前往馬特宏峰的必經之路,因此,小鎮自然而然地成為全世界遊人的落腳點。其實,小鎮也是滑雪登山和徒步者的聖地。

一出火車站便能感覺到小鎮的紅火程度,主街就像北京大柵欄,遊人摩肩接踵。

入住下榻的旅館後,但見藍天白雲,天氣甚好,便迫不及待地坐纜車來到馬特宏峰對麵的冰川天堂(Glacier Paradise)。下了纜車,迎接我們的卻是濃霧緊鎖,寒風刺骨,連馬特宏峰的影子都看不見,不得不返回小鎮閑逛。

走著走著,就來到了小鎮的馬特宏峰博物館。這家博物館雖小,但內容豐富。博物館用大量的照片和實物及影像資料向人們介紹當地人探索征服阿爾卑斯山和馬特宏峰的曆史和發展現狀及小鎮的風土人情。

與馬特宏峰博物館隔街相望的聖毛裏求斯教堂(St. Mauritius Church)的後花園是一片登山者墓地(Mountaineer’s Cemetery),現已擴展到河灘一帶,埋葬著在過去一百多年裏攀登馬特宏峰時不幸遇難的登山者們。河水奔流,空氣凝重,讀著墓碑上的銘文,暗自為這些勇敢的靈魂祈禱。

在小鎮一家叫華園的中餐館吃過晚飯後,雲開日出,再次來到小鎮的教堂橋上觀看馬特宏峰。這裏是觀看馬特宏峰的最佳位置。此時雲淡風輕,最後一抹晚霞悄悄散去,馬特宏峰僅披著一層薄紗,露出真容。一尊形似金字塔的雄偉山峰霍然矗立在眼前,其型俊朗,其韻盎然。難怪人們如此鍾情馬特宏峰!

來到采爾瑪特的第二天早晨,陽光燦爛。為了彌補昨天在冰川天堂未能看到馬特宏峰的遺憾,我們乘齒軌火車前往戈爾內格拉特(Gornergrat),馬特宏峰地區的另一標誌性景點。從這裏可以看到馬特宏峰和羅薩峰等38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山峰以及阿爾卑斯山區第二大冰河——戈爾內冰河。

登上觀景台,果然氣象萬千,冰川上方,左邊是高達4634米的羅莎峰(Monte Rose),這是阿爾卑斯第二高峰;右邊是海拔4527米的利斯卡姆(Liskamm),雖然,這些山峰比馬特宏峰還要高,但人們依然對馬特宏峰情有獨鍾。

在阿爾卑斯山脈連綿的群峰中,馬特宏峰最為獨特,錐型山體似金字塔,傲然挺立,孤傲冷峻奪群山之冠。雖天氣晴好,然一朵白雲擋在馬特宏峰之前,久久不肯離去。

為了拍照,我們決定徒步前往馬特宏峰腳下的利菲爾湖(Riffelsee),期待著到時那朵白雲自動離開,不但能清晰地看到近在眼前的馬特宏峰,而且還能在湖邊拍攝到馬特宏峰倒映在湖麵上的身影。

在阿爾卑斯山中的羊城小道行走,忽而進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曠野,忽而又見“泰山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的勝境。無論身邊的景色如何變換,馬特宏峰始終如影隨形,隻是那朵懸在山腰上的白雲,頑強地擋在眼前,不願離去。最後上天可憐我們,帶走了那朵雲,使我們得以如願,從容地欣賞陽光下的馬特宏峰。

回到采爾馬特小鎮,幾位小鎮的老年公民,正在火車站的廣場上演奏拖地長號,好像在慶祝我們的凱旋。

采爾馬特既是滑雪勝地,又是徒步天堂。這裏有著名的五湖步道,深受來自世界各地遊人的追捧。行走在五湖步道上,既可看到馬特宏峰不同的側麵,也可眺望觀賞阿爾卑斯壯美的冰川和群峰。

五湖徒步,是一種難得的人生體驗。來采爾瑪特的第三天,我們乘地下隧道火車再轉乘纜車登上海拔3103米的若特峰(Rothorn)觀景台,從那裏開始了我們的五湖徒步旅行。

置身於阿爾卑斯山的崇山峻嶺之中,山頂銀裝素裹,山下滿目青蔥,一路上,不但總有馬特宏峰陪伴,還看到不少瑪尼堆。這讓我想起多年前在西藏阿裏轉山的情景。途中,崗仁波齊峰清晰可見,隻有登山者才能領略到它鮮為人知的雄壯俊美的身影。

在這段經典的旅程中,我們首先來到Stelli湖。盡管微風吹起一湖漣漪,未能看到馬特宏峰在湖麵上的倒影,但群山峻嶺中的這點旖旎風光依然令人陶醉,以至於很多徒步者都來此拍照留念。

五湖步道以其別具一格的壯麗景色令人心曠神怡。天公作美,風和日麗。盡管有些羊腸小道在半山腰盤旋,腳下是萬丈深淵,但喜歡冒險的徒步者依然絡繹不絕。在五湖步道攀爬,絕對是個力氣活兒,回來的路上,看到一塊平地,一幫驢友全都躺平。然而,結束了今天的徒步活動後,我們仍一致認為:五湖徒步,享受阿爾卑斯山美景,不虛此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北歐風輕雨綿 回複 悄悄話 風很難避免,Riffelsee 的馬特宏峰倒影拍得不錯。很棒的遊記!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