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瑞士紀行 (1)
瑞士是歐洲中部的一個內陸小國,北鄰德國,西鄰法國,南鄰意大利,東鄰奧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全境以高原和山地為主,有“歐洲屋脊”之稱。麵積41277 平方公裏,也就是約為我所居住的印第安納州的一半。在當今世界列國之中,瑞士國土麵積雖小但名氣卻大。這個國家不僅山清水秀,號稱“世界公園”,而且經濟發達,社會安定,眾多跨國公司和國際組織都把總部設在了瑞士。
瑞士曆史上曾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直到十三世紀末,烏裏州、施維茨州和下瓦爾登州三個州在反對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鬥爭中秘密結成永久同盟,才開始建國。1815年維也納會議確認瑞士為永久中立國。此後,瑞士本土從未卷入過任何形式的戰爭,於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也未受戰火波及。
因此,很多人把瑞士當作生命中的避風港和歇腳站。尼采有陣子喜歡跑到瑞士鄉下,在這個“地球上最迷人的角落”裏思考高深的哲學問題。一次大戰期間,列寧同誌為躲避追捕,也隱居到了瑞士,直到俄羅斯帝國被推翻,才在德國人的幫助下重返俄國領導布爾什維克發動革命。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戲劇大師卓別林帶著老婆孩子在瑞士轉了一圈後,立馬做出決定,搬到瑞士來養老。瑞士就是這麽一個神秘的國度!
蘇黎世印象
蘇黎世(Zurich)既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也是瑞士重要的交通樞紐。這裏不但集中了全球120多家銀行的總部,也有鏈接世界各大城市的航班。我們這次瑞士旅行的第一站就是蘇黎世。
由於改變航班,中途在倫敦多停了一站,原本應在早晨到達蘇黎世便推遲到了傍晚。多年前路過蘇黎世曾在城裏逛了逛,印象中的蘇黎世依山傍水,古樸而奢華。這次來蘇黎世,特想感受一下這個瑞士最大城市特有的城市風情。
出租車剛到旅館門口,便看到先來的朋友們出來迎接,倍感溫馨。
我們的旅館坐落在尼德道爾夫(Niederdorfstrasse)街上。這是一條由鵝卵石鋪成的步行街,許多老字號隱藏在縱橫交錯的狹小街道中,賦予了這條街厚重的曆史底蘊。這裏酒吧餐館鱗次櫛比,遊人閑人摩肩擦踵,咖啡廳餐館都在外麵擺放著桌椅,且都坐滿了人,使街道略顯擁擠,但人氣爆棚。
飯後在街上散步,欣賞蘇黎世老城風光,不一會兒,便來到了蘇黎世的中央火車站。歐洲的許多城市都有個規模宏偉的火車站,繼續顯示工業革命時代的輝煌。
蘇黎世中央火車站是個龐然大物。由於明天要專門來這裏,我們便繞過火車站,信步來到班霍夫大街 (Bahnhof strasse)。早就聽說過這條號稱“瑞士的華爾街”的大街,這裏不但銀行密集,還有世界上最大的“金市”。
果然,街上醒目的銀行招牌比比皆是,令人目不暇接。走在街上,看著這些光鮮亮麗的門臉,不得不佩服瑞士發達的金融業。這些銀行都有為客戶保密的極高信譽,所以才能譽滿全球,成為有錢人的安全避風港。最近有消息說,瑞士要公布某些客戶的存款信息,也不知這些銀行是否執行,但從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的抗議來看,也不是空穴來風。在這個世界上,啥事都在變,隻有變化本身是不變的。
說實在的,我對瑞士的銀行沒什麽興趣,主要原因還是咱沒錢往瑞士銀行裏存。除了銀行,班霍夫大街上的名牌商店多少還能認識一些,一圈走下來才發現,這裏的名牌店比比皆是,密集程度絕不亞於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紐約的第五大道和芝加哥的一英裏黃金購物街。這些商店的櫥窗布置得就像博物館,商品少而精,讓人有看一眼就像進去的衝動。
瑞士是個鍾表王國,這在班霍夫大街上表現得再明顯不過。街上的許多櫥窗都有手表展示,很多耳熟能詳的名表,如勞力士、歐米茄、伯爵等名表,都是大大方方地躺在櫥窗裏供人欣賞。
不用說,這裏是購物天堂。疫情前,這條街上喜歡買買買的中國遊客絕不會少,現在還能看到有些商店的中文標牌。我們在街上閑逛之時,竟未遇上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遊客。看來疫情不但阻擋了中國遊客周遊世界的腳步,也對這些名牌店造成了相當大的負麵影響。
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百年老店Sprüngli蘇黎世分店門前。這個店的手工製作高品質巧克力遐邇聞名,白天開門營業的時候總是排隊。同行的朋友下午已來這裏給我們買好了巧克力,雖然現已停止營業,但仍能感覺到白天這家店的火爆。
重遊蘇黎世,我更感興趣的還是老城裏的那些老建築。
夜幕下的利馬特河(Limmat)風光旖旎,繁華的城市倒映在河麵上,引人無限遐想。酒吧裏傳出的音樂在水麵漂蕩,勝似清風送爽,令人心曠神怡。從蘇黎世湖畔的布爾克利廣場(Bürkliplatz)到我們下榻旅館的路上,蘇黎世大教堂、聖母大教堂、聖彼得大教堂,蘇黎世市政廳等標誌性建築在河邊爭妍鬥豔,不遑多讓。原來蘇黎世的夜景竟是這樣迷人!
由於旅途勞頓,回到旅館後,來不及感受一下尼德道爾夫街上的熱鬧氣氛,便匆匆進入夢鄉。
翌日清晨,爬上林登霍夫公園,蘇黎世又是另一番亮麗清新的景色。公園裏一對年輕的戀人依偎在臨河的長椅上,他們盡情享受著公園裏安靜,融入蘇黎世的美景,一幅絕妙的風景畫,定格在我的記憶中。
在歐洲國家旅行,我最感興趣的建築就是教堂、大學和墳墓。
蘇黎世大教堂(Grossmünster)是一座曆史悠久的教堂,也是蘇黎世的地標之一。這座教堂始建於1100年前後,其建築風格以羅曼式的雙塔聞名。在當年的宗教改革運動中,蘇黎世大教堂扮演了瑞士德語區宗教改革運動的發起點和大本營的重要角色。1518年瑞士宗教改革運動的領導者烏利希·慈運理(Ulrich Zwingli),成為蘇黎世大教堂的神父,在此開始宣揚宗教改革學說。在他的推動下,最終導致當地政權批準教會與羅馬教宗斷絕關係。著名的蘇黎世大學的曆史便可追溯到1525年他在此設立的神學院。
我們來到教堂的時候,還沒開門,隻好在門前的廣場等候。望著教堂高聳雲霄的雙塔,便下定決心登上去看看。進入教堂後,徑直奔上塔樓。
站在塔樓上,老城風光盡收眼底。蘇黎世湖,波光瀲灩,白帆點點;遠方群山,鬱鬱蔥蔥,雄偉壯觀。
從塔樓上下來,在教堂大廳裏快速轉了一圈。比起歐洲其他著名教堂來,這裏的內部陳設顯得頗為簡樸,這倒符合新教倡導和堅持的宗教文化傳統。據介紹,教堂內的彩畫玻璃和凱撒大帝的畫像是瑞士現代藝術大師賈科梅蒂的傑作。
蘇黎世大教堂內還設有宗教改革博物館,但由於我們要趕去列支敦士登的車,沒時間參觀博物館,小有遺憾。轉念一想,過幾天還要去日內瓦大學,一個更為重要的宗教改革運動的曆史遺跡,又感到一絲寬慰。
列支敦士登一日遊
世界上有幾個在歐洲的袖珍國家,如梵蒂岡、列支敦士登、摩納哥、聖馬力諾。甭看這些國家小,但都各有特色。列支敦士登離蘇黎世不遠。既然都到了蘇黎世,不如順便過去看看這個袖珍小國,滿足一下好奇心。
列支敦士登(Liechtenstein)是個實行君主立憲製的山區小國,雖然土地狹小,人口稀少,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高達60,000歐元,以阿爾卑斯山的美麗風光、避稅天堂和高生活水準而著稱。
搭乘旅遊大巴車進入列支敦士登之前,先來到拉珀斯維爾(Rapperswil),即玫瑰之城。這裏有個中世紀城堡,保存完好。我們進入城堡時,看到一對年輕人正準備在這裏舉辦婚禮,場麵還挺隆重。婚宴的工作人員正忙著做準備工作,幾十張鋪著雪白桌布的餐桌與古老的古堡城牆形成強烈對比。這種在古堡裏舉辦的婚禮比在星級飯店舉辦的婚禮顯得更有特色,更有情調。看到在葡萄園裏更換服裝的新娘新郎,衷心祝福他們百年好合,幸福快樂。
在湖邊享用午歺後,繼續前行去參觀海蒂之鄉邁恩費爾德(Maienfeld),瑞士兒童作家約翰娜·施皮裏小說《海蒂》的主人公——阿爾卑斯山少女海蒂和爺爺生活的地方。
《海蒂》是西方兒童文學史上一部公認的經典,已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因此,海蒂之鄉也成了受人追捧的網紅之地。作者在書中以豐富多彩的筆觸描繪了阿爾卑斯山多姿多彩的自然風光,講述了當地樸實敦厚的風土人情,塑造了海蒂這樣一個心地善良,熱愛生活,渾身散發著正能量的少女形象。
《海蒂》不但吸引了全世界大批讀者,海蒂之家也成了阿爾卑斯山的一顆明珠。到達邁恩費爾德時,見到許多慕名而來的遊人。山間的小路上,兩旁是一片片整齊的葡萄園。飄忽的白雲,湛藍的天,綿延的山巒,美麗的牧場,一一映入眼簾。置身其中,宛若進入了書中的童話世界。
離開海蒂之鄉沒多久,就進了列支敦士登的地界。兩個國家,風景一樣。除了小橋兩頭掛著各自的國旗外,沒有任何標誌提醒我們已經進入列支敦士登。這個國家的首都叫做瓦杜茲(Vaduz),就像瑞士的鄉間小鎮,隻是街上的行人很少,好像一座假期的大學城。
同車的遊人紛紛在一個旅遊紀念品商店排隊給自己護照上蓋了個章,算是來到這個國家的證明。既然來到了這個國家,怎麽著也得到街上轉轉不是?列支敦士登郵票著稱於世,但郵票博物館不開門,隻好在街上閑逛。
列支敦士登的街道堪稱幹淨整潔,窗明幾淨。可能是由於周末的原因,街上的商店開門營業的不多,連咖啡館都少見。給人的感覺是,這裏的下午靜悄悄。我們像鬼子進村一樣,在靜謐的街上逡巡,遇到最多的就是雕像。大街小巷中,到處都是雕塑,且水平頗高。因此,逛街就在不知不覺之中演變成了參觀露天美術館。
走馬觀花伯爾尼
在瑞士旅行,乘火車非常方便。這裏的鐵路線密密麻麻,鐵路交通不但高效親民,而且準時準點。我們在瑞士旅行期間,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車。瑞士的自然風光秀麗,坐火車觀光觀景別是一種享受。
從蘇黎世前往伯爾尼,坐火車隻用了一個時辰的功夫。還沒過完坐車看景的癮,就到了目的地。
伯爾尼是瑞士聯邦政府所在地,並非法理意義上的首都,然而,很多人依然把伯爾尼當作瑞士的首都。
伯爾尼(Bern)的字意是“熊出沒的地方”,熊現仍是這個城市的象征。伯爾尼城始建於十二世紀末,至十八世紀建成今天的規模,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曆史。自從1848年瑞士聯邦政府設立在此以來,伯爾尼一直是瑞士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伯爾尼不但有“熊”城之名,且有泉城之譽。城中有許多噴泉,老城中心地區有十二處噴泉,且都以彩色雕塑為標識,各不相同。這些彩色雕塑大體都是與當地宗教曆史有關的人物,向人們訴說過往的故事。每個噴泉都有基座和方便飲用的水管,且鮮花環繞。這些噴泉不僅實用,而且是這個城市獨一無二的藝術品。為此,我們決定在老城按圖索驥,尋找這些噴泉,最後到熊苑參觀。
在火車站存好行李後,便來到街上閑逛。上午的伯爾尼好像還沒從昨晚的喧鬧中睡醒,街上靜悄悄的。從火車站沿著兩邊都是騎樓的街道慢慢溜達,一會兒就看到了一座鍾塔,正是多次在照片上看到的那座著名鍾塔。
鍾塔稱得上是伯爾尼的城市標誌。始建於十三世紀的這座巨型鍾塔,原是伯爾尼城的門戶,如今這座具有曆史意義的鍾塔成了伯爾尼最有名的一個景點。塔上的鍾依然在勤奮地工作著,送走曆史,迎接未來。我們來到鍾塔時,離整點敲鍾隻差十來分鍾,於是,便與人們一起等待整點報時。看著報時的小機器人準確的動作,不由得不對500年前瑞士人製造鍾表的技術產生敬意。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伯爾尼聯邦專利局工作期間,就住在離鍾塔不遠的一座樓中。愛因斯坦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1902年受聘伯爾尼專利局。這位物理學天才在工作之餘,鑽研學問,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獎。同時,他還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在科學界一鳴驚人。
伯爾尼將愛因斯坦引為驕傲,至今還保留著他的住所,並作為博物館對外開放。我雖然對“相對論”是個門外漢,但對愛因斯坦還是充滿敬意的。當年他在這裏生活的居所,對我就有著格外的吸引力。
愛因斯坦的居所麵積不大,隻有客廳還保留著原來的麵貌,陳舊的家具簡單樸素,符合當年他們住在這裏時候的經濟狀況。另外一室辟為展廳,介紹愛因斯坦的生平。作為一個曾經的房客,還能有些東西保留下來,實屬不易。
參觀完愛因斯坦故居,我們繼續在街上尋找噴泉。才走了幾條街,就聽到震撼的音樂聲從遠處傳來。循聲往訪,原來是聯邦議會大廈廣場,一場露天音樂會正在那裏舉行。及到跟前一看,一位上了年紀的歌手在幾位花甲老人的伴奏下,引吭高歌,吸引著廣場上人們的目光。觀眾越聚越多,我卻聽不出什麽名堂,便悄然來到聯邦議會大廈前,獨自欣賞門前的雕像。
然而,離聯邦議會大廈不遠處的伯爾尼階梯大教堂 (Muenster)對我們的吸引力好像更大。於是,移步大教堂。
伯爾尼階梯大教堂始建於1421年,用了近一個世紀才告竣工。十九世紀末,又在教堂頂上修建了高度為100米的尖塔,使之成為瑞士最高的教堂。與蘇黎世大教堂相比,這座教堂顯得更高。因此,進入教堂後,率先沿著教堂內的螺旋式樓梯衝向瞭望台。344級台階,對上了年紀的人來說,絕對是個不小的挑戰。然而,登上觀景台,絕對會有不虛此行之歎。
這座哥特式教堂不僅高,其正門上麵的《最後的審判》浮雕以及教堂內瑞士境內最大的管風琴,都使這座教堂在瑞士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就衝這,又在浮雕和管風琴麵前逡巡多時。
漫步伯爾尼老城,隨時能邂逅古跡。尋找噴泉的過程,像翻閱一本曆史書,時不時讓你驚喜。老城裏的噴泉,相距並不太遠。因為不熟悉的緣故,我們多走了不少路,卻樂此不疲。走在中世紀的石板路上,喝幾口甘甜凜冽的泉水,不知不覺就到了熊苑。
走進熊苑,宛如到了北京動物園的熊虎山,整個一現代化的小公園。然而,這裏卻是這座城市的發祥地。伯爾尼城始建於十二世紀,至十八世紀建成我們看見的規模,迄今已有800年的曆史。據傳,當年伯爾尼的創建者拜而修特五世一日突發奇想,決定去城外打獵,並用獵獲的第一頭野獸為城市命名,而他在鄰近的森林裏最先獵到的是一頭熊,“熊城”由此得名。
僅僅在伯爾尼匆匆走了一遭,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伯爾尼老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便深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