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聖托裏尼島返回雅典後,我們在希臘本土的旅行才正式開始。
上午回到雅典,入住旅店後還趕上了早餐。餐廳開在樓頂上,正前方不遠處就是雅典衛城,巍峨的帕特農神廟屹立在眼前。
午飯後在雅典逛街,對我來說,算是故地重遊。上次來雅典,正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之前,周末街上顯得比較冷清。十幾年過去了,感覺這個城市重新煥發了活力。沿步行街去議會大廈的路上,人山人海,商業興旺。
到達議會大廈無名戰士公墓前,正好趕上看衛兵換崗。這裏的衛兵每小時的整點進行一次換崗。由於換崗的儀式感太強,遂成為來雅典的各國遊客必看的節目。站崗士兵的禮服沿用了希臘獨立戰爭時代的軍服,雪白的荷葉袖,百褶裙,外加黑底繡金的馬甲,紅帽子上掛著黑色流蘇,鞋上還綴著蓬鬆的絨球。光這身行頭就已非常吸引眼球,更何況年輕的士兵人高馬大,五官端正,換崗動作極為誇張。金雞獨立似有瑜伽之功,掀身探海如有太極之力。懷著看戲的心情看完換崗,幾個中國大媽欲與士兵合影留念,不果。
看完無名戰士公墓的換崗儀式,漫步來到奧林匹亞宙斯神廟。這座神始建於公元前6世紀,但直到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哈德良皇帝在位期間才得以完成。在羅馬帝國時期,它是希臘最大的神廟。據說這座神廟有104根科林斯石柱,規模極為壯觀。由於戰亂,該廟從公元三世紀起,便屢遭洗劫,現如今,隻有15根石柱立在神廟的遺址上向人們述說著當年的輝煌。距宙斯聖廟不遠處的街邊上,矗立著哈德良拱門。據說這位頗有人氣的羅馬皇帝為這座新建成的宙斯神廟特地訪問雅典,這座拱門順理成章地便成了哈德良的一座功德碑。
返回雅典的第二天,我們參加了一個“希臘經典四日遊”的旅行團。在國外旅行,參加旅行團比較省心。
早晨從雅典出發,坐在旅遊大巴上打了個盹兒,睜開眼已經來到科林斯運河(Corinth Canal)。這是一條將伊奧尼亞海的科林斯灣與愛琴海的薩羅尼克灣連接起來的運河,將兩地的航程縮短了400公裏。開鑿這一運河的工程是公元67年羅馬皇帝尼祿統治期間啟動的。然而,由於羅馬帝國出現了內憂外患動亂,尼祿死後,工程就變成了爛尾。直到1881年,工程重新啟動;1893年,這條運河終於完工通船。從破土動工到最後通航,前後經曆了一千八百多年。
科林斯運河長6.3公裏,寬24米,水深8米。河床筆直,兩岸陡峭,壁高50多米,站在橋上往下看,蔚為壯觀!
科林斯在古希臘時是一人口眾多,商業繁榮的城市。公元146年,古羅馬軍隊打敗了希臘聯軍,並將科林斯夷為平地。那場戰爭決定了羅馬對希臘的征服。
離開科林斯後,繼續南行,不久便來到邁錫尼(Mycenae)的一個古城堡遺跡。邁錫尼既沒有令人心向往之的神廟,也沒有讓人歎為觀止的古代劇場,但它是古希臘文明之一,即邁錫尼文明的發祥地,也是引起特洛伊戰爭的美女海倫的故鄉。
邁錫尼古城最著名的獅子門是歐洲最古老的紀念性建築。穿過此門時,我想到了荷馬史詩,但以前幾乎沒人相信荷馬史詩的真實性。近年對邁錫尼古跡的考古研究已證明,荷馬史詩並非神話。
在邁錫尼吃了一頓非常地道的烤羊肉後,前往附近的古城埃皮達魯斯(Epidaurus),參觀其聞名於世古廟和古代劇場。
埃皮達魯斯古劇場(Epidaurus Ancient Theater)是希臘保存最好的古劇場與古典建築之一,是希臘醫藥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廟的組成部分。參觀完神廟博物館,攀上一個緩坡,埃皮達羅斯古劇場赫然出現在眼前。這座建於公元前4世紀,能夠容納一萬三千觀眾的劇場的音響設計令人拍案叫絕。據說,在場內的任何地點都能夠清晰地聽到樂池裏演奏的樂曲。為此我特意爬到觀眾席的後排,試了試,果不其然,其音響效果極佳,比天壇的回音壁有過之而無不及。有個美國小姑娘,當場獻唱,贏得全場熱烈掌聲。
當晚,下榻於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北部的海港小城納夫普利翁(Nafplio)。我們到達這裏的時候,已近黃昏。入住旅店前,在海灣閑逛。岸邊不遠處的山頂上,有一座古堡,但由於時間關係,無緣攀登。海灣的島上也有一座古堡,由於同樣的原因,隻能隔水相望。這座小城出奇的安靜,沿著一條稍微熱鬧點兒的街巷信步走去,但見一個廣場,四周建築雄偉壯觀,難怪這個小城能夠在雅典之前成為剛剛獨立的希臘第一共和國的首都呢!
納夫普利翁是個曆史名城,早在史前時期這裏便有人居住。當年法國的十字軍曾征服此城,後來又將此城賣給了威尼斯共和國。再後來,奧斯曼帝國也曾占領此地並將其作為重要據點,直至希臘獨立戰爭期間,這個易守難攻的城市才被希臘軍隊奪回,並定都於此,直到1834年希臘政府遷都雅典。
第二天早餐後,前往奧林匹亞古城遺址。第一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公元前776年在這裏舉行。當初,有資格參加奧運會的隻有男人,奴隸和女人不允許觀看比賽。比賽項目包括跑步、摔跤、鐵餅、標槍、跳遠、拳擊、賽馬等。兩千多年過去了,現代奧運會早已成為全世界人民關注的一項重大體育活動,但追根溯源,奧林匹亞的發軔之功無論如何是不容抹殺的。
盡管這裏如今隻是一片破敗的斷壁殘垣,但不難看出這裏曾經有過難以想象的繁華。除了競技的運動場外,其它的輔助設施也一應俱全,有訓練館、宿舍、澡堂、等建築,簡直就是一個設施齊全的奧運村。更有甚者,這裏還有兩座巨大的神廟。一座是奧林匹亞山上的眾神之神宙斯的神廟,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宙斯金像就供在這個廟神。另一座是宙斯夫人赫拉的神廟,規模與宙斯神廟不相上下。可惜的是,兩座神廟及奧運村的所有建築,都毀於地震,留給人們的隻是一片廢墟。幸好在各國考古學家的努力下,一些精美的雕塑作品得以複原,保存在奧林匹斯古城博物館中供人參觀。
我們的下一站是德爾菲(Delphi)。下午穿過Rion-Antirion橋,這座現代化橋梁是21世紀希臘的標誌性建築。黃昏過後,抵達燈火縈繞的德爾菲。
德爾菲曾是古代希臘的“世界中心”。在希臘神話中有這樣的說法,宙斯神為了確定“世界的中心”,放出兩隻老鷹讓它們反向飛行,相會的地方就是“世界的中心”,結果,兩隻老鷹相會於德爾菲,因此,這裏便成了世界中心。然後,宙斯委派他的兒子阿波羅管理這個世界的中心。阿波羅(Apollo )是個喜歡集中所有權力於一身的神,他既是太陽神,也是真理之神、預言之神、射手之神、醫藥之神、音樂,詩歌,及藝術之神,……等等,用這樣一個似乎全能的神來管理這個世界中心,宙斯還有什麽不放心的嗎?按說他該放心了。但事實上他還真不怎麽放心,於是,又賜他一塊卵形石,(意指“大地肚臍”),使德爾菲成了“神諭”之地。經過宙斯如此精心安排,德爾菲才一下子變得厲害了,成了希臘人民朝拜神仙的聖地。當然,後來基督教占領了這塊地方後,德爾菲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再加上地震,這個曾經的世界中心漸漸淪為一片廢墟。上個月我去複活節島時,在那裏看到了幾塊石頭,中間的一塊被當地的拉帕努伊人稱為“世界的肚臍眼兒”。拉帕努伊人也認為自己居住的那個小島是世界中心,盡管他們和古希臘人沒有任何接觸。妄自尊大是世界人民的一個共性,很多地方的人都把自己的居住地看作是世界的中心。僅僅在幾十年前,咱們中國人不是也把北京當作世界革命的中心嗎?不是也把天安門城樓子當成“世界中心”的標誌加以頂禮膜拜嗎?
現如今,阿波羅神殿隻剩下7根長短不一的柱子,斷柱殘垣中,神殿的宏偉規模依然可見。沿著當年的之字形“聖路”,穿過馬廄、財庫、廊柱和祭壇,再次見到山坡上的半圓形露天劇場及運動場。十幾年前我來這裏時,還在運動場上和年輕的驢友賽跑,現在,運動場和露天劇場都不準遊人入內了。這讓我想起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裏特的名言,“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如果世界的變化是個常態,那麽,我這次所看到的德爾菲當然就不是同一個德爾菲了。
最大的變化就是德爾菲考古博物館。上次我來到時候,德爾菲的考古博物館外形像座倉庫,盡管內容相當豐富。當時的印象就是希臘的文物太多了,多得到了沒必要加以特別重視的程度。這次看到的德爾菲考古博物館則麵貌一新。原來,新博物館於2004年建成並投入使用。這個博物館依山而建,在建築風格上,與這個“世界中心”的廢墟融為一體,足見設計師頗有匠心。新考古博物館藏品豐富,是欣賞古希臘藝術品和文物的好去處,其館藏珍寶“禦者”(Charioteer)乃絕世之作,觀後令人不忍離去。
“希臘經典四日遊”的最後一天是參觀邁泰奧拉(Meteora)修道院。Meteora在希臘語中是懸在空中的意思。這裏的修道院是希臘東正教最大和最重要的建築群之一。現有六座對外開放的修道院鬼斧神工地建在高聳入雲的峭壁上,令人歎為觀止。
我們出發的時候,雨幕迷蒙。冬天的苦雨飄灑在北部山區,營造出一種參觀修道院的自然和文化氛圍,盡管留下一絲未能清晰拍攝修道院險峻全景的遺憾。
邁泰奧拉是個修道院集中的地區,坐落在險峻的岩石山頂上的修道院星羅棋布。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緊挨著懸崖而建,與其盤踞的山峰渾然一體,令人叫絕。對一般遊人來說,很自然地會問,修道院在哪兒建不好,幹嘛非建在這種人跡罕至的地方,鬧得跟深山古刹似的呢?這不是自討苦吃嗎?您還真說對了,最初的修士們就是一些自討苦吃的苦行僧。
公元四世紀 ,君士坦丁大帝歸皈基督教;後來,羅馬帝國更把基督教奉為國教。一些虔誠的基督徒就認為教會的領導背叛了基督的教義,向迫害基督的羅馬帝國投了降,受了招安。他們不願意同流合汙。於是,就用苦行僧的行為堅持自己的理念。這些意誌堅定的基督徒離開主流社會,來到荒涼而讓人生畏的深山老林,過著隱士生活。他們粗茶淡飯,僅夠維持生命即可,睡覺甚至都保持站姿。他們用這種絕對屬於自虐的苦修方式激勵自己重新聆聽耶穌基督的教誨。再後來,這些苦修的隱士們聯會起來,就辦起了修道院。
因此,邁泰奧拉的修道院建在這種險惡的生活環境中就不令人費解了。從11世紀起,東正教的修士們就來到這個幾乎都是巨石的地區,靠木梯和繩索攀上高聳的頂峰,離群索居,在天然岩洞裏進行苦修。11世紀中葉,這裏修建了第一座教堂,並形成以此為中心的修道院。我們今天參觀的第一座修道院,即聖斯德望(St Steven)修道院就是公元 1350 年開始修建的。
在隨後的幾個世紀中,這裏逐漸發展成遐邇聞名的宗教中心,黃金時期有多達24座修道院和上千名修士在此傳道授業,甚至在奧斯曼帝國占領希臘期間,這裏的基督徒們都依仗其地理優勢抵擋伊斯蘭教的傳播並頑強地堅持他們的基督信仰。
我們路過聖三一修道院時,正趕上霧鎖山巒,修道院杳無蹤影。因為James Bond電影For Your Eyes Only最後的高潮就是在這兒拍的,導遊特意讓我們下車拍照。就在這節骨眼兒上,它給你來個雲遮霧罩,真是掃興。誰承想,掃興之餘,忽見雲開霧散,聖三一修道院顯露真容。眾盡興而歸。
邁泰奧拉修道院以其獨特的人文景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自然和文化雙重世界遺產。來這裏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修道院的文化氛圍正在淡化,或者說正在被商業化。我注意到,利用傳統技術製作宗教畫的小作坊同時出售中國製造的小禮品,葡萄酒也上了聖巴巴拉修道院的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