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

園中草木春無數隻有黃楊厄閏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埃及紀行 (1)

(2018-02-26 11:49:41) 下一個

埃及曆史悠久,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我一直神往的地方。幾年前,參觀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在那裏看到很多埃及文物,年齡都在三、五千年,且都異常精美,當時便產生一種強烈願望,有機會一定探訪這個文明古國。今天終於來到這個有著古老文明的國家,心中的喜悅難以言表。

走出開羅機場,已近黃昏。出了機場大道,開羅的色彩漸趨暗淡。街上車水馬龍,景象和印度的一些大城市頗為相像,隻是總體色調泛黃。前方的路,街邊的樓,都是土黃的顏色。雖然熙熙攘攘的人群,星星點點的熱帶樹木,川流不息的車輛和雜亂無章的商業標識也為這座城市帶來斑斕的色彩,但黃色壓倒性地占據了我的印象。當然,意象中的開羅應該就是這樣的色彩,高聳入雲的金字塔,三毛筆下的撒哈拉和懸掛在開羅上空的烈日,意象中的開羅與現實的開羅重疊起來,加深了我對開羅的第一印象。

 

從機場到旅店的路不是很長,但車多路堵,進入開羅市區後,發現開羅的交通比較混亂,紅綠燈不多,更看不見交通警察。大街上什麽車都有,但主要還是豐田和現代品牌的私家車。三車道的路麵上總是有四到五輛車齊頭並進,彼此之間的距離顯得親密無間,卻也時常讓人感到驚心動魄。雖然堵車,但車總還在慢慢地向前挪,差不多用了一小時的功夫,我們終於來到位於尼羅河畔下榻的旅店。

開羅像新德裏一樣,給我的印象是傳統與現代並存。機場附近的新區和市中心的商業區現代氣息濃鬱, 老城顯得雜亂無章。作為曾經的阿拉伯世界的一線城市,她往日的繁榮依稀可見。鱗次櫛比的商鋪,星羅棋布的清真寺,隨處可見的外國遊客,都展示著這座古城的文化底蘊,經久不衰。

 

來埃及最想看的是什麽?當然是金字塔。到達開羅的第二天,我們便用一天的時間參觀金字塔。為了使我們對金字塔的發展曆史有更多的了解,導遊先把我們帶到孟菲斯,因為在孟菲斯可以看到最早建成的金字塔。公元前3200年,上埃及國王統一上下埃及,在距今開羅城南約三十公裏的孟菲斯建立都城,古埃及許多代王朝都以此為統治中心,並在附近修建金字塔和大批陵墓。而開羅成為政治中心,則是後來的事情。

 

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帝王陵墓,號稱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一。埃及共發現90多座金字塔,主要分布在離開羅不遠的古城孟菲斯(Memphis)一帶,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是開羅郊區吉薩(Giza)的三座金字塔。

 

我們的導遊Whael是個受過大學旅遊本科專業教育而且有著二十多年從業經驗的開羅本地人,他給我們參觀金字塔的行程安排得恰到好處,非常有利於我們了解金字塔的曆史。到達孟菲斯後,他先帶我們參觀了一個不大的博物館---伊姆霍泰普博物館。

 

這個博物館位於尼羅河沿岸的水澆地和沙漠的邊沿,一麵鬱鬱蔥蔥,一麵黃沙彌漫。伊姆霍泰是第三王朝法老左賽王Djoser)身邊的權臣,此人不但兢兢業業地為法老輔政,而且精通醫學、天文學和建築學,算得上是古埃及的一位聖人,相當於中國的扁鵲,更像歐洲的達芬奇。專門給他建個博物館,也是順理成章的。這個博物館雖小,但不許拍照。參觀了這個博物館後,你能多少了解一些當時埃及文明發展的水平以及有關金字塔的知識。在他之前,古埃及的墳墓一般是用泥磚砌成的巨大的長方形的墳堆,叫做“馬斯塔巴”。到了伊姆霍泰普當政時,他對法老的墳墓進行了重大改革,將墳堆設計成重疊式的,用石塊一層接一層地往上加建,逐層縮小,一直加至第六層。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梯形金字塔。左塞爾死後就葬在這座金字塔下麵。這座階梯金字塔是人類建造的第一座完全用石頭構成的建築物,在世界建築史上有重大影響。因此,它的曆史意義不容小覷。

 

去埃及之前,我以為金字塔就是沙漠中突兀豎起的陵墓,這次實地觀看後才知道,金字塔實際上是陵墓建築群的一部分,金字塔周圍還有附屬建築。在梯形金字塔旁,薩卡拉神廟巍然屹立,周邊的斷壁殘垣,依然彰顯著往日的輝煌。我們來到梯形金字塔時,金字塔正在維修,密密麻麻的腳手架上,工人們在緊張地施工,鋪開的作業麵規模不小,但絲毫不影響梯形金字塔的高大形象。

 

離開梯形金字塔後,我們被導遊帶到一個所謂的地毯學校,實際上就是專門麵向旅遊者的地毯商店。當然,剛剛到達埃及,買旅遊紀念品還沒提到我們的議事日程,大家看了看工人如何織造地毯的表演,瀏覽了一下商店裏陳列的地毯後便啟程前往吉薩大金字塔群。

終於來到久已盼望的大金字塔,無比震撼!站在金字塔前沉思久之後,感依然是震撼!古代埃及人神的虔信仰,是因很早就形成了一個根深蒂固的來世: 認為今生是短的,而身後的來世才是永恒的。受到念影響,古埃及的有人和帝王在活著的候,便一心一意地死後做著準。他對於“人從哪裏來”等形而上的問題,似乎並不感興趣,因為迄今為止尚未發現他們在這方麵給後人留下的值得稱道的哲學著作;但他們對於“人死後要到哪裏去”則是比較明確的。他關心自己來世的幸福。為此,建造墓便成人生的一重要工作。他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為自己建造墓。了把自己的墓建得好一些,他不惜重金,造陰宅。金字塔便是法老的墓。因相信金字塔是通向天堂的最佳途徑,有勢的法老們便以國之力,自己建造金字塔。因此,埃及的法老才給世人留下了至今令人百思不解的金字塔。

三座金字塔中胡夫金字塔最大,高146米,由230萬塊巨石建成。在四千五百多年前的古埃及,在沒有任何機械設備的年代,當時的人們是怎麽把這些巨大的石塊嚴絲合縫地堆積起來的呢?關於金字塔建造的成因,有很多種解釋,有人甚至認為金字塔是外星人的“傑作”,我對這種說法一直存疑。

騎著駱駝徜徉在金字塔下能給人一種時光倒流的感覺。曾經的商旅,曆來的征戰,往日的喧囂,都伴隨著駝鈴聲在無垠的大漠中煙消雲散。

當落日的餘暉潑灑在卡夫拉金字塔的時候,我們已坐在獅身人麵像對麵的餐館中等待晚餐了。沙漠中的三座金字塔猶如三座大山,長幼有序地排列成一條直線矗立在眼前。望著麵前的金字塔,令人感慨萬千。時光如白駒過隙,曆史若過眼雲煙,四五千年的風風雨雨,恰似彈指一揮間。坐在金字塔前發呆,你不僅能從容地享受到那種永恒的美感,同時也能參悟個人生命的倉促和短暫。

埃及璀璨的古代文明令人眼花繚亂,其曆史之悠久讓後人有望塵莫及之歎。當世界上其它民族還處於部落群居采摘狩獵的階段,古埃及已經有了中央集權的國家和繁華的城市。如果說中國遠古曆史大都散布於虛無飄渺的傳說中的話,那麽,同時期埃及的曆史則真實地記錄在堅硬的石頭上。要了解一些古埃及的曆史,開羅的埃及國家博物館是個好去處,不容錯過。

埃及博物可以是我去過的最好博物之一,因它的收藏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位於開市中心解放廣座博物離我們下榻的旅店隻有一箭之遙,因而,博物館剛一開門我們便趕來參觀。

提起埃及博物館的曆史,就不得不提及法國著名考古學家馬裏埃特 (Auguste Mariette)當年埃及被阿拉伯人占之後,古埃及文明基本於消亡狀,西方人來到埃及後,文物重流失。於是,馬裏埃特於1858年提出建立埃及博物的建,才一定程度上遏製了文物的流失,他也因此被稱埃及博物之父”。

馬裏埃特的念雕像就立在博物外花園一旁。藍天白雲下,馬裏埃特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看著潮水般的參觀者每天湧入這座博物館,他應該會感到自豪的。排館時我就在想,今天我萬裏來欣古埃及的文物,是不是也應該重新價西方殖民主曆史作用呢?

這座博物收藏了5000年前古埃及法老代至公元六世史文物25萬件,其中大多數展品年代超3000年。一進博物館,我直奔羅塞塔石碑複製件,這是博物館中唯一的贗品。幾年前,我在大英博物館曾經看到過原件,深知它的曆史價值。

羅塞塔石碑為近代埃及學的創立和發展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公元4世紀以後,尼羅河文明式微,埃及文字逐漸失傳。雖然後來許多考古和曆史學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卻一直未能破解。1799年,拿破侖入侵埃及期間,法軍一個上尉在尼羅河三角洲一個叫做羅塞塔的地方,意外挖到一塊黑色的石碑,碑麵上由上至下刻有同一段詔書的三種語言版本:上麵是古埃及象形文(Hieroglyphic),又稱為聖書體;中間是埃及草書(Demotic),又稱埃及世俗體,下麵是古希臘文,代表統治者的語言,這是因為當時的埃及已臣服於希臘的亞曆山大帝國之下,來自希臘的統治者要求統治領地內所有的此類文書都需要添加希臘文的譯版。

正是由於這塊石碑的出土,埃及象形文字終於在19世紀20年代被埃及學之父商博良(Champollion)破譯出來,使現代人可以通過這些象形文字準確了解古埃及各王朝的曆史。因此,羅塞塔石碑在埃及考古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盡管這塊石碑的原件在英國,但埃及人仍把這塊石碑的複製品和商博良塑像一起擺在大門進口右手邊顯眼的位置。

博物館內文物之多,然像個倉庫,展品擁擠程度不在梵蒂博物之下。中的多文物,如巨大的法老石像、金製作的廷禦用珍品及重242磅的坦卡蒙金麵具和棺槨,其做工之精,令人歎為觀止。你甚至很難相信,四、五千年前的人怎麽能做出如此精美的東西來?

前一天我在金字塔邊上吃了幾沙草畫,因而,參博物館時我對沙草畫就多了一份關注。人驚奇的是,很多史悠久的莎草畫,隨著幾千年的光流逝,畫上的色依舊光鮮動人。

埃及博物館內有一個木乃伊館,需要單獨買票才能入內參觀,但不能照相。一些活著時從來沒見過麵的法老相聚於此,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拉美西斯二世。看著這些木乃伊,我不禁想起了《紅樓夢》裏的“好了歌”,想起這些法老當年興建陵墓的狂熱。

參觀國家博物,即使走馬觀花一天也看不完。我在匆忙中隻看了三小說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一點兒也不為過。

古埃及人曾經創造了輝煌的古埃及文明,但後來先後被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和穆斯林所征服。公元640年,埃及被阿拉伯人占領,至公元12世紀,延綿數千年的古埃及文明終於被阿拉伯文明所取代。因而,現代埃及是一個阿拉伯人的國家。

 

如果有時間的話,在開羅尋幽訪古總會有意外的收獲。遊覽了薩拉丁城堡後,我們又專門用了一天的時間在開羅逛街。

 

開羅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卡普特區。卡普特人據說是信仰基督教的古埃及人的後代,他們是埃及的原住民,公元一世紀便開始接受基督教信仰。相傳他們是使徒馬可在公元42年所建立的教會的一支。在公元七世紀穆斯林入侵埃及前後幾百年裏,基督教在埃及還是主要的宗教信仰,直到十二世紀,才產生主客易位。盡管在伊斯蘭教占統治地位後,卡普特人曾經淪為二等公民,卡普特語也逐漸被阿拉伯語所取代,但直到現在,卡普特人仍占埃及人口的百分之十到十五左右。

 

 

卡普特區最著名的景觀是懸空教堂。這座教堂建在巴比倫要塞城牆南門的廢墟之上,主殿懸掛在棧道上方,看似懸在空中,故名懸空教堂。在這個有1500多年曆史的教堂入口處,張貼著曆任埃及教皇和埃及總統的照片,我不清楚這是不是埃及基督徒在一個穆斯林占統治地位的國家中不得不采取的生存方式。

 

懸空教堂不遠處有一個不起眼的小教堂,是耶穌基督在埃及避難時的落腳之處,現如今,也成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徒的朝聖之地。

 

埃及畢竟是一個穆斯林國家。來到開羅,當然要看看開羅的老城區。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開羅老城區位於今天開羅市區的東部,一千多年前建成的開羅老城牆依然健在,東西南北四座城門照常發揮職能。所不同的是,今非昔比,當年三萬五千人的開羅城現今已發展成為擁有兩千萬人口的大城市,而開羅古城變成了一個著名的小商品市場。徜徉在鋪著青石路麵的曲徑之中,與各種地推商鋪擦肩而過,感受當地穆斯林的現實生活,是一種美好的享受。同行的朋友都一致認為不枉此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