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

園中草木春無數隻有黃楊厄閏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哈瓦那紀行(3

(2011-05-04 16:24:24) 下一個
 
 

哈瓦那大學創建於1728年,相當於古巴的北大。當年,卡斯特羅就是在這裏上學的時候積極投身愛國學生運動,成為哈大風雲人物的。我們來到哈瓦那大學正好趕上星期天,學校關門。看門老頭兒是個堅持規章製度的人,說什麽也不讓我們進去。每次回國,我都到北大去逛逛,喜歡在未名湖畔走走。除了敏感時期,一般來說,沒人攔著。隻不過,北大周圍變得愈來愈像鬧市,已經很難找到哈大這樣清幽的環境了。

古巴政府一直實行免費義務教育政策,從小學到大學全部免費。古巴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初中達到95%,高中達到98%,近85%的高中畢業生可以上大學或到專科學校學習。由於政府重視教育,古巴人的整體素質應該是令不少國家羨慕的。

 

 

 

建於1929年的古巴國會大廈(Capitolio de La Habana),看起來像美國國會大廈,據說是仿照美國國會大廈建造的,而且還特意建得比美國國會大廈高一米,大有後來居上的意思。1959年古巴革命勝利之後,新政府曾在這裏辦公。現在這座建築是古巴科技環境部和國家圖書館所在地,同時也是古巴大型會議中心。

國會大廈前的街道熙熙攘攘,外國遊客日漸增多。租輛老爺車,或馬車,或三輪車,在車上叼根古巴雪茄,遊覽哈瓦那市容,領略這裏的拉丁風情,應該是非常浪漫的選擇。這裏拉車的馬和我在德裏看到的馬一樣,也帶著眼罩。它們不是識途老馬,就是絕對服從命令的那一類。閉著眼睛在鬧市奔跑,沒點兒功夫是不行的。

 

 

 

建於1837年的國家大劇院和國會大廈並排坐落於同一條街上。大劇院外形豪華,裝飾精美,堪稱建築藝術精品。

 

 

 

哈瓦那街頭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無疑是滿大街跑的老爺車。古巴革命前的哈瓦那,號稱“加勒比海的拉斯維加斯”,曾經的奢靡繁華之都,經過美國半個世紀的經濟封鎖,退盡鉛華。但大批美國四五十年代出產的超齡服役的轎車,會使時光倒流,將人們的記憶帶回革命前的年代。

古巴人修車的高超技藝令人叫絕,車出了毛病趴地上就修。大批美國老爺車在沒有美國汽車零件供應的情況下,他們能把豐田汽車的零件用在雪佛蘭汽車上,甚至自己打造零件想辦法讓這些早該回爐的老爺汽車超齡服役。盡管古巴人物盡其用,不浪費資源的生活方式是一種不得已的選擇,但它無疑也為扭轉當前毫無節製的消費主義生活方式提供了一種可能的選項。

 

 

 

在古巴見到的一個普遍現象是搭順風車。無論在城裏還是鄉間,路邊常能看到等待搭車的人。為了節省能源,卡斯特羅曾經號召古巴人都這樣做。現在,搭順風車在古巴已成為一種全民接受的交通方式。其實,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搭順風車也很流行。遠足的人在路邊把大拇指翹起來,過往的車輛一般都會停下來行個方便,遠足者可以這種方式從東海岸搭車到達西海岸。然而,隨著社會越來越現代化,人與人的信任感的消失,現在,搭順風車的現象在美國已基本絕跡。古巴社會治安良好,刑事案件極少,因而,這種純樸的群眾性交通自助方式才能夠繼續保持。當然,美女搭順風車具有更大的天然優勢。

 

 

 

哈瓦那大街上這種三輪摩托車也是出租車隊伍的主力,但乘客以哈瓦那本地人為主。外國遊客大多喜歡坐老爺車領略哈瓦那獨特的風情。

 

 

 

哈瓦那的公共交通當然還是以這種麵向一般市民的公交車為主,但這種公交車好像並不多。這張攝於國會大廈門前的公交車站照片顯示,即使不在上下班的高峰時段,公交車仍然比較擁擠。古巴人民胖子較少,擠公交相對來說還是很有優勢的。 

哈瓦那的小胡同,房子顯得破舊,但更有生活氣息。看到古巴孩子們踢球的場景,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油然而生。六七十年代北京的胡同裏,常能見到孩子們在胡同裏踢球。不像現在,房子越蓋越高,社區越來越現代,但家家都裝防盜門,孩子不能自由在外邊玩耍。不知為什麽,我站在北京的鳥巢的時候,總有一種高不可攀的距離感,而看到這些在胡同裏踢球的孩子,卻有一種想和他們一起踢球的衝動。 

 



卡斯特羅等古巴領袖刻意與前政權劃清界限。原來的總統府,現已辟為革命博物館,可謂物盡其用。前總統府廣場開闊平坦,孩子們把廣場當作足球場,實在是使物盡其用又上升了一個新層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