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

園中草木春無數隻有黃楊厄閏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哈瓦那紀行 (1)

(2011-02-03 05:56:14) 下一個

哈瓦那紀行 <wbr>(1)

“美麗的哈瓦那,那裏有我的家,明媚的陽光照新屋,門前開紅花。爸爸愛我像寶貝,鄰居誇我好娃娃,可是我從來沒有見過親愛的媽媽。忘不了那一天,我坐在棕樹下,爸爸他拉住我的手,叫一聲瑪麗婭。孩子你已長大,仇恨該發新芽,你日夜想念的媽媽呀,她不能再回家。黑暗的舊社會,勞動人是牛馬,可恨的美國莊園主,逼死了你的媽。媽媽她剛死後,爸爸又遭毒打,沉重的苦難逼著我走遍了天涯。爸爸去鬧革命,拿槍去打天下,跟著那英雄卡斯特羅,打回了哈瓦那 ……”

這首革命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歌曲曾經長時間在我童年的天空飄蕩,悠揚的歌曲夾帶著哀怨悲傷,具有強烈的穿透力。多年後,沒人再喊“古巴西,揚基諾”了,還有人不時哼唱《美麗的哈瓦那》,曲調依然動聽。

正是因為這首歌,哈瓦那很早就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當然,憑購貨本供應的古巴糖也曾實實在在為加強我對哈瓦那的美好印象做出過重大貢獻。

哈瓦那一直是我非常想去的城市。聖誕節前,當朋友提議去古巴度假,便欣然前往。

 

哈瓦那紀行 <wbr>(1)

到達古巴的第三天,我們乘車從巴拉德羅前往哈瓦那。行程一百四十多公裏,道路幹淨,車輛稀少,路上時時見到的四五十年代的美國老爺車提醒人們,這裏是古巴。五十年代的美國老爺車和戴著貝雷帽的格瓦拉頭像早已成為古巴的象征,風靡世界。

哈瓦那紀行 <wbr>(1)

剛剛見到哈瓦那的朦朧身影,車上的女同胞們便輕聲唱起《美麗的哈瓦那》,原以為同行的古巴導遊會聞歌起舞,不料他竟然對這首在神州大地廣為流傳的歌曲一臉茫然。看來時間可以衝洗一切,衝淡《美麗的哈瓦那》的曲調,洗盡這座城市的鉛華,但是,建城已有480多年的曆史的哈瓦那古城,至今魅力猶存。 

哈瓦那紀行 <wbr>(1)

進入哈瓦那之前,我們先行登上位於哈瓦那海灣著名的莫羅城堡。這座多次經曆炮火洗禮的古堡建於1632 年,在加勒比海盜猖獗的年代,這座古堡曾經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扼守在哈瓦那小海灣的出口,居高臨下守衛著哈瓦那老城。據說古堡建成之後,海盜就再也不敢覬覦哈瓦那港口的財富了,從而使哈瓦那成為西班牙與美洲貿易和航運中心,也使這座城市發展成為加勒比海最為繁華的大都市。

哈瓦那紀行 <wbr>(1)

徜徉在有著“西印度群島堡壘”的莫羅城堡,往日的硝煙仿佛尚未散盡,這倒不是因為古堡上彈痕累累,而是因為上世紀六十年代在這裏發生的那場導彈危機。那場一觸即發的導彈危機,如果不是成功化解,哈瓦那可能早已毀於一旦。自“門羅主義”問世以來,美國一向視拉美為自家後院,可卡斯特羅的革命打破了這種局麵,冷戰更使加勒比海劍拔弩張。近年來,委內瑞拉又冒出個查維斯,使漸趨平靜的加勒比海再起波瀾。

哈瓦那紀行 <wbr>(1)

哈瓦那老城位於城市東側,緊臨哈瓦那灣。穿過不長的海底隧道,便置身於這座向往已久的城市了。老城的格局和建築風格,和許多歐洲古城並無二致,從巴洛克到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在這裏都完好地保存著,宛若建築藝術博覽會。古巴革命後,對這些殖民主義時代的建築沒有實行社會主義改造,不但沒有強拆,反倒加以維修保護,使這座曆盡滄桑的老城依然光彩照人。1982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將哈瓦那舊城列為“人類遺產”,實在是名至實歸。

哈瓦那紀行 <wbr>(1)

被古巴人稱為鴿子廣場的聖弗朗西斯科廣場(Plaza de San Francisco)上,鴿子與遊人數量相當,有不少來自歐洲和中國的遊客。同行的朋友們來哈瓦那多少都帶有好奇和懷舊的心情,想看看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古巴現狀究竟如何。當然,要想了解真實的古巴,像我們這樣走馬觀花是遠遠不夠的。由於時間關係,我們隻能在短暫的旅遊活動中管中窺豹,很有可能先入為主,以偏概全。

哈瓦那紀行 <wbr>(1)

聖弗朗西斯科教堂門前的街道上有個真人一樣大小的銅像,此人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活躍於哈瓦那街頭的瘋子,綽號為“巴黎先生”(El Caballero de París)。古巴政府能夠允許藝術家把一個瘋子的塑像安放在首都的街道上,足見古巴同誌對清除精神汙染的問題缺乏高度認識。

哈瓦那紀行 <wbr>(1)

當然,古巴的警察還是無處不在的,這是聖弗朗西斯科廣場上看到的警察盤問兜售DVD的小販的場麵。盡管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麽,但警察執法還是比較文明的。估計沒什麽大事,看看證件,各自走人。

哈瓦那紀行 <wbr>(1)

聖弗朗西斯科廣場上一家露天餐廳外,吉他手們正在盡情彈唱。哈瓦那很多餐廳都有音樂表演,街頭的民間藝人也隨處可見,而且,表演相當專業。他們的著裝大都幹淨整潔,在精神麵貌上,和一些國家街頭賣唱的藝人迥然兩樣。

哈瓦那紀行 <wbr>(1)

沒有卡斯特羅就沒有今日的古巴。這位84歲的古巴領袖可能是全世界共產主義國家中掌權時間最長的人。幾年前,卡斯特羅因為動手術,將權力交給小他五歲的弟弟勞爾。勞爾從小就跟著哥哥一起鬧革命,也是個資深革命家。從這點上來說,卡斯特羅比老金和小金同誌的思想境界還真是高出一大截兒。在哈瓦那,好不容易才發現一張卡斯特羅畫像,掛在一家小旅館的前廳。相對於無處不在的格瓦拉畫像,卡斯特羅好像沒有要和格瓦拉一爭高下的意思。當然,格瓦拉那幅風行全世界的照片的確顯得年輕俊朗,使之成為各國革命青年的偶像。但說實在的,年輕時曾是運動員身高約有一米九零的卡斯特羅,怎麽說也算得上是個師奶殺手,可人家對搞個人崇拜似乎缺少興趣。

哈瓦那紀行 <wbr>(1)

從聖弗朗西斯科廣場步行片刻,穿過幾條街,便可看到一座紅色五層樓房,即著名的“兩個世界”旅館。美國作家海明威於1932到1939年的七年裏,都住在這座旅館的511號房間。

哈瓦那紀行 <wbr>(1)

海明威住過的511房間至今按原樣保存完好。房間裝修簡樸,客廳和臥室貫通,一張小號寫字台和老式打字機幾乎就是房間的全部擺設。

哈瓦那紀行 <wbr>(1)

據介紹,海明威住在這裏的時候喜歡經常出海釣魚,在附近的小酒館豪飲,打開窗子就能見到附近的港灣,能聞到街上雪茄煙和雞尾酒的味道。後來,海明威夫婦買下哈瓦那郊區的維西亞小莊園(La Villa Vigía),才搬出這家旅館。海明威生命的最後二十年是在古巴度過的,他在哈瓦那不把自己當外人,而哈瓦那也因他而增加了更多文化氣息和人文色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