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

園中草木春無數隻有黃楊厄閏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印度紀行----比卡內爾

(2011-02-03 05:53:53) 下一個

比卡內爾(BIKANER)位於拉賈斯坦北部,塔爾大沙漠(THAR DESERT)地區。從曼達瓦到比卡內爾的路相對好走,鄉間公路蜿蜒於沙漠之中,穿過小鎮,跨越荒原,一路暢通無阻。中午剛過,就到了城市邊緣。知道我們幾個都喜歡古跡,還沒進城,司機先把帶到了比卡內爾王室的墓地。

印度紀行----比卡內爾

荒漠之中,忽見一片乳白色穹頂,氣勢不凡。原以為是座頗具規模的清真寺,走近才看明白,此乃比卡內爾的王室墓地。

印度紀行----比卡內爾  

最早葬在這裏的是比卡內爾的第五代國王,後來的王室成員在這裏都有一席之地,但男女有別。國王的墓碑立於墓室正中,而王後公主的墓碑隻留腳印。行走於墓地碑林之中,忽然想起我一個朋友的愛好,每到一個城市先參觀墓地。他說,墓地是回顧曆史的良好場所。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在這裏長眠的人,當年哪個不是叱吒風雲呢?

比卡內爾王室與焦德普爾的王室五百年前曾是一家。十五世紀中,拉索爾部族(the Rathor clan)首領拉奧.焦德(Rao Jodha)征服拉吉普特的大片地盤後,建立了馬爾沃(Marwar)王國,建焦德普爾城。國王的二兒子拉奧.比卡(Rao.Bika) 素有雄心大誌,但不見容於父王,眼見繼承王位無望,遂率部北伐,於1488年在拉賈斯坦北部荒蠻之地建立起自己的獨立王國,定都比卡內爾。

雖然地處沙漠,比卡內爾卻是當時連接中亞和古吉拉特海岸的商路上的一片綠洲。不久,比卡內爾便發展成為富甲一方的商貿重鎮。

  印度紀行----比卡內爾

比卡內爾的朱納加爾城堡(Junagarh Fort)是第六代國王Raja Rai Singh於1588年興建的,1593年完工。與拉賈斯坦其他建在險要位置的城堡不同的是,這座由紅沙岩建成融合印度和莫臥兒建築風格的城堡更像國王的宮殿。

印度紀行----比卡內爾

在相當長的時期,這座城堡就是比卡內爾的王宮。由於偏居一隅,遠離諸侯征戰,再加上曆代國王頗有外交手腕,比卡內爾在莫臥兒帝國和大英帝國統治期間,都平安無事,因而,這座城堡也就逐漸失去其軍事防禦功能,而被曆代國王改造成不折不扣的王宮。

印度紀行----比卡內爾

古堡內一座座奢華宮殿各有特色,比較集中地反映出當時的建築水平,其中尤以阿奴普宮(ANUP MAHAL)、月宮(CHANDRA MAHAL)和花宮(PHOOL MAHAL)最為著名。由宴會廳改建的博物館內,陳列著寶座、象轎、服裝等國王使用過的器物,令人目不暇接。博物館裏還有一架一次大戰時英國贈送的雙翼飛機,足見其宴會廳的規模之巨。

印度紀行----比卡內爾

參觀完比克內爾的“故宮”,我們想獨自逛街,便叫司機幫忙雇了一輛印度平民百姓的出租車----三輪摩托,殺向當地聞名的香料市場。走進店鋪林立的香料街,未及認真領會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傳統市場風情,先打了一串噴嚏,在這裏,視覺的震撼遠不及嗅覺的刺激那麽強烈而有力。

印度紀行----比卡內爾

聽說老城南邊有座耆那教寺廟,以其精美的壁畫和雕塑聞名於世。於是,我們逢人便打聽其所在位置,欲一睹為快。印度一般老百姓懂英語的不多,能聽懂我們問什麽的,回答都大同小異:再往南走,一裏多地。可是走了兩裏地也不見蹤影。原來,印度人也跟中國老鄉差不多,指路頂多給你指個大概齊。在我們即將放棄努力的時候,在大街上遇到幾個歐洲遊客。陪同他們的印度小夥子英語說得不錯,並自告奮勇為我們帶路。他招手就叫了輛三輪摩托,在胡同裏左拐右拐,一勁兒亂竄,既驚險又刺激,使我們既體驗了一回普羅大眾的交通工具,也在夜幕中找到了那座耆那教寺廟。

 印度紀行----比卡內爾

這座廟在比卡內爾的二十七座耆那教廟宇中最為高大,由耆那教富商Bhanda Shah出資所建。廟內繪畫色澤鮮豔,雕塑栩栩如生。更令人稱道的是由不同顏色的大理石拚裝起來圖案精美的地麵,無論眼看還是觸摸,都光潤如玉。原來,大理石地麵下有一層厚厚的奶酪。

印度紀行----比卡內爾

我們下榻的旅館曾是國王岡噶·辛格(Maharaja Ganga Singh 1880-1943)的王宮(The Laxmi Niwas Palace)。這位二十世紀初比卡內爾的統治者,是個名噪一時的人物。他創建的比卡內爾駱駝兵團(Ganga Risala),不但參加過英國軍隊鎮壓義和團的軍事行動,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轉戰非洲。1919年,他更代表印度簽定凡爾塞和平條約。

印度紀行----比卡內爾

這座以紅砂岩為主要建築材料的王宮以及毗鄰的以他父親的名字命名的Lalgarh Palace都是1902 年由英國建築師賈考伯(Sir Samuel Swinton Jacob)設計的,使拉賈斯坦宮殿建築融入大量西洋元素。岡噶·辛格是個洋務派,不僅自己率先享受西洋物質文明,而且沒有忘記自己的臣民。他不但促成了岡噶運河(Ganga Canal)灌溉工程,使比卡內爾的沙漠變成富饒農田,還在他統治的王國大力推進工業化,開礦設廠,造福民生。此外,岡噶·辛格還是當時印度著名的政治改革派人物,早在1913年,他就在比卡內爾成立最高法院和議會,後來放棄獨裁權力,成為拉賈斯坦最先實行司法獨立的國王。

印度紀行----比卡內爾 

比卡內爾還有一個有名的去處,就是位於城南小鎮Deshnoke的老鼠廟。頭一天剛到比卡內爾時,我們的司機便專程拉著我們去了一趟老鼠廟。進去之後,沒見到老鼠卻見到不少人,隻好悻悻而返。第二天,跟旅館前台服務員一打聽,才知道我們的司機找錯了廟門,原來我們去的是另一座印度廟。盡管倆廟相距咫尺之遙,供奉的神仙卻大不一樣。在印度這樣一個信奉多神的國度,見神就拜,當然沒錯,但認不清朝拜對象,畢竟還是很耽誤工夫的。

第二天一早,我們又往返三十多公裏,為的就是看一眼這座老鼠廟。

老鼠廟占地麵積不如北京的一座普通王府,通體用白色大理石建造。金銀裝飾的穹頂,純銀打造的廟門,精雕細刻的門洞和窗飾,無不反映出當地人民對這座廟供奉的老鼠傾注的敬畏之情。當我們排著隊隨著人潮步入廟門之後,更能體會出印度人民對神的虔誠。跪拜的燒香的,捐錢捐糧捐牛奶的,把不甚寬敞的寺廟擠得人滿為患。凡捐了錢糧的人們都被廟裏的神職人員在額頭上點個紅點兒,我們因為捐了錢,也被同等對待。 

印度紀行----比卡內爾

廟裏人山人海,老鼠閑庭信步。從來沒見過光天化日之下的老鼠與人如此和平共處,這種和諧氣氛的產生,首先應該歸功於印度人民對弱勢群體的真心愛護。甭瞧動物保護主義運動在西方洶湧澎湃,他們對待動物厚此薄彼的歧視態度和印度人民善待一切生靈的廣闊胸懷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哪天中國設立老子和平獎的時候,首獎應該頒給設立老鼠廟的神職人員。

印度紀行----比卡內爾

老鼠廟的正規名稱是卡爾尼馬塔寺(Karni Mata Temple)。這座廟供奉的女神是卡爾尼,即印度女神杜爾噶(Durga,甘乃希之母,濕婆之妻)的化身。

根據印度神話傳說,公元14世紀,女神卡爾尼就住在這個地方,為窮人和被壓迫者服務。有一天,她最小的兒子不幸溺水身亡,卡爾尼便問死神(yama),能否讓自己的兒子起死回生,未成功。於是,她就施法恢複了兒子的生命。同時宣布,她的家人死後,靈魂將不去死神那裏報到,而是依附在聖鼠身上,直到重生為人。基於這樣的神話,每個老鼠都可以被視為神的化身。因此,廟裏悠閑的老鼠和在正殿供奉的女神便產生了不可分割的聯係。
 

據當地人說,在老鼠廟裏見到老鼠是吉祥之兆。廟裏有兩三萬隻老鼠,在這個老鼠的世界裏,要想看不見老鼠倒是很難做到的。如此說來,此廟無論如何都是吉祥之地,怪不得這裏人多香火旺呢!還有人說,1927年,印度流行鼠疫,死人無數,拉賈斯坦卻平安無事。因此,當地人對老鼠就更為敬畏有加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