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是一種價值選擇ZT
(2008-02-23 13:37:24)
下一個
作者:叢日雲 文章來源:中國選舉與治理
民主是一種價值選擇,隻有需要民主的人才會享受民主,隻有在沒有民主的時候感到不可忍受從而去爭取民主的人,才有資格享受民主。如果公民們沒有民主的欲求,沒有民主的時候也心安理得,不去做些事情爭取民主權利,那我們怎麽會有民主呢?
如你所說,現在的學生越來越左傾,也越來越具有民族主義精神了。但這種民族主義是不健康的,甚至是危險的。我擔心,我們也許會麵對新一波的紅衛兵運動,新一代的義和團運動。
我在耶魯參加了幾次由CCTV主持人芮成鋼發起的China Chat。每周四晚上進行,常到深夜大家還在討論。參加的多是耶魯的中國學生(多是研究生和博士生)和學者,偶而也有幾個懂中文的老外。你可能想像不到,在美國學習的許多中國學生,其左傾和民族主義一點不比國內的差,甚至在某些方麵還要強。他們很多人討厭美國,會把美國說得一團漆黑,他們更容不得對中國的批評,無論對中國什麽樣的批評,他們都很討厭。因為這樣使他們在外國人麵前丟了麵子。他們從國內帶來了對美國的根深蒂固的偏見與厭惡情緒,這支配了他們的觀察和判斷。
第一次,我幾乎是一個人麵對他們所有的人,與他們爭論,回答他們的提回。開始的主題是討論中國和平崛起問題,大家幾乎都不懷疑,中國正在崛起,而且是和平的,隻是美國居心不良,出於其自私的動機和霸權主義態度,宣揚中國威脅論,並企圖遏製中國。人們關注的是,怎樣對付美國。有一個學者說,沒有什麽好說的,就是多造原子彈就是了。
我在中間發言,其中談到中國是否能夠崛起,是否和平,都是不確定的。我們麵對的一些問題如此嚴重,的確令人擔憂。政治體製和民族主義情緒問題;貧富嚴重分化問題;環境與資源問題,這三大問題如果解決不好,無論是對國內而言,還是對國際社會而言,危險性是存在的。
我也談到,就西方國家而言,不是擔心你崛起,而是在沒有民主的條件下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增長。任何理智正常的人都會有這種擔心。不僅西方人有此擔心,我們中國人也有理由擔心,中國將走上一條什麽樣的道路,這條道路通向何方?
由此話題轉到民主問題。他們提出許多問題:什麽是民主?難道我們中國就不是民主嗎?美國就是民主的嗎?我們為什麽非要搞民主?有兩個法學院的研究生說,中國共產黨代表大多數人民的利益,得到大多數中國人民的擁護,這不就是民主嗎?當我向他們作了一些解釋後,他們問,你說的民主不是西方的理論嗎?你講的那個民主不是跟美國一樣嗎?顯然,對民主問題的理性討論,他們與我處於信息不平等的地位,我知道他們所知道的,他們卻不知道我所知道的。畢竟我是在這個專業裏混飯吃,多喝了幾年墨水。但你會發現,他們在知識和理智方麵失敗後所退守的最後據點,是由民族主義情緒支撐起來的。國內的教育使他們都患了"民主的厭食症",一提美國民主就產生厭惡的反應,你主張的東西如果與美國的相似,就立即引起警惕。他們的邏輯成了,美國搞的,我們就不能搞。美國希望我們搞的,我們搞了,不是讓美國人得逞了嗎?有個學生說:"我就不服氣,我們為什麽要學美國?"有個學者在我談到世界性民主化浪潮,中國的民主化不可避免時,──顯然我的話是有一定說服力的,他憂心忡忡地說,"那不是讓美國勝利了嗎?"心理上有一種極大的失落。有的學生絞盡腦汁,就是要搞一個與美國不同的東西,僅僅是為了與美國不同。如果我們與他們相同了,就沒有了麵子。
後來一個學生發言說,他覺得很可悲,我們來美國這麽長時間,還需要一個大陸來的學者給我們作民主的啟蒙。這是少有的幾個能接受我的觀點的人之一。我也感到可悲,耶魯的學生都如此,我們還指望其他學生會什麽樣呢?有個學生說,我們為什麽不能建立一個社會製度,不要民主,但有自由,人民又生活得很好。你看,民主成了一些人的心理死結,人們就是毫無道理地與它過不去。就像被灌了迷魂湯和進了"鬼打牆“。還有學生舉例說,某些發展中國家是民主,但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遠不如中國,中國經濟發展得挺好,為什麽還要像他們那樣搞民主呢?在他們的價值體係裏,公民在政治上的平等,人格的尊嚴,對關涉自己利益的公共事務的參與,這些價值尚沒有取得任何地位。吃得好,穿得好,社會有秩序,這就夠了。這就可以理解,他們的民主欲求如此微弱,根本不能理解民主的價值。
有的學生問我,中國的民主還需要多長時間,我感到無話可說。民主是一種價值選擇,隻有需要民主的人才會享受民主,隻有在沒有民主的時候感到不可忍受從而去爭取民主的人,才有資格享受民主。如果公民們沒有民主的欲求,沒有民主的時候也心安理得,不去做些事情爭取民主權利,那我們怎麽會有民主呢?如果這樣的人被授予民主權利,也無非是產生一大群兒皇帝而已。民主對於他們,猶如色盲進入五彩繽紛的世界,厭食者麵對一大桌美味佳肴,被閹割的男人擁著一位性感女郎。他們的感覺就是沒感覺:沒覺得民主有什麽好,也沒覺得不民主有什麽不好。如此看來,我們什麽時候才會有民主呢?(寫於美國耶魯大學,2005.11.15.)
【凱迪網絡】 http://www.kd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