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

園中草木春無數隻有黃楊厄閏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閑話美國勞動節 (2)

(2007-09-08 12:21:41) 下一個
 
 

如果說9月份的勞動節是對曆史上發生的一次和平示威事件的歡慶,那麽“五一國際勞動節”則是對一次血腥事件的沉痛紀念。

188295日的勝利大遊行標誌著工會在組織工人遊行的問題上取得了重要進展,並且造成了一定聲勢。但是,這隻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距八小時工作製目標的實現尚有很遠的路程。 

其實,美國國會早在1868年就通過了八小時工作法案,可是,當時的阿瑟總統就是不簽署。邁柯奎爾算是看出來了,指望政府實現八小時工作製算是沒戲了,咱得靠自己的力量把這事折騰成。1884年,邁柯奎爾領導的木工兄弟聯合會代表團在參加美國行業組織和工會聯盟大會上呼籲把188651日這一天當作自我實現八小時工作日的日子,並在這一天舉行大遊行。這個倡議得到廣大工人群眾的熱烈響應。 

188651日,美國全國各地超過十萬人舉行“五一罷工大遊行”,不幸的是,這次罷工遊行在部分地區出現失控局麵,爆發了流血衝突,給日益發展的工人運動造成嚴重打擊。

這次遊行的中心是美國工業革命的心髒地區--芝加哥,參加遊行的什麽人都有,有不同政治傾向的工會,有激進的社會主義者和無政府主義者,當然,也有乘機鬧事的。聽說工人要遊行,芝加哥工商俱樂部還專門籌集了2000美元買了挺機關槍來保衛其所屬的商業區。瞧著勁頭兒,是非出事不可了。 

當天,芝加哥四萬多工人罷工走上街頭,還好,沒出事,還很有成果。勞工新聞記者約翰.斯文頓在52日的報道中說,“八小時工作製正在誕生,我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不過,他有點兒高興得過早了。有些資本家答應實行八小時工作製,有些資本家則不買賬,勞資雙方的衝突在這次遊行中出現僵局。 

53日,罷工工人在麥考密克收割機械廠集會,聽取無政府主義領導人物奧古斯特.斯拜斯(August Spies)演講時,與警察發生衝突,導致警察開了槍,打死了四個人。當時群情激奮,警民關係一下子緊張起來,達到爆發的臨界點。

第二天,這些人在草市廣場集會,警察如臨大敵,密切監視,結果,不知是誰朝著警察堆裏扔炸彈,當場炸死一名警察,受傷的警察有七十多個,送到醫院後又死了六個。警察手裏有槍啊,能站那挨炸無動於衷嗎?於是,警察再次向集會人群開槍,至少又有一人被打死。同一天,北芝加哥軋鋼廠也發生血案,9名示威者被槍殺。 

這顆炸彈不單把警察炸得稀裏嘩啦,而且,還把如火如荼工人運動的根基炸得粉碎。飽受80年代經濟危機之苦美國民眾對工會運動曾經給與極大同情和支持。但是,這一事件使激進的工會組織勞工騎士團名聲掃地。

以激進方式搞政治運動,成本和代價都太高,往往造成流血衝突,招致政府的血腥鎮壓。邁柯奎爾是個很識時務的主,及時認識到咱們工人不能跟政府作對,咱得利用政府,在體製內為工人階級爭取更大利益。 

不久,堅持體製內改革的美國勞聯正式成立。作為美國勞聯的共同創辦者,邁柯奎爾和他的哥們兒,勞聯主席薩繆爾.甘普斯(Samuel Gompers), 就成了工人運動的主導人物。 

盡管左翼激進主義派別在美國工人運動中逐漸式微,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則將芝加哥的罷工流血事件視為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中的重大裏程碑。18897月,第二國際在巴黎召開的第一次代表大會上做出決議,將每年的51日定為國際勞動節,以紀念工人階級的覺醒和進步,讓這一天成為全世界勞動者歡慶的節日。此後,許多主張階級鬥爭的社會主義國家,包括中國,都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 

連人家“五一大罷工”的倡議者邁柯奎爾事後都認識到走極端路線的危害,從而改走體製內改革路線,而第二國際卻把這次罷工當作工人階級的覺醒,號召各國工人有樣學樣,透著有點兒唯恐天下不亂的勁頭兒。

邁柯奎爾在美國勞聯成立後,仍然牢牢把著自己一手創建的木工兄弟聯合會的大權,並將其作為自己的嫡係部隊在工運戰場衝鋒陷陣。芝加哥事件後,在由勞聯發起的爭取八小時工作製的鬥爭中,他每每事必躬親,並且成果顯著。1890年,他領導的木工兄弟聯合會罷工運動使一大批木匠八小時工作的權利。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邁柯奎爾本人也遇到了異化問題。到90年代,由他親手創建的木工兄弟聯合會作為一個日益壯大的工會組織發展到尾大不掉的地步,最後他本人於1902年被踢出木工兄弟聯合會的領導層,沒過幾年,邁柯奎爾鬱鬱而終。 

另一個和勞動節密切相關的人是馬修.麥奎爾(1855 - 1917)。 

這位麥先生才是1882年第一次勞動節遊行的實際組織者。當時擔任新澤西皮特森地區機械鐵工工會負責人和紐約中部地區工會書記的麥奎爾是負責遊行事務委員會的主席,所有遊行的具體事宜,如與各工會組織協調,設計遊行路線,安排遊行內容,邀請有影響的人物參加遊行,給工人發通知,等等。。。。都是這位麥先生經手操辦的。 

遊行時,麥奎爾和夫人乘坐馬車,走在遊行隊伍的最前排帶頭。後來,這位勞動節第一次遊行的實際組織者卻好像被曆史遺忘了,勞動節的所有榮譽都給了邁柯奎爾。 

隨著上世紀六十年代修正主義學派在史學界的影響日增,對曆史人物和事件重新評價甚至翻案之風也刮到工運史研究領域,為馬修.麥奎爾報打不平的人亦日漸增多。1968年,國際機械師協會(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chinists)率先對勞動節曆史提出質疑,該協會196895日出版的《機械師》刊出頭版文章,要求承認馬修.麥奎爾為勞動節創始人。 

緊接著,在下一屆國際機械師協會的年會上,當時的美國勞工部部長魏勒.沃茲(W. Willard Wirtz)向與會代表鄭重宣布,“從勞工部的角度來說,誰是勞動節之父是毫無疑問,那當然是機械師馬修.麥奎爾”。 

其實,有關勞動節之父的疑問老早就有人提了出來。1894年,當克裏夫蘭總統宣布他將把簽署《勞動節法案》所用的筆作為紀念品贈給美國勞聯主席薩繆爾.甘普斯的時候,新澤西的《皮特森晨號報》就在72日以“榮譽應該屬於誰?”為題的社論中指出,“這支紀念筆應當給予我們市的市議員馬修.麥奎爾,他才是作為節日的勞動節無可爭議的創始人。”這篇社論還索性將馬修.麥奎爾稱作“勞動節之父”。 

為什麽後來馬修.麥奎爾在美國工運史中湮沒無聞呢?主要還是意識形態方麵的原因。據曆史學家莫瑞.祖考夫(Murray Zuckoff)的研究,馬修.麥奎爾是個“深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的社會主義者,一個特殊類型的社會主義者”。如果他生活在現在,可能就是個共產黨員。 

馬修.麥奎爾不但熱衷於工會事務,而且還積極投身政治活動,他當了不少年的皮特森市議員,還在1896年競選過國家社會主義工黨的副主席。您瞧人家皮特.邁柯奎爾,雖然也有社會主義理想,早年也和左翼政黨摻合過,但是後來,一門心思就是搞工會,而且,他的工會還是具有保守色彩的美國勞聯這一支。沒事兒的時候人家大碗喝酒,雖說落了一個酒鬼的名聲,那隻是個人小節不是?所以,克裏夫蘭總統簽署《勞動節法案》的時候,站在總統旁邊的是皮特.邁柯奎爾。 

馬修.麥奎爾就不一樣了,思想另類,政府想利用你一下都不放心。他的社會主義傾向令美國社會的統治階級及其在工運領導層中的支持者們望而生畏,因此,當他們準備設立勞動節,需要找個人來當勞動節之父的時候,自然先淘汰馬修.麥奎爾這樣的人,而皮特.邁柯奎爾就比較符合他們的要求。 

到十八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工會在美國政治生活中已然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一個利益團體。1893年,克裏夫蘭總統剛剛派軍隊鎮壓了芝加哥工人罷工,轉過年來幹嗎痛痛快快地簽署《勞動節法案》呢?不就想著從工人那裏拉點兒選票嘛。 

Cleveland signed a bill June 28, 1894, designating the first Monday in September as Labor Day as several armies of hungry unemployed marched on Washington to seek relief. This photo shows Jacob. S Coxey's "Army of the Commonweal of Christ" marching on the capital.

薩繆爾.甘普斯和皮特.邁柯奎爾對這個問題看得就比較清楚,就更了解如何利用政府的門道兒。所以,以他倆為領袖的美國勞聯在1886年成立之初,就宣布其領導的工人運動不破壞社會製度,就是以罷工為武器要求改善工人的工作狀況。美國勞聯利用現存製度為自己謀福利的戰略顯然比激進工會欲以對抗手段達成自己目的的做法更為有效。 

如果說早期美國工運主要以罷工為武器來爭取工人合法權益的話,那麽,後來美國勞聯就逐漸學會並熟練運用利用自己作為利益團體的資本手中的選票,來影響政治人物為工人的利益服務。經過工會組織的無數次罷工,美國政府已經製定了相對完整的保護工人利益的法律。

今天,勞資糾紛大多不必通過罷工的方式,而是通過談判,妥協等和平方式在法律框架內來解決。工會作為民主政治製度中的一個利益團體,在社會生活中影響愈來愈大。現在,美國勞聯產聯開年會的時候,黨和國家領導人還時不時地要致電表示一下意思。 

President Harry S. Truman addressed a Labor Day rally in Detroit in 1948

美國政府之所以選擇9月第一個星期一而不選擇51日作為勞動節,就是因為這兩個日子代表著不同的意識形態和解決勞資關係的不同方式。主流社會的精英們允許,甚至同情工人運動,但是,他們對否定現存政治製度的意識形態和革命運動則非常不感冒。在工人運動風起雲湧的當時,除了對大規模的工人罷工進行鎮壓外,國會對工人的處境多少還是同情的。給工人整個節過,是順水人情的事兒,但說什麽也不能把五一當成勞動節吧,那不是成心讓工人群眾跟資本家死磕,跟政府做對嗎?結果呢,造成了損失,影響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麵不說,政府得少收多少稅呀! 

1882年紐約那場遊行集會的日子定成勞動節,是個好主意。把那一天當勞動節來慶祝,可是你們工會自己提出來的。即使你喜歡刨根問底,那一天給人的印象也不壞,雖有勞資關係緊張,但無正麵衝突。遊行野餐像過節,應該讓工人記住這樣的場麵。而188651日罷工遊行而引發的芝加哥流血事件,則是一種危險記憶 dangerous memory),咱最好少提這碼事兒,讓它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得愈快愈好。 

現在看來,對曆史的選擇性記憶比當時對工人運動實行分而治之的策略更為有效,要不然為什麽很多美國人都不知道五一國際勞動節呢。

(照片為網絡資源,在此引用,一並致謝)

2005年9月初稿

2007年9月修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