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

園中草木春無數隻有黃楊厄閏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閑話美國勞動節 (1)

(2007-09-08 12:20:15) 下一個
 

每年9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是美國的勞動節 (Labor Day)。這是個美國聯邦法定的節日,全國放假一天,向戰鬥在全國各條戰線上的勞動者們表達一下敬意。

很多美國老百姓對這個節日的來曆不是很了解,往往把勞動節僅僅當作標誌夏天結束的一個節日。過了這個節,歇了一暑假的學生得收了玩兒心回學校踏踏實實上課,給資本家打工的白領藍領們也不得不暫時告別時常有假的夏天而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重新開始每天上班的緊張生活,下一個假日要熬到十一月底的感恩節。因此,每逢勞動節,很多美國人都想方設法地在這次長周末好好玩一通,過把癮就老老實實上班。

還有一個勞動節是“五一國際勞動節”,也發源於美國。“五一”節在中國是個大節。近年來,國內在五一期間放長假,有了“五一黃金周,”這個節日就更熱鬧了。但是,美國老百姓很少有人知道還有這麽個節,盡管它和美國工人運動有著曆史關聯。

Source: www.dismalworld.com/world_tour/labor_day.php

兩個勞動節誕生的曆史分別代表近代工人運動的發展方向和所走得不同道路。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勞資關係的演變,中國的藍領白領們對“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曆史也是不明就裏,也在稀裏糊塗地過節。

勞動節是近代工業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按說,從農業文明發展到工業文明是人類社會的一大進步,但是,由於上層建築未能及時做出相應調整,使得勞動者的生活狀況不但未見改善,反而進一步惡化了。

在農業社會中,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飯。沒有拖拉機收割機,化肥農藥,勞動生產率雖低,但生產的全是綠色食品;農作物產量不高,卻避免了大量浪費。除了趕上天災人禍,農民的小日子過得還挺滋潤。幹農活累是不假,但人為延長工時是不常見的,怎麽著天黑了也幹不了活兒了吧。因此,就沒聽說過曆史上有什麽要求縮短工時爭取八小時工作製的農民運動。

自打歐洲率先進入工業社會後,情形就大大改觀了。就作為廣大勞動者的工人階級而言,勞動強度和長度都有了大幅度增加,快樂程度卻一個勁兒下降。工業革命早期的工人每天工作14至16小時是常事,有時甚至18小時。那人能頂得住嗎?您別急,有咖啡呢。

新引進的咖啡把啟蒙運動知識分子喝得睡不著覺,經常聚在咖啡館海闊山空地侃大山,終於侃出一套進步理性的現代理論,整出個席卷全球的啟蒙運動。工廠的資本家們一看咖啡的作用這麽神,深受啟發,也號召工人喝咖啡。當然,他們讓工人喝咖啡絕不是要讓工人成為啟蒙運動的後備軍,而是為了讓工人少睡點兒覺多幹活兒。說真的,工人們要不是每天大口灌咖啡,天天站機器邊上十幾個小時機械地幹活兒,不打盹兒才怪呢!所以,有曆史學家說咖啡促成了工業革命,而工業革命又為西歐國家征服世界提供了物質基礎,進而改變了世界曆史的發展方向。

熟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人都知道,工業革命是靠剝削工人的剩餘價值完成的。按說,工人幹活兒時間長了,應該多掙點兒錢,日子好過點兒不是?非也!活兒幹得越多日子越難過。為什麽呢?對這種社會現象,馬克思在圖書館裏琢磨了很長時間,終於找出了答案,這叫勞動異化。

他老人家說,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出現了一種特殊的現象,就是勞動異化。“工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的關係就是同一個異己的對象的關係。……工人在他的產品中的外化,不僅意味著他的勞動成為對象,成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著他的勞動作為一種異己的東西不依賴於他而在他之外而存在,並成為同他對立的獨立力量;意味著他給予對象的生命作為敵對的和異己的東西同他相對立”。所謂的“異化”就是適得其反。馬克思是學究,話說得滴水不漏但有些繞口。勞動異化說白了就是,你幹活兒越多越沒好兒。那不幹還不行嗎?不行,不幹活兒,上哪找飯轍去? 

美國的工業革命晚於歐洲,但性質沒什麽區別。十九世紀下半葉,美國工人階級的生活狀況也好不到哪兒去。盡管十小時工作製在1840年獲得了法律上的承認,但事實上,工人被迫長時間工作的現象仍然非常普遍。看過卓別林的電影,您就能了解到在生產線上美國工人是怎麽幹活兒的,那是一種人生產的機器翻過手來又把人變成機器的悲慘狀況。

雖說咖啡提神兒,老這麽十幾個鍾頭連軸轉誰也受不了。咱工人也是人,不能老叫資本家隨便捏鼓不是?機器老轉,咱不也得跟著轉嗎?得,咱就叫它接長不短地停停,人也就勢兒打個歇兒。於是,破壞機器的事兒就經常發生了。您瞧,這又是一種“異化”。可老這麽偷偷摸摸地幹破壞機器的勾當也不是常事,咱得名正言順地少幹活兒才行。

除了暗地裏破壞機器外,要想改變現狀,那就隻有要求資本家減少工時。但是,作為弱勢群體,工人以個人形式公開向資本家提這種要求,基本上沒有任何效果,弄不好還把飯碗砸了。弱勢團體要想為自己爭取點兒利益就是難啊!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弱勢團體也有他們的生存之道。要想改變自己的處境,那就得合起夥來同資本家鬥法。

美國的工人大多是歐洲來的移民,歐洲的工人運動對美國工人來說,是現成的榜樣。您看人家歐洲工人,早就玩兒起工會來了,咱得跟人家老大哥學呀。不是說團結起來力量大嘛,那咱們組織起來,一塊兒跟資本家幹。可誰出麵呢?總得有挑頭兒的吧?您別急,有了條件和氣氛,挑頭兒鬧事的人從來不缺。其實,馬克思早就號召全世界的無產者要聯合起來。

一八四八年歐洲各國革命失敗後,大批歐洲革命者避居到美國,其中就有馬克思的戰友約瑟夫.魏德邁同誌。老魏是搞工運的行家,1851年移居紐約,一看就發現美國是個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他來美國後就沒閑著,麻利地組織了一個“無產者同盟”,不失時機地播下革命的火種。後來,又跑到芝加哥,鼓動美國工人進行階級鬥爭。

1852年,德國著名的社會主義者左爾格也來到紐約。佐格爾來了之後又搞組織又辦報,忙得不亦樂乎。老魏和老左組織的工運團體後來發展成第一國際美國支部,再後來就發展成了社會主義工黨的核心。那時候,社會主義思想忒受工人群眾歡迎,這就叫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您說,有人牽頭組織大夥兒跟資本家作鬥爭,為工人階級謀福利,工人能不歡迎嗎?

在十九世紀下半葉的美國,工會像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遍地開花。在各大城市,罷工遊行時有發生,工人運動的主要目標就是縮短工時,增加工資,改善勞動條件。

勞動節的產生並不是人們現在所說的是為了向勞工表達敬意,而是勞工拚死拚活爭出來的,是美國工人要求縮短工時,為爭取八小時工作製而舉行罷工遊行的紀念日。美國勞動節的設立是十九世紀社會主義思想在美國廣泛傳播,工會堅持不懈地組織工人為自身權益而進行鬥爭的產物。說起勞動節,有兩個人需要特別提起,一個是皮特.邁柯奎爾(Peter McGuire), 另一個是馬修.麥奎爾(Mathew Maguire)。

The Father of Labor Day, Peter J. McGuire of New York City, in 1882 introduced the idea for the holiday. Peter J. McGuire 1852-1906 圖片引自http://www.cyberenet.net/~kelta/mcguire.html

長期以來,皮特.邁柯奎爾(1852 -1906)一直被認為是勞動節之父 (the father of Labor Day)。那麽,這位邁先生到底是個什麽人呢?此人是個在紐約出生的愛爾蘭移民後代,苦孩子出身,沒受過什麽正規教育。他從十一歲開始就當童工幫忙養家,今兒給人擦皮鞋,明兒給人刷房子,反正是什麽活兒都幹,就沒正經上學。到了十五歲,才在一家鋼琴作坊裏當上學徒,好歹算是學了門手藝。

甭瞧這個愛爾蘭紅毛小子沒念過幾天書,倒是好學上進,幹完活兒卻經常往工會辦的夜校跑,既掃了盲,又學到了革命理論,還結識了薩繆爾.甘普斯(Samuel Gompers), 此人後來成了美國勞聯主席(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從在夜校學到一些社會主義理論,本來就能說會道的邁柯奎爾很快在工運中成長為一個非常活躍的宣傳鼓動家。剛剛二十出頭,邁柯奎爾在工運中就冒了尖兒。1874年,邁柯奎爾參與創建社會民主黨(即後來的社會主義工黨)。為了落實黨的基層建設,發展黨員,他跑遍全國各地,到哪兒都極力鼓動工人組織起來,號召工人為了自己的權益而鬥爭。

1877年,邁柯奎爾把家搬到聖.路易斯(St. Louis),在密蘇裏州議會的支持下,參與創建了美國第一個勞工統計局,並被任命為該局副主任。才二十多歲的人,就弄了個高幹當當,多少有點兒被招了安的勁頭兒。說起來,邁柯奎爾還真是個有理想有覺悟的好同誌,視高官厚祿如過眼雲煙,在副主任的位子上沒坐兩年,就認識到自己有脫離工人群眾的危險。這哪行啊,咱不是發誓忠於社會主義信念,把一生獻給工人運動嗎?於是,他在1879年毅然辭職,重出江湖,繼續搞他的工運。邁柯奎爾同誌這種不計較個人得失,勇於為工人階級現身的精神,是值得我們的廣大幹部好好學習的。

複出後的邁柯奎爾在聖.路易斯組織起木工兄弟會,這個組織沒少幫木匠們增加工資和福利,一來二去,這個木工兄弟會就名聲遠播,邁柯奎爾也成了在全國頗有影響的工運領袖了。木工兄弟會的成功極大地鼓舞了邁柯奎爾,於是,他趁熱打鐵,號召全國木匠組織起來。美國各地的木匠一聽是邁柯奎爾在那挑頭,沒得說,咱幹!

1881年,全國木工兄弟聯合會在芝加哥莊嚴宣告成立,邁柯奎爾在會上當選為總書記。同年,他又發起成立美國行業組織和工會聯盟(the Federation of Organized Trades and Labor Unions ),即美國勞聯(the 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的前身。

邁柯奎爾是那種老想幹大事的人。要說搞工運,聖.路易斯這個城市在那時還真是小了點兒。現在都是全國性的工運領袖了,還在這兒窩著,有點兒委屈,也不利於開展工作。得,趕快回紐約,那地方是咱老家,人頭熟,又是大城市,折騰得開啊。於是,邁柯奎爾在1882年把木工兄弟聯合會的總部移到了紐約。

到了紐約後,他立馬投身到爭取八小時工作日的鬥爭之中。1882年5月18日,在紐約中部地區工會的一次會議上,邁柯奎爾號召工人在9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在紐約城裏搞一次節日遊行,以壯大工運的聲勢。

這次遊行實際上是在9月5日星期二舉行的,主辦單位就是紐約中部地區工會。參加遊行的工人至少有一萬多人,也有說是三萬多人。絕大部分工人這一天都沒假,很多工人還受到資本家的警告,如果參加遊行就被開除。但是,想參加遊行的工人都豁出去了,有工會做主,咱自己先給自己放一天假,看你資本家能拿我怎麽樣?於是,大批工人參加了那天的遊行。

這次遊行活動組織得相當成功。工人們在遊行時又唱又跳,旗幟鮮明地高喊“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息!八小時娛樂!勞動者創造全部財富!”遊行之後,既沒占領廣場,也沒搞絕食活動。相反,工會組織了大型野餐晚會,甩開腮幫子大吃燒烤,邊吃邊看焰火。這種用過節娛樂方式向資本家示威,向社會顯示工人階級力量的方式,是非常成功的,它比那些硬碰硬造成流血衝突的示威活動取得的效果更好。

有了這第一次遊行之後,工會每年都組織這類遊行活動。第二年,紐約中部地區工會就號召全國其他城市也都在這一天舉辦遊行活動。這一倡議得到普遍響應。這麽一鬧騰,在這一天遊行成了勞動人民的盛大節日。到1885年,這一遊行便開始得到官方支持;1887年,俄勒岡州率先承認勞動節,並將其定為該州節日。以後幾年中,科羅拉多,麻省,新澤西,紐約等州也跟著承認並慶祝勞動節。到1894年,已有23個州立法設立勞動節。同年6月28日,美國國會通過立法,將每年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定為勞動節,向勞工表示敬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