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

園中草木春無數隻有黃楊厄閏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閑話聖誕節 (2)(圖)

(2006-12-10 14:44:18) 下一個

閑話聖誕節----從聖誕誤譯看中西文化之別


最早將Christmas翻譯成“聖誕節”的人已不可考。但譯者顯然是將耶穌當成中國式的聖人來對待的。由於中國文明發展較早,而且一度又是那麽輝煌,中國人在習慣上對待外來宗教總是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加以解釋。
自從漢武帝實行“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以來,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中國文化一直占統治地位,形成了政治中心與文化中心合一的特殊現象。由於這座意識形態上的萬裏長城,外來宗教進入中國,並落地生根,就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東漢時期,佛教剛剛自印度傳入中國的時候,還得偽裝成道教的一支,改頭換麵來迎合中國人的口味。您要原汁原味地宣傳佛經,中國人非跟您急不可。為了能在中國站住腳,早期來華的知名僧侶,如安世高、支婁迦讖、佛圖澄、曇無讖等,都玩起了方術讖緯。據《後漢書》記載:“漢自武帝頗好方術,天下懷協道藝之士,莫不負策抵掌,順風而屆焉。後王莽用符命,及光武尤倍讖言,士之赴趨時宣者,皆馳騁穿鑿爭談也。”在這種背景下,佛教徒忍辱負重,把佛教大法喬裝打扮成讖緯神學,終於使佛教在神州大地開花結果。
盡管後來也發生過多次滅佛運動,佛教在中國還是站住了腳。當然,佛教經過早期的讖緯化,也中國化得差不多了,從而使儒釋道三家能夠和平相處,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國人對基督教的態度也大致如此。早在唐代,基督教的聶斯脫利派(景教)就傳入中國。當時基督教在歐洲的勢力如日中天,大唐王朝也處於鼎盛時期,您說誰服誰呀?因而,早期基督教到中國白來一趟,沒能在中國紮下根來,把上帝的福音帶給中國人民。
到了明朝,一個叫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的意大利傳教士來到中國,人家打著進貢的旗號給萬曆皇帝送了點兒小禮物,其中有自鳴鍾,那可是讓萬曆皇帝著迷的物件。皇上一高興,封了他個“鍾匠”官銜,按月領工資,成了大明王朝的國家幹部。這利瑪竇也是個極聰明的人,憑著會說中國話的優勢,一方麵把皇帝老兒伺候得服服貼貼,一方麵跟葉向高,李贄,徐光啟等有影響的人物套近乎,成了白求恩似的國際主義戰士。

利瑪竇傳教也是很有水平的。首先,人家穿儒服,說漢語,把萬曆朝君臣哄得團團轉。再者,人家還有打著紅旗反紅旗的本事,用儒學概念闡述上帝福音。稍後,德國傳教士湯若望青出於藍勝於藍,在中國傳教四十多年,不但深得明清兩朝皇帝的信任,還被任命為欽天監監正,受封為通政使,晉一品,封贈三代。


這兩位傳教士在中國取得成功,主要還是他們摸準了中國人的脾氣。號準了中國文化的脈,真正融入了中國主流社會。


鴉片戰爭以後,跟在西方列強的炮艦後麵趾高氣揚地來中國的傳教士們就比利瑪竇他們差多了。他們在中國建教堂,辦學校,印報紙,開醫院,也幹了不少好事。但是,他們的心態和利瑪竇等人就不一樣。與利瑪竇自上而下傳教相反,這些西方傳教士在中國傳教則是自下而上的。那中國下層百姓對外來宗教的看法呢,可以說更中國化。

中國門戶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打開後,基督教才真正在中國得到大麵積傳播。在教廷的英明領導下,在各國公使館領事館的大力支持下,由於廣大傳教士們的不懈努力,中國皈依基督的人也逐漸增多。有些地區鬧饑荒,教會積極賑災,買來大米發放給饑民,救了不少人的饑荒。因而,也就有很多人火線入教,成為基督徒,而基督教也因此被稱為“大米教”。這個叫法很實在,也反映了中國老百姓非常務實的處世態度。信教幹嘛?那不是明擺著嘛,有了基督教就有大米吃。中國人實際上是以一種世俗態度來對待宗教的。
現在的國際形勢當然是不一樣了,中國的文化強勢已不複存在。美國總統布什不是老說上帝保佑美國嗎?這話可能沒錯,沒有上帝保佑,美國怎麽能成為世界老大呢?當今世界在搞全球化,不同文化的磕磕碰碰總是難免的。神眷顧下的美國這麽強大,基督教在中國的發展和佛教剛到中國時的境況當然不可同日而語了。除了三自愛國教會,各種秘密教會也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欣賞追求現代西洋文化的青年朋友們更把過聖誕節當時髦。因此,對基督教還是多了解一些為好,不要粗泄?拇?乘嘉?絞較氳比弧?/font>
近年來,不僅國內同胞皈依基督教的人與日俱增,旅美大陸同胞加入教會的人也越來越多。我覺得,既然加入了洋教,就應當入教隨俗,分清楚神和聖的區別,盡快把“聖誕節”這一不正確的譯法糾正過來,免得誤人子弟,再出個洪秀全可不是鬧著玩的。
看來,國人對這類重要的細節至今仍然熟視無睹,無論叫“神誕節”還是“聖誕節”, 對中國人來說,問題似乎都不太重要。對一般人來說,這也不是太大問題,隻要您覺得自己有宗教方麵的需求,讓宗教給您帶來個人內心的寧靜,道德的升華,天堂的憧憬,……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對於很多國人來講,加入基督教就像現在人們加入黨組織一樣,夾雜了很多世俗欲望,這就與基督的本意背道而馳了。對一些旅美同胞來說,有人為了到教會多認識些人,搞搞社交;有些人怕孩子學壞,讓他們到教會受受熏陶;有些人就為了提高自己的外語水平,到查經班練口語;有的人則是到教會尋找客戶,為自己多拉點兒生意;有些人為了盡快融入主流社會,能夠比較自然地張口閉口“俺們教會”;有些人為了挽救瀕於解體的婚姻,拉著貌合神離的配偶到教會做最後努力。當然,也有不多的有相當精神追求的好同誌,在國內還是黨員幹部,來到這個禁止共 產 黨員入境的國家,感到孤獨,惶惑,到了教會,反倒有了一種找到組織的感覺。
就我身邊許多常去教會的華人朋友來講,很少有人刻意了解基督教的本質及其神學特征,絕大多人數人都從中國文化的角度看待基督教。因此,“聖誕節”這幾個字在中文世界照常使用,很少有人咬文嚼字。用我的一個朋友的話說,先信了神再說,管那麽多幹嘛?
大多數中國人可能都持這種態度,聖誕節隻不過是個節日而已,幹嘛較真兒?這就是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區別所在。中國人缺少宗教傳統,在以儒家思想占主導地位的中國文化長期熏陶過程中,對西方以神學和科學為主體的文化傳統不可能有很深刻的了解。因而,對西方的了解,尤其是對基督教的了解,往往弄個差不離就心滿意足了。如果您抱著這麽一種生活態度的話,在美國社會討生活就要格外小心才是。如果您還想趕時髦,立誌融入主流社會,對人家的傳統文化就得多下點兒功夫,千萬別學到一點兒皮毛就沾沾自喜。 不然的話,就像把“美中不足”說成American Chinese not Enough一樣,形式上是不折不扣的英文,意思上整個一猴吃麻花———— 滿擰。
東西方文化的碰撞是個大題目,當然,也不是這篇閑話的主題,但是,從國人對聖誕節一詞的翻譯上,還是多少可以看出兩種文化的區別。毛 主席早就說了,“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共產黨就繼承了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的神學傳統,傳到中國來它就不可避免地要走樣兒。您不了解二者之間的傳承,至少,毛主席的話您多少得聽一句半句的吧?不是說,毛主席的話一句頂一萬句嘛。
您瞧,在西方,在一個強調科學的文化傳統裏,很多人就偏愛較真兒。我想,這也可能是神眷顧他們的原因之一。譬如說,耶穌是否真有其人,西方曆史學家至今還在爭論不休。按照基督教的解釋,耶穌是神,但他在一個特定時間和特定地點以人的形式顯現於世。他在這個世界也經曆同人一樣的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過程結束之後又以複活的形式昭示了人神的根本區別。神安排並實施了這一過程,必有他的用意,人無法枉自揣度。那麽,耶穌作為人顯現在世這一階段的曆史,是不是就可以忽略不計呢?當然不是,人家一碼事是一碼事,在原則問題上透著認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夢思得 回複 悄悄話 “從聖誕誤譯看中西文化之別”對下麵兩個問題一個也沒有回答:1) 誤譯 在哪裏?僅僅是“聖”字嗎?若如此,換一個詞就可以讓中西文化對“CHRISTMAS”有一個相同的理解?2) 中西文化的區別以作者看是什麽?一點點曆史常識不是答案。不回答這
些問題,不知道要這個題目作何用。
mengjing 回複 悄悄話 Thank you give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 in China. I suddenly turned to Christian ( Chosed by God)2 and half years ago in China but I never know about these history. Now I know.
東北山人 回複 悄悄話 東扯西拉了半天, 你也沒回到你的主題呀. 依您高見, 該叫"神誕節"? 那麽BIBLE可得從外到裏整本重譯了, 叫? 還有三位一體, 神父,神子,神靈?

還有, 你能解釋一下到底什麽叫"主流社會"嗎?
nihow 回複 悄悄話 你的觀察和評論都很到位。好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