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

園中草木春無數隻有黃楊厄閏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台灣紀行

(2006-09-07 20:25:53) 下一個

前些天看到江上一郎的一篇台灣印象雜憶,答應他把自己以前的一篇找出來貼上。括號裏的字是現加的。

---------------------------------------------------------

94年夏天,我參加了在台灣舉辦的一次學術會議,第一次踏上台灣這塊既陌生又熟悉的土地。

說陌生是因為自己的家庭和台灣沒有任何關係,說熟悉是因為從小就獲知台灣是祖國的寶島,但在國民黨的統治下,台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吃的是香蕉皮,挺可憐他們的。盡管如此,“一定要解放台灣”的口號對我來說還是和“一定要實現共產主義”一樣,是比較遙遠的事,好象和自己沒多大關係。因此,台灣對我來說僅僅是個模糊的概念。

多年後赴美留學,台灣這個模糊的概念才逐漸清晰起來。

到校之前,我們係裏負責外國學生事務的美國教授弄不清學校裏的中國學生會實際上有大陸台灣之別,稀裏糊塗地通知學校的中國學生會派人去車站接我。結果,去接我的是來自台灣的該校中國同學會會長趙同學。他給予我這個來自大陸的學生無微不至的關照,使初到異國他鄉的我對"台灣同胞"產生好感。後來,與學校的台灣同學接觸多了,才使我對台灣產生好奇。台灣創造的經濟奇跡,躋身亞洲四小龍,島上一係列的政治變革,開放黨禁實行民主,以及台灣的風土人情,...所有這一切,都想有機會能親自見識見識。

一次看報紙,偶然得知有個學術活動在台灣舉辦,因此,趕快寫了篇論文,獲得了去台灣的通行證。

自芝加哥乘機,經過十多個小時飛行,到達台北中正國際機場,已是萬家燈火。隨著海峽兩岸民間交流的擴大,九十年代初赴台的大陸人士也逐年增加。然而,基於種種原因,大陸人進入台灣仍有很多限製。持大陸護照不能直接進關,必須到設於機場大廳的"救總"大陸同胞接待室將大陸護照換成"旅台證"。當我在眾目睽睽之下走入"救總"大陸同胞接待室,一時感到非常滑稽。進去之後,接待人員倒沒把我當成大陸災胞,而且很有禮貌。很快我的"旅台證"就辦好了。

實際上,設於中正機場的這個大陸同胞接待室的主要功能就是為來台的大陸人辦理將大陸護照換成"旅台證",真正的大陸災胞可能沒有機會來到這裏。既如此,門口的招牌多少有點兒不大對勁。我想這個機構可能歸"救總"管轄。初來乍到,不變多問,唯入鄉隨俗而已。不過,我還是覺得那塊招牌不那麽名副其實,有點兒掛狗頭賣羊肉的味道。

離開機場,進入台北市區,但見霓虹燈光怪陸離,店鋪招牌鱗次櫛比,各條街道車水馬龍。夜幕械奶ū北擾υ賈ゼ癰緄缺泵來蟪鞘懈?緣枚嗉阜中?趾頭被??br />
終於來到台北,當時著實地激動了一陣子。翌日清晨,跑出下榻的旅館,在附近的街上轉了一圈,似乎對台北看的更清楚了一些。

台北既不像紐約也不像芝加哥,但特像廣州。在美國留學多年,每到一個大城市,不知為什麽,總惦記著去當地的唐人街。或許這就是所謂的中國情結。這回到了台北,用不著去找唐人街了,比唐人街還唐人街。走在街上,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聽著字正腔圓有點兒發軟的國語,油然產生一種差不多回到家的感覺。

台北不太寬闊的街道顯現出較多的南國格調,精細小巧,更富生活氣息,但街上絡繹不絕的機車手們奮不顧身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則絕不少燕趙之風。幾次按照交通規則橫穿馬路引起的驚心動魄,使我醒悟,台北絕不像洋鬼子統治下的唐人街,到底是中國人自己的地盤,這裏的一切,依然是那麽中國,盡管,麥當勞,三洋電器,福特汽車,洋字碼,甚至夾雜於國語中的洋詞隨處可見。現代化的台北具有不折不扣的中國特色。

在邀請單位的精心安排下,我們得以在短短的兩個星期內,跑遍台北,台中,台南,高雄等島上的主要城鎮,拜訪立法院,行政院大陸工作委員會,新聞局,高雄市政府,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台中市國民黨黨部,大同盟,海基會等政府和民間的有關機構,了解台灣的現狀與發展,政府的現行大陸政策,初具規模的政黨政治的經驗,並且目睹了各黨派年輕有為的政治人物的風采。我們還參觀了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台灣大學,清華大學,新竹科技園區,南投縣的學校,以及台南的農村和高雄的工業企業。同國民黨,民進黨,新黨人士的座談,與監察院陳履安院長佛光山邂逅並聆聽其參禪之道,以及頗有規模的兩岸發展經驗與中國前途研討會,對台灣之所以能夠初步實現政治民主,經濟多元,社會開放有了深一層的理解。

在如此緊張的活動間隙,我們還遊覽了日月潭的湖光山色和反映山地文化的九族文化村,品嚐了道地的台灣小吃,光顧了繁忙的夜市。在短暫的時間內,要想真正了解台灣,絕非易事。雖然是走馬觀花,台灣還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印象最深的是台灣在走專家治國的道路。政府的各級官員,大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很多人具有國外留學的經曆,與他們對談,可以感覺到這些人有很高的專業素養,且知識廣博,擅長辭令。如具體負責與大陸方麵會談的海基會秘書長焦仁和先生,不但對海峽兩岸的交流狀況了如指掌,並且能夠理性地分析影響海峽兩岸關係發展的問題症結。身為監察院長的陳履安先生,篤信佛教,為人為政,提倡"內外雙修",既入世,又超然,既尊重科學,又主張隨緣,並且到處現身說法。在現代思潮風行的今日,實為難能可貴。許多立法委員都是大學教授出身,學而優則仕的傳統正在台灣發揚光大。

台灣社會對知識的尊重和對知識分子的尊敬是顯而易見的。在台灣,不但政府官員中擁有名牌大學博士頭銜者大有人在,許多公司亦是如此。從人們對名牌大學的肅然起敬,到大街小巷掛滿的補習班招牌,不難看出台灣社會對教育的重視已蔚成風氣。學曆成為謀職晉升的一項重要標準,專家學者的物質待遇和社會地位相對很高。因而,有相當一部分知識分子在這個商業氣息濃重的社會中超然地作學問。我在美國的一些台灣同學,畢業後都紛紛返回台灣求職,而且,對他們在台灣的工作都非常滿意。

隨著政治的民主化,台灣的一般民眾對政治都比較關心,盡管參與政治活動的還是少數人。新聞媒體的獨立大大增加了政治的透明度,對民主政治的發展亦產生深刻的影響。各種傾向的報刊雜誌,林林總總,光怪陸離,數量之多,大有信息爆炸之勢。開放報禁後,各政黨,各族群,各社會團體都有表達自己意見的強烈願望,這也是一種必然現象。然而,新聞界競爭激烈,要贏得讀者和觀眾,就得各出奇招,千方百計地爭奪市場,因而,媚俗之風亦頗盛行。

台灣立法院上演全武行曾一再被新聞媒體披露。藉訪台之機,本想對這種奇怪的現象探個究竟,但立法院正逢休會。獲得的一種解釋是,政治家若不作"秀",就不能引起新聞媒體的注意,便會默默無聞。若要增加知名度,必須借助新聞媒體的報道。於是,各種各樣的"秀"頻頻上演,而肢體語言對於追求新奇的新聞媒體似乎最有吸引力,紛紛大為報道。盡管這種現象是社會開放後對原有的專製體製的一種反彈,但也應引起人們深思。

台灣社會經濟發達,物富民豐,這在台灣任何一個城鎮轉一圈便一望而知,自不待說。同大陸相比,台灣老百姓的精神麵貌看起來要健康得多。無論是逛街還是逛商店,您會遇到很多笑臉,聽到許多頗為受用的客氣話。從前在大陸,我最不喜歡逛商店,見到的售貨員不是滿臉官司,就是滿臉舊社會。在公共場所,很多人都像吃了槍藥,打架的事時有發生。(現在大陸服務業有了很大改進。)訪台期間,我時常出去逛街,從未發現有人在街上爭吵。隻有一回在街上看到打架的,是兩條野狗。台灣街上的野狗很多,卻能與人和平共處。

台灣人更多地保留了中華民族文明禮貌的傳統,當然,騎著機車搶道的另當別論。從大街上的小販到政府官員,都很懂禮貌。這可能是"倉廩實而知禮節"吧,也未必盡然。造成一種社會風氣絕非一朝一夕,原因是多方麵的。大陸也時常號召學雷鋒,強調"五講四美", 但是,社會風氣遠不如文革前了。究其原因,並非都是貧困造成的。老舍先生《四世同堂》裏描述的老北京的純樸民風,與人為善的美德,都是貧窮的老百姓所具有的。當今大陸的生活條件,遠非昔日可比。這同文革時大肆提倡階級鬥爭,現實中的社會不公正有著很大的幹係。

台北的故宮博物院保存了中國文化藝術的許多精品,是我久已向往的地方。依山而建的故宮博物院氣勢磅礴。正館及行政大樓均為傳統中國式建築,歇山挑簷,雕欄畫棟,金黃碧綠的琉璃瓦頂配以漢白玉護欄,頗有皇家園林特色。附屬的"至善園"則是一座小巧的蘇州式園林,荷塘曲徑,小橋流水,奇石異葩,遊人不絕,與正館建築珠聯璧合。館內現代化設備應有盡有,與世界上的一流博物館不分伯仲。館內展廳寬闊,溫度適中,中華文物在這裏得到妥善的保管。據講解員介紹,館中的許多珍寶在抗戰時運離北平,後屢經戰亂,輾轉遷徙,最後運抵台灣,竟無一丟失破損,實為奇跡。

台北故宮博物院不但以先進的科學手段保管和展覽中華民族的文化珍寶,而且,寓教於展,充分發揮了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每個展廳的入口處均有中外文字說明書,介紹展品內容。每件展品之前,一一放置中英文說明,介紹其年代,曆史及特征。展品不僅按年代排列,且有專題展覽。不同文化層次的參觀者,以至於洋人,都可以再此獲得教益。正館樓上還設有茶藝館,古色古香,參觀累了,在此品茗小憩,心曠神怡。當我們離開故宮博物院的時候,許多中小學生正排隊等候入場,但願他們在台灣本土文化的熏陶中也不要忘記中華文化的根。

參觀台北故宮博物院,對台灣人做事認真細致深感佩服。訪台期間我發現,最能放映台灣人的精細的性格特征的莫過於功夫茶。台灣人講究飲茶,說的精確一點,是講究品茶。功夫茶,顧名思義,講究的就是工夫。《紅樓夢》中妙玉講到喝茶時戲言,茶喝一杯為品,兩杯為解渴的蠢物,三杯就是飲驢了。當然,品茶者不會因為妙玉的戲言一杯而止。不過,品茶確實不同於飲茶,也不是為了滿足渴這一生理需求,而是一種精致的文化,講的是情調優雅,玩的是修煉工夫。

在日月潭晚間散步時,偶然闖進一家度假別墅,主人得知我們來自大陸,邀請我們喝功夫茶。茶具一大堆,茶壺,茶盤,茶杯,茶罐,一應俱全。泡茶有一整套程序,挺複雜,茶葉要洗,要悶,茶泡好之後,茶葉要篦出來,置於專門的容器之中,每道工序都不能馬虎,絕非我輩沏茶抓把茶葉倒上白開水了事。一壺茶半壺葉,泡好後倒入一個公用茶杯,再將其一一斟入拇指大的小杯,圍坐在一起的人才可舉杯品茶。品茶的時候,眼睛,鼻子和嘴全都要用上,一看二聞三飲,才能品出其中的色味香。工夫茶一般都很濃,飲多了晚上得吃安眠藥。拇指大的一杯茶,喝起來當然是一飲而盡,速戰速決,但泡茶就有點像打持久戰了,要等得起。那天的晚餐也許是鹹了一點兒,在加上天熱出汗,等泡茶就等得我嗓子直冒煙。那時刻,我特別懷念北京的大碗兒茶。

台灣的茶館,茶藝館很多,各種各樣,不但有功夫茶,也有大碗的冰茶,熱茶,供人解渴消暑。茶館不但是朋友相聚聊天的好去處,也是學生看書溫習功課的場所。有一次在台大附近逛書店,逛累了,走進一家茶館歇歇腳,叫杯茶,坐定之後,才發現,坐在茶館裏的大都是學生。有悶頭看書的,有切切私語的,沒有一般茶館的喧鬧。茶館不僅賣茶,而且提供書報雜誌,館內飄蕩著淡淡的茶香,也彌漫著濃鬱的書卷氣。據同行的台灣同學介紹,台大附近有許多這樣的茶館,學生們喜歡來這裏溫習功課,叫杯茶,要坐多長時間坐多長時間。我不禁聯想起早年間北京的澡堂子,買個票,泡個澡,悶壺茶,願在裏邊呆多長時間就呆多長時間,休息,看書,喝茶,聊天,都行,忒滋潤。像馬連良等一些北京的老藝人幹脆就以澡堂子為家。可惜的是,這樣的澡堂子在北京早就絕跡了。(現在北京的茶館又多了起來,飲茶又成為時尚)。

在台灣這樣一個重商的社會,書店之多,出乎意料。台北重慶路上一溜全是書店,而且,每家書店都有不少人光顧。這次台灣之行,不但過了一把逛書店的癮,還買了一大堆在美國買不到的書。

本人生性好逛書店,買書藏書,視為一樂。從剛剛認識中國字開始,就趕上文化大革命,北京的書店除了馬恩列斯和毛主席著作,就是農機常識和赤腳醫生手冊,那也照逛不誤。文革後期,北京琉璃廠古舊書店配合批林批孔,重新開業,才真過上逛舊書攤的癮。有一次,花了十幾塊錢買了一套同治年間刻印的線裝《昭明文選》,雖然紙張已經發黃,邊線早已脫落,我仍然如獲至寶似的抱回了家。誰承想,到家後屁股還沒坐熱,警察就破門而入,前來搜捕,我被這突然襲擊弄得目瞪口呆。原來,當時北京正流傳幾種手抄本黃色小說,當局正在追查。街道的小腳偵緝隊發現我往家抱黃顏色的書,以為就是黃色書籍,所以,當即密報派出所,上門抄查。此後,我買書總撿那些紙張發白書皮發紅的買,省得惹麻煩。

上大學後,書店的書也漸漸多了起來,中國書,外國書,海盜版,都紛然而至,令人眼花繚亂。這時,我卻沒錢買書了,隻好更勤奮地逛書店,站那兒看。出國留學後,逛書店的樂趣就大不如前了。美國人愛看書的不多,書店自然就少。像點兒樣的書店一般都在大學附近,可是,上學讀書已經讀得昏天黑地,誰還有心思去閑逛書店?另外,逛美國書店比起逛中國書店要消耗體力,因為英文書名都是橫印在書脊上的,看書架上的書要歪著脖子看,看不了多久,脖子就跟落枕了一樣。逛台灣的書店,不用歪著脖子看書了,飽了眼福,脖子也感到很快活。

在台灣的書店裏,《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鄧小平文選》,以及許多大陸的書籍都在公開出售。在一家書店的牆上,還看到了一幅偉大領袖毛主席神采奕奕的畫像。其實,老百姓看看《共產黨宣言》,不至於腦袋一熱都去組建共產黨。各種言論,各種觀點的書,放開了讓人看,也不見得就會造成思想混亂,能看書的人一般都有一定的鑒別能力。我總覺得,焚書禁書不是英明之舉,書的好壞,讀者自會評判。以政府之尊來禁某一本書,往往適得其反,不但挑逗起人們的好奇心,還為那本書做了義務廣告,至於被禁之書是好是壞姑且不論。(現在大陸出的書也非常多,禁書也能買到,和十幾年前相比已是天壤之別。)

台灣信教的人很多,尤其佛教,在社會上有相當的影響。拜謁佛光山,使我對佛教多了一層新的認識。佛光山,非山也,乃台灣最大佛教寺院之名,座落在高雄縣大樹鄉,號稱一片人間淨土。寺院建於1966年,規模宏大,頗為壯觀。

同有千百年曆史的佛教古刹相比,佛光山給人的印象是煥然一新,盡管其沿用了中國傳統佛教寺院的建築形式與格局。在大雄寶殿等主體建築附近,現代建築環繞其間。其建築風格充分體現了佛光山開山大師星雲法師倡導的理念--"人間佛教,生活佛教"。佛教原本是出世的,其基本教義認為,現實世界是虛幻的,人生即是苦海,要想脫離苦海,須得滅絕塵緣,做到六根清淨,所以,大多數的佛教寺廟建於遠離鬧市的深山。而我所看到的台灣佛教則頗為入世。

進入佛光山,你不會有遠離塵世之感,看到身披袈裟開著小汽車的尼姑,你會對生活佛教的真諦有所體會。我在大陸去過很多佛教寺院,包括一些著名的寺院,都是大同小異,而佛光山卻有其獨特的風格。譬如,許多大型寺院均設有羅漢堂,五百羅漢置其中,金身閃爍,令人敬畏有加。而佛光山的五百羅漢,由天然青白石料雕刻而成,未經任何塗飾,置身室外,在百花叢中喜笑顏開。看到他們,有一種更親近的感覺。

隨著台灣社會經濟的繁榮,佛光山也在迅速發展壯大,成為一個龐大的宗教組織,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寺院設有慈悲基金會,醫院診所,育幼院,救濟院,養老院,還創辦了中學,大學,成人和職業教育機構。其佛學教育研究和出版規模更為可觀,擁有由中國佛教研究院,佛光山叢林學院,東方佛教學院,進修學部,以及佛光山編藏處,佛光出版社,視聽中心,佛光書局,覺世旬刊,普門雜誌,佛教文物陳列館,圖書館等組成的完整的體係。寺院還利用電視電台等現代化手段弘法傳道。聽依淳法師講其皈依佛門的心路曆程和佛光山不斷發展的曆史,我對台灣佛教僧眾將佛教與現代生活鍥合,使之服務社會的善舉深表欽佩。

在台期間,接觸到很多來自台灣各個大學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同大陸同學相比,他們年紀輕,很單純,有現實感。由於社會環境相對穩定,他們對個人在社會中的定位有更明確的認識,無論是有誌於從政,經商,還是從事學術研究的,都根據自我設計腳踏實地一步步從頭做起。所以,他們顯得踏實穩重,做事循序漸進,有板有眼。大陸青年所處的社會環境動蕩頻仍,尤其是近年來社會變化極其迅猛,個人在社會中很難明確定位。懷才不遇者對現實社會不滿自不待說,一般人也很難實現自我設計。因而,許多大陸青年看重短期行為,崇尚機會主義。(現在大陸的年輕一代和經曆過文革的那一代人已明顯不同。)

台灣的學生社團異常活躍,在台大看到許多學生自發組織的社團,如國際關係研究會,中共與大陸事物學會,圍棋社等。學生社團不但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也使興趣相同的學生聚在一起共同發展。社團活躍不但反映出民間社會的強大,也為學生培養社會活動能力創造了有利條件。就拿我們參加的這次學術活動來說,就有很多對大陸感興趣的大學生研究生擔任義工,參加組織接待工作。他們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默默無聞地做好自己負責的工作,贏得與會者的敬重和好評。

短短兩個星期台灣之行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1994年9月於芝加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相識是緣 回複 悄悄話 很巧,我也剛好姓黃. 常出入台灣,確實深感台灣有很多大陸要學習的地方,你的文章寫寫在94年,如今十多年過去了,台灣的政治改變了很多台灣的社會,如果你能再來也許會看到不一樣的地方.台灣真是讓我又愛又恨.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