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

園中草木春無數隻有黃楊厄閏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閑話中國古代傑出的旅遊家—司馬遷 (2)

(2005-08-17 12:10:50) 下一個
憑吊屈原,賈誼如願以償,上古五帝的傳說又在司馬遷心中產生誘惑力量。傳說帝舜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就葬在九嶷山上。都到湖南了,咱得上九嶷山,聽說那兒有好多帝舜的傳聞。

為了印證古文獻上關於帝舜的記載,司馬遷自長沙泛舟湘水,沿江而上,攀登九嶷山。登上九嶷峰巔,但見“九嶷山盤基蒼梧之野,峰秀數郡之間,羅岩九舉,各導一溪,岫壑負阻,導嶺同勢”(《水經•湘水注》),令人生疑,故得名九嶷山。

司馬遷對舜帝倍極推崇,“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中國五千年禮儀之邦就是從舜帝這兒開的頭。

舜是孝的化身,精神文明的典範。舜幼年喪母,他那瞎爹瞽叟續了弦,後媽又生了個弟弟。親爹,後媽和這個弟弟都不待見他,覺著他礙眼,“皆欲殺舜,舜順適不失子道”。雖然這仨人都想殺掉舜,但舜孝順適從一點兒也不違背做兒子的道義,因“孝感天地”,舜成為德的化身,得以被四嶽舉薦繼承堯位。

舜不但在家孝順,在外邊也是以身作則,狠抓精神文明建設。他“耕曆山,曆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之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以致“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甭管是種地的、捕魚的,還是製作陶器的,在他的影響下,全都互相謙讓,以誠相待,認認真真做事,老老實實做人,沒人好意思幹一丁點兒損人利己的事兒。 所以,帝舜死後,他那倆妃子更舍不得,聽到噩耗,千裏尋夫,到了湖南就哭得死去活來,淚如雨下,這一哭就哭了幾天幾夜,竹子都讓眼淚澆濕了,毛主席說了,這叫“斑竹一枝千滴淚。”家人傷心,老百姓也同樣悲痛。

據說,從夏朝開始,老百姓就在九嶷山的太陽溪建造舜陵,陵前建有舜廟,常來祭祀,緬懷帝舜的豐功偉績。到明朝洪武年間才遷廟至九嶷山最高峰舜源峰下,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舜廟。

如果說帝舜的傳說有如一首恬淡的牧歌,那麽,大禹王的傳說則是一曲動人心魄的交響樂。

在那洪水滔天的年代,大禹戰勝了水神共工,采取堵塞和疏導相結合的方法,平治了洪水。大禹王的功績在人民群眾中廣為傳頌,他和塗山氏姑娘戀愛的神話故事更為人們津津樂道。

司馬遷為了尋訪大禹王的蹤跡,從湘南輾轉湘西,“浮於沅湘”後,轉而東浮大江,南登廬山,居高臨下,俯視廬山下錯綜複雜的江河,實地考察了禹疏九江的傳說。繼之,他一鼓作氣,陸路跋涉,東南上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探禹穴”。當地保存著很多大禹王遺跡,民間廣泛流傳著具有較高史料價值的禹王傳說。

通過對大禹王的全麵調查及對這一帶江河地理形勢的觀測,司馬遷獲得了大量有關大禹王的第一手材料,為日後《夏本紀》,《河渠書》等的寫作奠定了基礎。

相傳,大禹的父親沒治好水,大禹發誓非把水治好不可,但是,一時也想不出什麽好主意。後來,他看了一本名叫《黃帝中經曆》的書,說在會稽山中藏著一部金簡玉字之書,載有治水秘訣,便登山尋訪,果然找到了這部書,看了以後,頓開茅塞,原來治水的重點是疏導。於是,趕緊組織大會戰,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披九山,通九澤,決九河,定九州”,把水治了,大禹又將書放回原來的岩洞並加封,這就是著名的禹穴 。

司馬遷在會稽山上朝北眺望,煙水茫茫,天地蒼蒼,曾在春秋時期顯赫一時的古城會稽若隱若現。

富集曆史古跡的會稽曾是夏禹後裔越王勾踐的都城。春秋時,越王勾踐為吳王所敗,曾以甲楯五千,棲於會稽。

目睹斷壁殘垣,司馬遷為勾踐臥薪嚐膽,堅誌複國的精神深深感動。這種精神對他晚年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發揮了巨大作用。他在《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裏詳細的敘述了這個感人故事後,對勾踐進行了衷心地讚美:“勾踐苦身焦思,終滅強吳,北觀兵中國,以尊周室,號稱霸王。勾踐可不謂賢哉!蓋有禹之遺烈焉”。這意思說勾踐在遺傳上還是繼承了大禹王胸懷大誌吃苦耐勞的秉性。

春秋時期吳越間的戰爭是當時諸侯兼並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的江浙一帶是吳越戰爭的主要戰場,為了搞清楚吳越戰爭期間的主要曆史人物和曆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司馬遷又尋蹤來到當時吳國都城姑蘇(今江蘇蘇州),登上姑蘇山,風光旖旎的五湖(即太湖)便平鋪眼底了。

美麗的湖光山色使司馬遷心曠神怡,而曆史的波瀾又激起他思緒萬千:忠心耿耿的伍子胥在這裏被剛愎自大的昏君夫差割下頭顱,馬革裹屍,沉入湖底。但是,吳國人民仍然懷念這位忠貞為國的英雄,在湖邊為他立起神祠,並把立祠的地方改名為子胥山。

司馬遷深入民間,調查訪問,吳中父老還向他講述了和伍子胥命運相似,結局相反的範蠡的故事。善知進退的範蠡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統治階級間的君臣關係,在幫助越王勾踐滅了吳國以後,立馬解甲歸田,旅遊去了。駕一葉扁舟,泛遊太湖之上。太湖銀魚沒少吃,美女陪著,美酒喝著,過起腐敗生活,從而躲過了被越王猜忌誅戮的危險。 而他的朋友文仲不聽勸告,終遭殺身之禍。曆史上又有多少忠臣義士何嚐不知這個故事呢?然而,悲劇照樣發生。

吳越一帶流傳的英雄專諸刺殺吳王僚和美女西施迷惑吳王夫差的動人故事, 也引起司馬遷極大興趣。這些逸聞軼事經過司馬遷的整理加工,為《史記》的人物傳記增添了綺麗光彩。

姑蘇對司馬遷更具魅力的是楚春申君營造的規模宏大,富麗雄偉的宮殿。姑蘇曾經是戰國時名重一時的楚相,赫赫有名的戰國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黃歇的都邑。

這裏的宮室之盛,直命司馬遷歎為觀止。透過巍峨的宮殿,他仿佛看到了春申君那炙手可熱的權勢,他在《史記。春申君列傳》裏對此作了傳神的描述,同時也對春申君晚年“該斷不斷,反受其亂”,死於李園之手的悲慘結局表示了惋惜。

隨後,司馬遷北渡長江,前往淮陰(今江蘇淮陰市)。淮陰是韓信的故鄉和封地,淮陰老百姓對這位韓爺津津樂道。負責接待司馬遷的老大爺說得好,韓爺可是俺們這小地方的大名人啊!雖說後來死得有點兒窩囊,當年跟劉邦打天下的時候也是叱吒風雲的主兒,他照樣是俺淮陰人民的驕傲。

司馬遷一聽高興了,書本上哪找這麽鮮活的關於曆史人物的評論啊!看來,光靠書本知識局限性太大,今兒來到他老家,怎麽著也得補點兒口述曆史課了。

淮陰的鄉親們帶司馬遷看了坐落在城東頭的兩個墳塚----信母塚和漂母塚,兩相對峙,肅穆壯觀。

提起韓信,當地老百姓便打開了話匣子。甭看他參軍以前挺不招人待見的,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人家打小和別的孩子就不一樣,與眾不同。他娘死的時候,那麽窮,照樣找塊高地給他娘建大墳;對著他娘的墳是曾經接濟過他的漂母墳,成了氣候也沒忘記人家老太太,有一次把老太太請了去,饋贈千金。韓爺是大丈夫能折能彎,有個小流氓欺負他,叫他鑽褲襠,擱誰誰鑽呢?可人家就不把它當回事兒。不是一個層次的嘛。後來,人家成了大將軍,那個小流氓,腸子都悔青了,怕韓爺宰了他。韓爺是那號小肚雞腸的人嗎?後來,韓爺還把他請了去當反麵教員,還封了個中尉。。。。

從淮陰父老緬懷韓信的述說中,司馬遷獲得許多前所未聞的關於韓信的活資料,對韓信其人有了更全麵的了解。這個“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的“人傑”,為了西漢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可是,最後天下已定,卻落得“謀反”的罪名慘遭荼毒,您說他圖什麽呀?

司馬遷不惜筆墨,在《淮陰侯列傳》中對韓信的性格為人做了大量描述,並以蒯通勸反而韓信不反之事表達了自己對韓信的惋惜之情。對於韓信的遭遇,司馬遷的心裏跟明鏡似的。政治遊戲規則不明擺著嗎?文種的故事你又不是不知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怎麽死到臨頭才琢磨過味兒來呀?回頭咱寫《淮陰侯列傳》的時候說什麽也得把這段好好寫寫,讓後人汲取點兒教訓。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