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印象·2013
(2013-02-08 13:13:58)
下一個
小時候,家裏是過春節的。但沒有那麽多講究。總覺得是跟從性質的節日。全國放假,鄰居、朋友們吃餃子、拜年,便也跟著吃餃子回拜。當然,對我們這些孩子,還是相當地歡喜。因為,那是物質匱乏的年代。有新衣穿、有肉吃,怎麽會不高興!母親從小離家讀書,又正逢亂世。對民間的習俗、節日,她並不精通,或者並不十分重視。連帶著我們也隻是跟著湊熱鬧,好像有無俱可。
真正感覺春節意義的那次,是姐姐出嫁的那年。本來團團圓圓年夜飯的時候,缺了姐姐。習俗上,她要在夫家過年。缺了姐姐的宴席,一下子空蕩起來。爸爸,很勉強地喝著酒。我能感覺到他內心裏的淒涼。後來,跟姐姐約定,不管如何,夫家和娘家要輪換過年。出嫁的女兒就不是女兒了嗎?隔年一次,大家都要回家。這樣,熱熱鬧鬧地過年,一直到我們出國……
剛到美國,簽證很麻煩,也沒有閑錢回家。等有了工作,又要等綠卡,隻能申請父母來美探親。美國的春節完全沒有國內的氣氛,何況沒有兄弟姐妹在旁圍坐,還是不算團圓。綠卡到手,孩子們又成了學童,隻能趕在暑假回國。回國過春節,真是成了奢望……
一年一度,給大家提供一個團圓相聚的日子,本意是好的。可對那些不能團聚的家人,豈不是徒增期盼和悲涼?
新年伊始,熱熱鬧鬧團團圓圓無非是圖個吉利,希望新年裏家人依舊平平安安。視頻發達的年代,家人雖不能相聚,依然可以遙祝平安。朋友間開開派對,品品美食,海聊天侃,也決不會寂寞。
海外的春節,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倒也不乏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