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大女兒的鋼琴老師

(2009-09-28 18:13:49) 下一個

9/13日照的照片因朋友要求轉送,才忙忙地轉到電腦裏。這張照片是孫以強教授從上海回聖路易處理私人事務時,大家聚在‘熊貓餐館’為他接風時照的。這些孩子都曾經是他的得意門生,多多少少都得過州際大獎。

      

若說他的性格,真是典型藝術家的喜怒無常。高興時眉飛色舞,生氣時可以把孩子們弄得痛哭流涕。沒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是絕對無法堅持下去的。他的要求非常嚴格,近乎苛刻。女兒在他手下學琴7年直到他回上海擔任客座教授。之後,斷斷續續師從其他老師,高中後終以功課繁忙為借口退出。

女兒喜歡這個老師,很有意思。她說以後有機會,還會回他那裏學琴……

孫以強簡介:

在朗朗新近出版的《黃河之子》專輯中,收錄了11首中國鋼琴作品。正如這為青年鋼琴家所言:“我很樂意為中國文化和世界各地建起橋梁……我為這張唱片選了一些美妙的中國傳統音樂。”誠然,朗朗肩負起了向全球傳揚中國音樂文化的重任,而我們則更不應忽略這份文化的塑造者,唱片中《春舞》的作者孫以強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這首作品係孫以強先生在1980年所作,它蘊含著浪漫主義與中國傳統音樂的特異風格。聆聽朗朗的演奏,那充滿想象、自然流淌出的引子,不禁讓人心曠神怡、沁人肺腑,仿佛眼前浮現維吾爾族青年踏著清晨的朝露,充滿希望地赴果園摘葡萄的場景。而樂曲中托卡塔式的雙手交替八度,憑借著鋼琴家完美的技巧,將樂曲推向高潮,表現出年輕人背著籮筐、滿載葡萄、載歌載舞的歡樂景象。

其實,無論是專業習琴者還是千百萬琴童,都知道孫以強先生還創作了另一首樂曲——《穀粒飛舞》,這首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在我國鋼琴教學領域中,流傳了近半個世紀。除此之外,孫以強先生還創作了小提琴協奏曲《送紅榜》、《唱支山歌給黨聽》、《引水稻田心歡喜》,豫劇伴唱《沁園春·雪》等作品。最近,他為唐詩《贈衛八處士》所譜寫的歌曲已在上海、北京,以及美國、意大利等國家進行了演出。

出生在上海的孫以強先生,5歲開始學習鋼琴,自小憑著對音樂的喜愛,常在練琴之餘,以在鋼琴上模擬並寫出收音機中傳出的音樂為樂。12歲進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讀書,係統接受傳統音樂教育,他將更多的感性思維升華為理性思想,由對作曲產生的濃厚興趣發展為譜寫各種體裁的音樂作品。這一時期,他創作了長笛與鋼琴組曲以及聲樂作品。16歲那年,成為上海音樂學院附中音樂創作組的成員之一,此時的他在寫作的理念上則漸趨成熟。

《穀粒飛舞》誕生在他19歲大學一年級的時候。那年春天,學校組織去上海奉賢務農,當他在與農民一起進行腳踏打穀機,雙手快速打穀時,眼前飛來飛去的穀子使他突發靈感,於是就地協作,一氣嗬成。該曲在引用浙江民歌旋律作為主題的基礎上,運用雙手快速交替的托卡塔式技巧,展現出鮮活、歡快的“穀場”勞動畫麵。其中,中段的音樂來自於孫以強先生的自我創作,音樂語言淳樸、生動自然,優美的旋律刻畫出農民歡慶豐收後的喜悅心情。這首音樂作品在當時由鋼琴家李名強先生所推廣,成為其音樂會中常彈的曲目。孫以強先生的創作再次印證了藝術創作源自於生活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