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零的風箏

飄零海外的遊子,如斷線了的風箏,得到了海闊天空,雖能俯瞰大地,卻難以回頭,難以回頭......
正文

拿國外與國內的生活相攀比

(2006-11-26 20:38:26) 下一個
常聽人說中國人愛攀比。國內的人跟周邊有錢有權的攀比,國外的跟國內的親朋好友或同學攀比。在海外回國發展的論壇裏,攀比聲更是此起彼伏,熱鬧非凡。

本人向來喜歡湊熱鬧。今天也來探討探討把國外與國內進行攀比的話題。攀比的原則是:首先,除掉兩頭兩尾,無論國內國外,混得最好的和最壞的,都不在攀比之列。因為這樣的人兩邊都有,但數量少,不具代表性;其次,進行攀比的兩組人都必須出自類似的家庭背景。凡高幹(指司局級以上)出身,富豪子弟(貪官汙吏之子女)都不能參與。因為這些人占了天時地理人和,起點之不同非後天努力所致;第三,文化教育水平,以及個人先天素質必須基本相當。如果智商不在同一檔次,就沒有了可比性。一句話,就算你有通天本領,要是把自己跟比爾蓋玆,跟家產萬貫卻見不得天日的,或者跟極端弱勢的農民比,就不在本文的探討之列了。
如此淘汰下來,可以拿來與我們出國在外進行攀比的,隻剩下大學裏跟自己水平相當或者水平更高的極少數同窗們了。在攀比前,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前提,就是生命中有不同的年齡階段和不同的時期,處在不同年齡,不同階段的人相互間不可攀比。換句話說,就是不要把在國外生活才幾年的人跟國內快退休的人相比,反之亦然。此外,出國的人假設都是精英,那麽,還必須在攀比前增加一個假設,就是出國的人在出國前,都已經混出了個人樣,也就是說,家庭收入至少已經到了年薪十萬,日子已經過得相當的舒服。

再如此淘汰下來,國內能夠跟出國的人相比的已經所剩無幾,圈定下來恐怕隻有為數極少的幾個大學剛畢業就掙二十萬年薪的人。好,現在開始比。時間是從出國那一刻起,以二十年為限,從生活的下列幾個方麵來比:第一,收入;第二,地位;第三,小孩教育;第四,休閑娛樂;第五,醫療保障;第六,退休計劃。

第一個時段(出國0 -5 年):留學生求學階段。

攀比心態:基本不攀比。換句話說,該階段留學生處在預期的投資階段,跟國內的人沒有可比性。

處在這個階段的大多數的學生,一般出國前就作好了要吃老本,要接受來自語言文化各種挑戰的思想準備,能吃苦。雖手上拮據,生活清苦,但集中精力攻學位,對新生活充滿憧憬,並不刻意與國內的同學攀比。他們剛出國不久,對國內的種種弊端記憶猶新,雖然對國內的好日子不甚懷念,卻少有人半途而廢。但是也有極其少數處在這一階段的人,尤其是哪些地處偏遠地區的人。由於當地跟自己相象中的繁華美景大相徑庭,便以點帶麵,以為全美國不過如此這般而已。這些人往往橫向比自虐,縱向比自狂。橫向與老美比,因為遭遇語言上障礙,覺得在美國沒有出頭之日,從前的在國內的好日子,在這裏猶如天方夜譚。於是,他們把自己的生活一棍子打入十八層地獄,從剛入學開始,就苦苦地,切切地期待早些畢業,早些海歸。.縱向比,他們往往盲目自信,甚至自戀,把自己錯誤定位,樂此不疲地把自己跟國內最拔尖的人相比。尤其看到某某當初還不如自己,現在卻也掙個十萬,八萬的了。感覺自己上錯了賊船,真是悔不當初啊!這類人戀祖國情結十分相似於戀母情結,常常在網上主動扮演共和國衛士的角色,有些自以為是,自不量力,以為天下老子第一,對不同意見的人,出言不遜。這種人是留學第一階段的輸家(Loser)。因為不能吃苦且好高務遠,即使回了國,他們也難有出頭之日。

第二個時段(出國5-10年):找工,辦綠卡階段

攀比心態:攀比低潮期。換句話說,該階段的人開始在吃穿住行等基本方麵把自己跟國內的人相比。

總算畢業了,擺在前麵隻有兩條路:回國還是不回國。選擇回國的人,大多出自官宦或富豪之家,不在本文探討之列。留下來的人,工作,身份尚無著落。曆經千辛萬苦終於工作了,又麵臨沒有身份而遭遇的尷尬。第一份工作,往往低工資,低福利。由於沒有工作經驗,起點較低,再加上語言文化上的障礙,難於融入公司群體文化之中。總而言之,一切都不盡人意。所以,這一階段的人,也會情不自禁的縱向橫向地跟國內比。縱向跟自己的從前比。想當年名校畢業,倍受重用,在單位一開始就有了當家作主的感覺。加之口齒伶俐,思維敏捷,聰明過人,上上下下被唬弄得服服貼貼的。哪象現在如此這般窩囊!再橫向跟同學比,國內的同學,經過這幾年光陰,已經事業上卓有成效,生活上富裕寬鬆。按年薪20萬的收入標準,已經買了新車。雖說第一輛車是國產,算不上“豪華型”,可是自己千把美元買來的舊車與之相比也爽不了多少。再比住房,國內的同學,雖然尚無經濟能力買高級公寓或別墅房,但兩室一廳的公寓裝修得富麗堂皇,小日子過得滋滋潤潤。而自己,雖然也住兩室一廳,可家俱,唉,就別提啦!再比吃穿,國內的同學天天穿梭在燈紅酒綠之中,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看看自己,節儉持家,偶爾瀟灑一次到中餐館解解讒,吃完後大呼上當,那洋不洋中不中的晚餐,在心底留下的,豈止是一絲絲歉然,一點點無奈和一陣陣隱痛啊!

雖然如此,該階段的人很少考慮回國發展。因為囊中較為羞澀,且綠卡尚在申請之中,怎敢思歸?姑且把那些歉然,那些無奈和那些隱痛,默默地打點包裝起來,埋藏在自己的心底。

第三個時段(出國10-15年):初步安居樂業階段

攀比心態:攀比高潮期。換句話說,該階段的人喜歡在方方麵麵把自己跟國內的人相比。

買了新車,買了房,該歇口氣了。回過頭一看,自己的生活平靜如水,甚至平靜得宛如一潭死水。出國前在國內經曆的一切的不愉快已漸漸遠去,對祖國的記憶猶如消逝已久的初戀情人。綠卡到手後的第一次回國探親,猛然間麵對久違了的鄉音,親情,友情,勾起了對人世間一切美好東西的無限遐想和無限眷戀。看國內燈紅酒綠,歌舞升平,花天酒地,在心中留下的是一聲聲沉重的驚歎。回頭看自己的同時,情不自禁把自己跟國內的同窗再次拿來相比。

首先,比收入。國內的符合相比條件的同窗們的收入早已經與世界一流國家接軌,加上明的暗的,灰的黑的,大有趕超世界之勢頭。人家買了進口的日本車,房子不大卻裝修得熱熱鬧鬧,或者溫馨無比。而自己來之不易的一份工作,掙的錢往往是左手進右手出,即便折合成人民幣,也不如別人出手大方。再比地位,出國的就慘了!國內的人,到了這把年齡,大小都是個官。什麽總經理呀,什麽處長廳長呀,什麽院長總編啦,無論是官場還是生意場都能夠呼風喚雨。賞臉的,百忙之中尚可約請吃飯。個別的,今天有應酬明天有應酬,千呼萬喚都不露麵。忙啊忙!想想自己這邊的生活,平靜得簡直無聊,想上街找人吵架都不行。雖然生活過得去,可是,那不爭氣的英語水平,連在小組會議的一個發言都力不從心,不盡人意。經過多年的掙紮,能百分之百領導的人,隻有老婆孩子而已。再比小孩教育,國內大環境雖然不好,但這些有頭有臉的人物,小孩子都進了“貴族”學校,每年也就幾萬人民幣而已,不足掛齒。雖然跟美國的教育有差距,但在國內享受的已經是一流的水平。而我們在國外的人,誰曾想過要讓自己的小孩去當地一流私立學校享受一流水平呢?就是有這份心,也未必有這份能力啊。最後再比娛樂消遣,這一比出國的就更慘了,在這裏的人,頂多去夏威夷,LasVegas,豪華遊輪等等,卻不能天天享受喝酒打牌搓麻將,洗腳按摩,歌廳茶樓的樂趣。尤其是夾在不東不西的文化之間,看哪邊都不自在,更別提美女帥哥了。

這個階段的男人要跟國內的人攀比,那豈是一個慘字了得!國內的人開口閉口就小蜜情人,這邊的沒錢沒權沒地位,拖家帶口,國內縱有無限春光也與己無關。想回國吧,上天無門,下地無路。從頭開始吧,又沒膽量。隻好無可奈何地對自己說,罷了,罷了,就這樣苟且偷生吧。

這個階段的女人要跟國內的人攀比,那日子簡直就沒法過了!看國內的同窗,,天兩頭地美容美發,開口閉口的名牌時裝。鬥大的一間屋,也請個什麽小時工來打點。再看看自己,一日三餐,廚房內外,前院後院,樓上樓下,上跳下竄。加上孩子練琴打球,把自己折騰個蓬頭垢麵,徐娘尚未老,風韻已無存。唉!……

這個階段,出國的無論拿哪方麵跟國內的攀比,都會把自己搞得灰頭土腦,垂頭喪氣。也正是這個階段,讓國內的精英們感覺揚眉吐氣。哈哈,國外不過如此,請我還不定去呢!

第四個時段(出國15-20年):事業經濟騰飛期

攀比心態:攀比低潮期。換句話說,四十而不惑,到了這把年齡,即將看破紅塵,攀比的熱情逐漸減低。

出國的人從第三階段揪心的攀比痛苦中走出來後,終於迎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某一天,突然發現自己帶有濃重異國口音的英語愈來愈順口,操作起來也愈來愈得心應手。職位越做越高,銀行存款越來越多。有閑錢玩股票,炒地產。女同胞不再感覺囊中羞澀,開始大包小包地搜羅各種名牌產品,用世界頂級化妝品裝點自己。小孩子們更是個個出息,仿佛一下子進入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境地。

這時候與國內相比,情形就大不一樣了。比收入,出國的人往往夫妻雙雙都是高學曆高收入,在安頓了房產,車產等先期投資後,即使隨意瀟灑開支,每年也能輕鬆存入幾萬甚至十幾萬刀,是許多國內老總一年工資的總和。再看看國內同窗們的生活。他們既然是有錢人,就得過有一定形象的高檔次生活。比如說,十五年間花近五十萬買兩輛進口車,再連買帶裝修花一百五十萬購一套一百平米以上的住房。孝敬父母,請客送禮都要恰如其分與自己的富人身份相當。加之小孩的學費和各種補課費等等,諸此種種,各項開支加起來,竟然與十幾年的總收入打個平手(所以,就有了極少數的人,為此而墮落成為貪官汙吏,從而不再是我們的攀比之列)。再比地位,國內的同窗們,在享受本單位前呼後擁的“人上人”的地位的同時,為了攀高或保住自己的位置,拉資金,出政績,陪笑臉,裝孫子的時候不在少數。在花天酒地的背後,悄悄地,與事無補地,大把大把地吞入各種醒酒藥,保肝藥。他們的所謂“地位”,是以付出自己的身體,時間,以及人格為沉重代價而換取,實為不值!出國的人,在經曆了最初的語言文化衝擊後,慢慢的融入社會。在公司從被忽略的弱勢漸漸地變成說話做事都舉足輕重的一族。無論在收人和技術方麵都不甘落後,大有後來者居上的勢頭。他們越活越自信,越活越瀟灑,堂堂正正的出入各種社交娛樂場所。他們發現這裏實際沒有人再乎什麽“人上人”,也沒有必要去追求那種高人一等的感覺。再比小孩教育,此時此刻,國內國外教育成果的差距已經不言而喻。當國外的小孩興致勃勃的挑選世界一流大學的同時,國內的同齡正在咬緊牙關作最後衝刺。當我們為小孩如願以償進入夢寐以求的大學而興高采烈的同時,國內的同窗卻為小孩到國外讀書選地方,選學校,湊學費,弄簽證搞得焦頭爛額,衣寢不安。再比娛樂消遣,國內的朋友依然天天燈紅酒綠,花天酒地,但天長日久,日久生厭。做起來不再新鮮刺激,提起來顯得中氣不足,吹起來卻短了新花樣。出國的人依然過著一樣的平靜的生活,不經意間卻把腳印留在了世界各地。消遣的方式也從單一演變得愈來愈繁雜。打球,健身,遊泳,滑雪等等,居然把自己搞得忙忙碌碌,不亦樂乎。

隨著時間的消逝,擱置一邊的醫療和退休也成了必須麵對的重要話題,不得不也拿來比一比。先看看國內的同學,因其收入地位,不管大病小病,一定得找名醫吃名藥,否則情理上都說不過去。自己一家人有個病痛,尚能應對自如。怕隻怕父母年老生病,平常自己得病,尚可請名醫吃名藥,父母生病,難道找江湖騙子不成?為了盡孝心,咬著牙找最有名的醫生,吃最貴的藥品。父母這一受感動,逢人便誇,逢人便講,你看,自己多麽多麽的有福氣,養了一個不僅出息而且孝順的好孩子。這個時候的同學真是騎虎難下,欲罷不能,隻能求神仙顯顯靈,保佑父母健康不生病。父母生了病,傾其全力孝敬尚在情理之中,怕隻怕三姑六舅生老病死,大家都在危難之時,想起了發了財出了息的你,找上門來,豈有見死不救之理?諸此種種,全憑運氣。運氣好的,十年八載,不出問題;運氣不好,大病不出,小病不斷;運氣更差的,大病小病一起來,幾十年辛苦積蓄,眨眼功夫就打了水漂。出國的人,雖然也有生老病死,但醫療保險基本名符其實,醫藥產品大多貨真價實。說到退休計劃,國內的同學到了這把年齡,若是能繼續有份工作,就已經謝天謝地了。而這時候的我們,且不談社安保險退休金,自己的退休帳戶,股票投資,銀行存款,地產房產,諸此種種加起來,為我們的退休生活免除了後顧之憂。國內的同學在這一方麵隻有望洋興歎的份了。後悔當初沒出國,於是乎,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傾其全力,保駕出國。

這時出國的人,或談投資或談發展,樣樣遊刃有餘。回國探親,今非昔比,一洗“洋插隊”的臭名,一擲千金,讓人刮目相看。對比前前後後,國內國外的生活,感歎生活就象“眾裏尋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闌珊處!”而且好了傷疤忘了痛,感覺這一切的一切簡直是“得來全不費功夫”!

然而,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無論你生活在哪裏,都是要付出代價才有好的收成。曾經聽一位摯友說:“不折騰,寧願死”!就是說,如果你喜歡倒騰,而且不惜代價,也不再乎是否悲慘結局,就應當昂首挺胸,義無反顧地早早地打道回府,回國發展,以免白白浪費二十年寶貴光陰。如果你更喜歡輕鬆自在的,且又不太費神的生活,那麽就安安心心的留在國外,踏踏實實地過你的日子。真能這樣,豈不各得其所,其樂融融?何苦比來比去,自討苦吃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norrsken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很好,比的較全麵, 但忽略了重要一點:身在海外的情感損失, 如遠離親人... ...
WuxiMM 回複 悄悄話 Strongly support your view. very accurate.
閑著不能白閑著 回複 悄悄話 嗨,多寫啊, 挺有看頭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