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25)
2009 (208)
2010 (205)
2011 (219)
2012 (218)
2013 (191)
2014 (158)
2015 (164)
2016 (199)
2017 (249)
2018 (255)
2019 (255)
2020 (210)
2021 (211)
2022 (161)
2023 (185)
2024 (184)
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 Coffee Drinker,喜歡各種不同口味的咖啡,喜歡不同品牌的咖啡,喜歡不同產地的咖啡,喜歡不同做法的咖啡,在我家裏,總有十數種不同的咖啡,好多種不同的咖啡壺,好多種不同的咖啡機,反正,我是屬於咖啡大資一族。在我的博客中,我也多次提到了我對咖啡的喜愛和對 Kona Coffee 的鍾愛。
在所有的咖啡中,我比較偏愛 Kona Coffee.
也有朋友常和我交流咖啡。
今天就有朋友給我發來微信:“牛哥,我去夏威夷玩兒了幾周,看到你曾經說過的 Kona Coffee, 我就買了一些,回來之後用各種辦法品嚐,是挺好喝的,但是,我感覺價格比普通咖啡貴幾倍的 Kona Coffee, 並沒有比普通咖啡好喝幾倍呀!這個您怎麽看?”
這是一個特別難回答的問題,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解讀價格與享受之間的關係。
我是一個音響發燒友,這麽多年來,對音源,前置功放,功放,音箱,音響線,布線以及音箱的 Toe in 的追求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在聽音樂這方麵,我們所有的音樂最後都是通過音箱來表達的。但是音箱和音箱之間的價格區別很大,有幾十美刀一對兒的音箱,有幾百萬美刀一對兒的音箱,但是,這些價格不同的音箱發出來的聲音會同價格成正比嗎?
比如你花$500買一對音箱,你聽了之後,你就有好奇心了,那麽$5000 的音箱是不是會比 $500 的音箱好十倍呢?因為十倍的價格擺在那裏了。
實際上, $5,000 的音箱效果,比$500 的音箱的效果最多最多可以好10% 左右。
而 $50,000 一對兒的音箱,也隻能比 $5,000 好不到百分之十,而我們這些音響發燒友為了那不到10%的不同,就願意付出十倍的價格。
咖啡也一樣,Kona Coffee 的不同,比 Starbucks 的咖啡,也就是有些許不同,也許就比Starbucks咖啡好喝那麽一點點,但是,為了這些些許不同,為了這好喝的一點點,我們就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就像愛情,為了那一點點的些許不同,我們願意付出真心,願意付出真情,願意付出更多的力氣。
對於敏感的人來說,那一點點些許的不同,就是很大的區別,對於有追求的人來說,那一點點些許的不同,就會付出巨大的代價。對於我來說,隻要有不同,那錢花的就值得!
領導,不知道你同意不同意?
《版權不同所有,翻印花錢不究》
如果能買到green coffee,也就是light roast,是最好的,隻見過星巴克曾經賣過,當然貴一點。
市麵上如今大概100%是dark roast或者medium roast,已經見不到light。
至於kuna coffee,沒覺得特殊,當年第一次去夏威夷的時候開始接觸,這個牌子的賣點是火山灰環境培育的咖啡。用火山灰做賣點不罕見,無非就是說土地裏有更多微量元素什麽的,我們這裏的紅酒也有用這個做賣點的。
但我感覺就是忽悠,coffee豆的質量更依賴天氣。
牛先生悟出了經濟學裏著名的“收益遞減定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一個產品的性能好到一定程度以後,價格再貴很多,性能隻增加一點。
比如豐田3萬,奔馳6萬,但奔馳性能隻比豐田高10%,而不是100%。
種地也是。如果畝產已經一千斤,你再增加100%的化肥,畝產可能隻增加10%。
你對牛哥的理念理解得最透徹,360度全方位理解再除以二。:)
哈哈, 開玩笑的,不要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