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十大不知所雲之 — 以毒攻毒
(2010-08-04 08:21:41)
下一個
中醫曆來有“以毒攻毒”之說,是指某些毒性較大的藥物有著顯著的治療作用。在保證用藥安全的前提下,可用適量的有毒藥物來治療惡瘡腫毒、疥癬、瘰鬁癭瘤、 癌腫症瘕等病情較重、頑固難愈的疾病。 以抗腫瘤中藥為例,抗腫瘤中藥中有一類藥性峻猛、毒性劇烈,用以治療腫瘤邪毒壅盛的藥物。邪毒瘀結病體是腫瘤病的共同病理特征。曆代醫家及民間流傳治療癌 症的方藥大多屬於這一類。毒陷邪深,非攻不克,以藥物治之,可直達病所,起到攻堅蝕瘡、破瘀散結、消腫除塊之效。故稱 “以毒攻毒”。
在在我國偉大的傳統醫學中,以毒攻毒的經驗的方法用蠍子、蜈蚣、蟾蜍等治療癌症。 我國最古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中提到,治病要用“毒藥”,藥沒有“毒”性就治不了病。然而,有趣的是,最早把這種免疫思想付諸於實踐,並最早從事免疫學研究的先驅,竟是醉心於煉丹的道教大仙兒葛洪。
唐代另一位官吏張鷟,在他的《朝野僉載》中已記有用毒蛇治病的故事:“陝西商縣有人患麻風病,被家人所逼,搬到山裏築茅屋而離群獨居。有烏蛇墜酒罌中,病人不知,飲酒漸瘥,罌底見蛇骨,方知其由也。”(以上文字版權不明)
中醫的一大狹隘之處就是把一個單獨的特例放大成為真理。比如那個麻風病人的故事可信度幾乎為零。如果是500個麻風病人都是因為喝了烏蛇泡酒就治好了麻風病那我可以有個說法但是僅僅一例就成為經典流傳千年未免有點讓人難以信服。而中醫很多例子不能夠服眾的原因就是過分地放大了個案。
中醫中藥認為的以毒攻毒很多來自於想象缺乏實踐的統計數據和案例收藏。中醫的零散性、分散性,家族性和門派性注定了千百年來各自徘徊固步自封前進緩慢的特性。
中藥中有毒的東西數不勝數有道是:是藥三分毒。誰是以毒攻毒的老祖宗現在是眾說紛紜也沒有一個定論不過如果這個以毒攻毒的老祖宗或者是老祖宗們不是被毒死的那說明他的研究還不到家但是如果他被毒死了他的研究還是不到家!以毒攻毒就是一個謬論,一個對疾病無可奈何束手無策的借口。
連砒霜水銀這些非常有毒的東西都入了藥可見中醫藥之大膽。在現實生活中,我曾經認識一個實實在在的中醫得了中耳炎,他自己給自己開了很多藥方都沒有治好自己的中耳炎。最後他以毒攻毒往自己的耳朵裏滴敵敵畏結果真是治好了自己的中耳炎但是換來的代價卻是雙耳從再也聽不到別人罵他的聲音了真是幽默!
不知道你敢不敢吃醫生給你開的砒霜、細辛、水銀、馬錢子,番木鱉、鶴頂紅什麽的。反正我是不敢用敵敵畏滴在耳朵裏治療中耳炎。
《版權毒藥所有,翻印攻毒不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