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人生,互助互愛

互相提攜勉勵;為我,為你,為我們的子孫後代在海外闖出美好的生活和成功的事業奉獻自己的綿力。
個人資料
peterpan166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李漢魂:【在統一戰線之下抗敵建國】

(2024-11-30 15:09:57) 下一個

李漢魂:【在統一戰線之下抗敵建國】
來源:華文出版社  

將軍與佛教——李漢魂對廣東佛教的貢獻_撫州市佛教-撫州市佛教協會

  李漢魂(1894—1987),字伯豪,漢族,廣東吳川人。

  1919年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畢業。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抗日戰爭時期曆任軍長、軍團長、集團軍總司令、廣東省政府主席。抗戰勝利後,遊曆考察歐洲、拉丁美洲等二十多個國家,1949年元旦,李宗仁代總統職,任上將參軍長,後任內政部部長。

  1982年曾回北京、廣東等地探親、訪問。著有《嶽武穆年譜》、《歐洲散記》等。

抗日上將李漢魂,調8個師壓著日軍打,聚殲一萬多純種鬼子_手機搜狐網

  人物生平

  李漢魂小時在家讀書,曾肄業廣東高等學堂法科專業,後又改考廣東陸軍小學第六期及武昌陸軍預備學校第二期,1916年轉入保定軍校第六期,1919年畢業。他早期參加同盟會,後參加中國國民黨。

  保定軍校畢業後,被分配到山西閻錫山部任見習軍官,後因病回鄉,在吳川中學執教。不久到粵軍第二師擔任排長。連長、營長等職。

  1925年,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下,廣州國民政府成立,駐粵各軍政編為國民革命軍,李漢魂在李濟琛的第四軍第十二師任參謀長,跟隨師長張發奎參加東征陳炯明,南征鄧本殷的戰鬥,為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貢獻力量。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李漢魂改任第四軍第十二師三十六團參謀長。參加了汀泗橋、賀勝橋及圍攻武昌等幾次重大戰役,11月回師武漢休整,李漢魂升任十二師三十六團團長。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與從廣州遷到武漢的國民政府相對抗,造成分裂局麵。第四軍擴編的部隊已分為兩派,擁蔣的陳銘樞到上海去找蔣介石,讚成反蔣的張發奎投靠汪精衛,為鞏固武漢,擴編成立二十五師,李漢魂升任25師少將副師長。4月,武漢國民政府繼續誓師北伐討奉,李漢魂首戰河南上蔡城戰役勝利,又在臨潁陣地,攻潰奉軍,進占許昌、開封,俘獲奉軍師長富雙英。勝利回師武漢,被提升為二十五師中將師長。

  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後,周恩來、朱德等舉行八一南昌起義。

  1927年8月3日,起義軍南下廣東,李漢魂隨張發奎尾追至贛州。9月,取得李濟琛同意,再率部回廣東,奉命駐守惠州,以阻止葉挺、賀龍起義部隊東進,12月,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州起義,建立革命政權。

  張發奎即調李漢魂等部隊回廣州鎮壓起義。 1928年,李漢魂參加蔣介石的北伐,在山東配合友軍殲滅張宗昌軍閥殘部後,集中整編,第四軍改為第四師,張發奎任師長,李漢魂任副師長。

  1929年參加蔣桂戰爭,經曆了花縣。北流、衡陽幾次混戰失敗後,李漢魂辭職離開第四軍赴港居住了一個時期。粵桂合作後,1933年,陳濟棠任命李漢魂為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部總參議,1934年調任獨立第三師任師長兼粵北區綏靖委員,並任第三軍副軍長兼師長,後駐汕頭,負責地方“綏靖”及指揮粵東軍政。

  1936年初,在汕頭出現一個日軍倒斃事件,引起日中關係軒然大波,日方竟派來3艘軍艦,威脅恫嚇,李漢魄及其所部官兵,懷著滿腔怒火,趕修工事,堵塞漏洞,成立各組織準備應戰。同時和戰士們披甲佩劍,守衛在南海邊緣潮汕地區的國防第一線,正在此時,陳濟棠卻與李宗仁、白崇禧聯合起來,發動“六一西南事變”企圖打著“北上抗日”的旗號,揮師到武漢後,由長江而下,直指南京,實行武裝反蔣,以取代蔣介石。

  李漢魂見此外患嚴重時,國內任然,對團結抗日甚為不利,他認為陳濟棠厚己是私恩,反抗中央是公敵。經一再懇勸無效,所以辭職赴港。井發電文三通:一為苦勸陳濟棠息兵同結,共禦外侮;一為呈國民黨中央元首,闡明西南興兵內幕,請統籌大計團結抗戰;一為請粵省各級將領共體時艱,不可苟從。電文發出之後,影響甚大,陳濟棠眾叛親離,下野赴港。西南事變解決後,李漢魂即返粵複職。

  1937年,日本侵略軍發動“七·七盧溝橋事變”,繼而“八·一三”進攻上海,在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推動下,全國軍民奮起殺敵抗日,全麵開展。李漢魂升任六十四軍軍長,請纓北上抗日。

  1938年春,奉準開赴隴海線,5月16日,日軍土肥原賢二師團主力萬餘人,大炮七八十門向歸德,蘭封進犯,企圖截斷隴海路,阻止我國軍隊從徐州南下的通道。李漢魂奉命為薛嶽第一兵團第一路總指揮,部署所部分三路防守,親率六十四軍主攻盤踞羅王寨敵軍,用重炮直射敵據點,戰鬥異常激烈。5月27日奪回了羅王寨。同時,七十一軍也克複了蘭封,從而打通了隴海線,使徐州會戰後的主力部隊得以沿隴海線西進。國民政府最高當局特授予他“華胄榮譽獎章”。

  1938年7月22日,日軍進攻武漢,李漢魂奉調參加武漢保衛戰,負責指揮潯線的戰鬥。 25日,日軍又在九江附近登陸,九江失守,敵軍又沿南潯線星予洲登陸,向德安進犯。李漢魂調集8個師的兵力,運用“一鼓作氣”的戰術,把敵1萬多人壓到縱深不到3裏的張古山的狹窄地帶消滅,取得了德安大捷。所部獲“鋼軍”錦旗獎1麵。

  1938年10月21日,廣州失守。 11月李漢魂受任廣東省政府主席, 12月率師回粵。1938年3月國民黨廣東省黨部改組,李漢魂當選為主任委員。

  1939年12月中旬,日軍2個師團和1個旅團分三路向粵北進攻,李漢魂受任三十五集團軍總司令,指揮暫編的第二軍、六十二軍、六十四軍及中央軍增援部隊,在北江西岸追剿敵軍,取得勝利。為此,廣東各界在曲江召開了勝利祝捷大會。

  1940年1月,李漢魂辭去三十五集團軍總司令職,全力從事廣東政務,他在廣東任省政府主席6年8個月。

  抗戰勝利後,李漢魂調任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後到歐美考察。 1949年元旦,李宗仁代總統職,他應召回國任上將參軍長:3月,何應欽繼孫科組閣,李漢魂任內政部長,不久,辭去職務,轉道香港赴美定居,1982年應廖承誌同誌的邀請回國訪問。1987年6月30日病逝在美國紐約。骨灰由女兒李湞帶回祖國安放在廣東韶關古刹——南華寺。

  人物作品

  李漢魂生前癖愛收藏書畫,忱於佛教哲理,公餘還愛舞筆弄墨。著有《嶽武穆年譜》、《夢回集》、《日記》(上下集)。《歐洲散記》、《拉丁美洲遊記》以及北伐回憶錄《我是沙場過客》等書。

  主粵施政

  主粵形勢

  1938年10月下旬廣州淪陷以後,省府倉皇設治連縣。政學係政客吳鐵城本身沒有軍權,難挽廣東局麵。時廣東號稱四軍將領李漢魂(四軍即北伐之時番,張發奎任軍長,薛嶽、繆培南、李振、歐震、李漢魂等都出自四軍係統)正封金掛印,倒陳濟棠投靠中央以後,廣東局麵呈這樣的形勢:

  統治廣東數年陳濟棠被迫下野,全部空軍為蔣介石接收,海軍將領陳策也離陳,投歸中央,陸軍15萬全部歸倒陳首領餘漢謀統率,按理餘漢謀應該出任廣東省政府主席,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但是與餘漢謀相抗衡的廣東軍力,還有四軍。四軍統領張發奎,原係大漢奸汪精衛軍事支持者。因為舊中國政治舞台爭奪,汪精衛早就與蔣介石明爭暗鬥,有時結合有時分離,反映在張發奎的政治動向,則在蔣介石的心目中是“不忠之臣”,所以寧讓廣東軍權與餘漢謀,不願給張發奎。但張在廣東有一定力量,其力量還不足以駕馭餘漢謀,蔣介石亦不願給餘漢謀坐大,既然在張係中有所謂“封金掛印”,倒陳投蔣之李漢魂,那麽讓李漢魂掌握“省政”,既可給張以“垂顧”,又可藉以牽製餘漢謀,並且可以使廣東軍人認識投靠蔣之出路,一舉而收盡全功。

  就這樣在蔣介石彈指之間,使張發奎、薛嶽、餘漢謀、李漢魂相繼貼貼服服為蔣賣命。當然,封建權術之爭衡並不因此而已,蔣更加向地方滲透,地方則拚命鞏固權力維持地方勢力。

  就是根據上述形勢,李漢魂當上了廣東省主席,曾經“封金掛印”,不久正式“接印接金”。

  施政手段

  李漢魂的施政手段,就是千方百計鞏固其省府主席寶座。因此,對於當時蔣集團各派係內的力量,何者最接近蔣,何者有左右力量,何者應該敷衍,甚至何者可拂袖不理,他是費盡腦筋加以研究的。這樣也就更加助長了蔣高高在上的地位,蔣非常清楚,一切傾軋、爭衡都是在他的魔掌之下的活動。他願意部屬這樣做,巴不得他們這樣做,以達到各個擊破,以收全功的目的。李漢魂的施政手段就是以鞏固其本身勢力為基礎,在各派係內進行拉攏和敷衍活動。茲舉其大要:

  1、起用張導民,踢走顧翊群。

  蔣介石既安排廣東軍政分掌局麵以後,經濟財政控製與特務勢力的摻入,同時而來。當時的財政廳長是孔祥熙係的顧翊群,他代表著蔣家財權的勢力。這對於李漢魂相當辣手,一省之政在“財”,如果此關不通,將無以施展其“政”。顧翊群舉辦的財政人員訓練班,其人員分掌全省稅務及縣政府財政,儼然為“中央係統”。

  李漢魂在1938年底與1939年初間,標榜“不得營私舞弊,不得貪贓枉法”,向財務稅務人員開刀,撤職的撤職,扣留的扣留,用以打擊顧翊群。迫走顧翊群,結果顧是被迫走了,但顧並不簡單,他是四大家族中的孔係成員,一離廣東,孔即派其出任財政部次長,兼中國農民銀行董事長。換言之,孔是有意給李漢魂一點顏色看。李亦及時圓滑還招,起用張導民為財政廳長。

  張導民,湖北人,本就與李有袍屬關係,而張之真正關係是“軍統”人員。當蔣介石安排廣東局麵之時,“軍統”勢力同時入侵。廣東保安副司令周遊、廣東軍管區參謀長兼政治部主任黃錚、三青團書記李國俊都是“軍統”在廣東之代表人物,加上緝私處長湯毅生、李崇詩在內,軍統摻透之勢已成,而這些人又都是與張導民關係同屬,在李漢魂的心目中,引用張導民可以直接與“軍統”頭子戴笠發生關係,可以借戴笠在蔣麵前稍遏孔祥熙。“親家共出蔣門”,結果,孔、李亦暫時和好。

  2、用劉佐人,搭實陳誠。

  誰不知道陳誠是蔣介石的繼承人,取得陳誠的信任,等於受到了蔣的青睞。而陳誠對於廣東軍人來說,亦自有其籠絡作用。在舊中國軍人代表著兩派勢力,一是雲南講武堂和保定一派,代表軍人元老派;一是黃埔及中央軍校係統,代表少壯派。

  陳誠是保定生,足與蔣爭衡的也是保定派。當蔣分化地方以後,保定軍人之籠絡工作,陳誠負擔起來。廣東軍人出自保定之“老朽”為數不少,張發奎、薛嶽、李漢魂、黃國俊不可勝數,形勢使之依靠陳誠,否則無以爭寵,因此李漢魂對陳誠獻媚唯恐不周。

  1939年,在韶關西河垻客艇上客居一位左邊缺了一隻耳朵,滿口“阿拉”上海音的浙江人,拿著一封來自重慶陳誠的介紹函求見李漢魂。李漢魂接見以後,沒有表示什麽。這個人仍居艇上。半個月過去了,這個陌生人所穿的一套黃呢軍服,膝部也爛了,但還未見李漢魂有什麽工作安排,心想,我跟陳誠是浙江同鄉,又都是譚延闓的女婿,美國紐約洲立大學畢業以後,做過軍委會政冶部陳誠麾下的中校職務,這次舍京官不求而來地方,上校職位可有我的份!出人意料,有一天韶關大光報(李漢魂的喉舌報)登載,劉佐人出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兼省府設計考核委員會代主任(主任由李漢魂自兼),並任廣東省地方行政幹部訓練團代主任(主任李漢魂兼)和任廣東省物價管製委員會主任。這個新任高官就是這個浙江人。在他欣然上任之餘,深深感謝陳誠一紙之介。

  3、迎合餘漢謀,迫走胡銘藻。

  李漢魂跟餘漢謀分主廣東軍政,一個是第七戰區司令長官,一個是省主席。基於軍人本身之派係本就不和,但處於戰時,軍權第一,薛嶽又在湖南,張發奎又在廣西,分撐戰區司令,因此,李漢魂對於餘漢謀不能不稍事恭順。而餘漢謀麾下人物,如香翰屏、徐景唐、黃濤等將領對李更嘖有煩言,曾經有一個時期,準備捧出戰區政冶部主任李熙寰接長粵政。1943年終,適李漢魂盜買大量軍糧,為餘漢謀上報“中央”彈核。李即把責任推諸田糧處長胡銘藻身上,並著其離職,遺缺不敢擅補,以負荊請罪形式,趨見餘漢謀,請餘推薦,此事方了。

  4、竭力培養南路人才,鞏固西江南路地盤

  李漢魂是南路吳川人,培養鄉才,鞏固家鄉地盤,自是李之意中事。有一個林溶,軍校14期畢業生,與李漢魂是同鄉,有些親誼,不到二年,擢為上校教導團團長。這僅是千人之一例而已。

  李漢魂在連縣設治之時不能不考慮到南有來自廣州、清遠正麵之敵,東有贛閩之犯,北有兩湖之敵人,唯有靠近廣西至為安全,故將其原兼35集團軍總司令一職,交托其拜把兄弟鄧龍光接充,以長期盤據於西江、南路之間,作為自己之後路,為將來省府西遷羅定作好準備。而李漢魂所以能在廣東維持近7年之局麵,不為餘漢謀所迫走,這與鄧龍光率三軍之眾遙遙呼應不無關係。而這種你拚我爭之結果,正麵敵人並沒有擊退,至1944年冬,丟韶關,失連縣,鄧龍光擁軍先逃。

  5、鞏固“省政寶座”,拿“縣長”做人情。

  1943年係“省政”多事之秋,李漢魂為了挽回“寶座”不動,派出財政廳長張導民和其夫人吳菊芳逗留重慶活動,足有50多天。當時據說客居之流的廣東“老朽窮儒”亦均獲得吳菊芳之“手下餘惠“。在芸芸派係之間,有一件是向張某活動。張是CC係政學係兼而有之的紅員,任國家總動員會議秘書長。吳菊芳回韶關後,立即將張某前所介紹來粵的謝天培(時任省府編匯室主任)提升為省政府人事處處長,以示對張之籠絡。

  當年所謂中央委員,相繼來粵“巡視”。陳立夫(CC係頭子)一來,在韶關的“中政校”同學,立即盛大歡迎。陳立夫尚未離粵,李漢魂即委出陳之門生李某為乳源縣長。

  朱家驊(政學係紅員)一來,李漢魂立即委出朱之親信蕭宜芬為平遠縣長。

  李宗黃(CC與政學係,以及自搞地方自治係統者)一來,李漢魂亦立即委出李宗黃之親信黎超駿出任紫金縣長。

  此外,規定始興縣長非張發奎(張發奎係始興人)同意不能更動,高要縣長一定要由餘漢謀(餘漢謀係高要人)推薦,樂昌縣長非薛嶽(薛嶽係樂昌人)同意不準更動。

  其他在餘漢謀所駐軍之作戰地區縣長,如黃濤軍長駐防英德,英德縣長長期係由黃濤之侄黃幹英擔任,後改任曲江縣長。

  所有這些,李漢魂並不以為難過,也隻有這樣,才能達到籠絡各方之目的;也隻有這樣,才能保持其“省政寶座”的地位。

  人物故事

  李漢魂一生鐵血縱橫,善武善文,愛國愛鄉,功勳卓著,被傳頌為著名儒將;特別是愛國愛鄉之情,終生未泯。

  1949年李漢魂旅美後,靠與夫人經營餐室維持生計。據說加入美國國籍,解決各種問題就容易很多。但他在事關國格人格問題上,決不“入鄉隨俗”,而是一直保持著自己的中國國籍,並立下遺囑,在他有生之年,如不能返回祖國,死後也將他的骨灰葬在廣東南華寺內。1987年他在美國紐約與世長辭後,按其遺囑,骨灰由女兒李湞從太平洋彼岸帶回南華寺安放,實現了李漢魂生前“落葉歸根”的願望。

  李漢魂一直堅持教育子女要熱愛祖國,要為祖國多作貢獻。他首先身體力行,言傳身教。旅美後,他撰寫《夢回集》一書,續編《日記下集》兩冊,愛祖國愛家鄉情溢於表;回國訪問、觀光訪友,為祖國的每一點每一滴進步而感奮;他對子女,自幼小起就經常督率他們讀中文,向他們講授古文,教給他們予中國曆史和文化知識,教育引導他們牢記自己是炎黃子孫。他的言傳身教,對子女影響甚大,子女都勤學苦鑽,子女婿孫中獲博士學位者已共有14人,在學業、事業上都各有成就。

  特別是大女兒李湞,是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有名的文科教授、社會公共衛生專家,經常回到祖國效勞;五子李浩,獲法學、數學兩個博士學位,任美國國會的夏威夷東西方文化交流中心主席,致力提高地區發展的各種學術研究水平和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學術界中極負盛名。

  人物評價

  1984年11月21日,李漢魂以90歲高齡,為當時的吳川縣縣長許國雄親筆回信,愛國愛鄉熱情洋溢。在信中,李漢魂對國家發還物業請當地政府代管;重新題寫了故居“壽母亭”、“敬一堂”、“勤園”、“布衣一巷”、“布衣二巷”5個重點建築物名;對故鄉人的關垂他深表感激;相信當地政府善誘利導必使鄉梓發達興旺。

  李漢魂的後人秉承李漢魂的遺願,愛國愛鄉傾注全力。新世紀來臨後,李漢魂後人頻頻回到故鄉吳川市黃坡鎮嶺頭村,各方奔走,捐出巨資、獻出物業,組建“李漢魂教育基金會”,對鄉梓後代將產生深遠影響。

  人物故居

  李漢魂故居在廣東省吳川市黃坡鎮嶺頭村,抗戰時期建成,占地麵積約12000平方米,有多間建築,主間設有勤園、儉園,配有值班室、涼亭、花園等,貫通布衣一巷、二巷,規模較大,整齊美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