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封會戰中的羅王車站爭奪戰
來源: 凱撒談兵
在徐州戰役結束後,除了沿隴海線向西追擊的敵軍,黃河南渡的日本第十四師團同樣對撤離的部隊產生了威脅。然而,由於兩路日軍的協同不足,深入敵後的日本第十四師團最終被中國軍隊包圍。
這是蘭封戰鬥中最壯觀的一幕。
豫東兵團共十萬大軍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出發,對駐紮在內黃、儀封的日本第十四師團進行全麵攻擊。作為七十四軍的先鋒,王耀武親自率領五十一師迅速攻入內黃城,與日軍展開激烈戰鬥。中原地區的地形與南方水鄉迥然不同,特別是內黃地區沙礫遍布,路途空曠,一望無際,讓人仿佛置身於西部沙漠之中。
這種平坦的地形為騎兵戰鬥提供了條件。日軍的數百騎兵向五十一師發起衝鋒,五十一師攻勢因此受阻。有人認為打擊騎兵應先打馬,等騎兵從馬上摔下後,用輕重機槍迅速打擊。王耀武采取了相反的策略,命令狙擊手占據製高點,直接瞄準騎兵逐個擊斃。
雖然方法不同,效果卻一樣。看到前方的騎兵紛紛被射落,後麵的鬼子騎兵不得不撤退,五十一師趁機發起猛攻,一舉奪回了內黃城。同時,儀封的日軍也在中國軍隊的攻擊下棄城撤離。日本第十四師團其實有能力守住內黃、儀封,主要原因還是由於後續兵力不足,其後方通訊線已被豫東兵團切斷。
師團長土肥原意識到巨大的危險,決定將後方從隴海路改為黃河南岸的柳園口。柳園口是黃河邊的一個古渡口,日本第十四師團可以通過柳園口從黃河北岸獲得糧彈補給,而主力部隊則分布在蘭考西側的大小圍寨。豫東兵團再次發起圍攻,周誌道率領五十一師一五一旅攻擊毛姑寨。圍寨的圍牆非常堅固,沒有重型武器無法攻破。南京保衛戰使七十四軍失去了所有重型武器,但在整訓期間,五十一師重新裝備了中型迫擊炮。
在攻擊前,周誌道先命令用迫擊炮瞄準寨子轟擊,等轟開缺口後,再派遣突擊隊在夜間猛衝猛打。那晚,經過五小時激戰,一五一旅殲敵數百人、擊毀五輛日軍坦克後,成功攻占了毛姑寨。雖然攻克毛姑寨相對容易,但與此相比,羅王車站、三義寨、曲興寨等陣地則更加難以攻克。
羅王車站這個鐵路站雖然不算大,可是它位於開封和蘭考之間,戰略地位特別重要。所以早在抗戰前,這裏就有了各種堅固的防禦工事,包括炮兵掩體、機槍掩體、隱蔽所、指揮部等等。原本是用來抗擊敵人的,誰知道形勢突變,這些工事被日軍占據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5月25日,五十八師聯合友軍進攻羅王車站,日軍依托這些工事展開頑強抵抗,戰鬥打得火熱。下午6點,五十八師一七二旅一度闖入車站候車室,但一個小時後又失去了。這時,馮聖法已經成為七十四軍副軍長,五十八師師長由他兼任。看到部隊傷亡嚴重,馮聖法命令暫停進攻。
羅王車站成為了敵我雙方爭奪的焦點。豫東兵團總司令薛嶽發現前線糧食補給跟不上,有的士兵已經一天沒吃飯了,於是立刻下令後勤部門抓緊改進。
吃飽喝足,休息一夜,士氣煥發。5月26日,馮聖法親自到前線督促作戰,並集中火力猛烈轟炸日軍陣地。
和五十一師一樣,五十八師也重新配備了重武器,其中有六門德國克虜伯野炮。這些克虜伯野炮雖然是清末購置的,外觀老舊,但質量好、射擊精確,二戰時期,中國和日本都在用。
這些炮火威力驚人,把日軍陣地炸得支離破碎,日軍隻好用車站的卡車充當臨時掩體。在炮火支援下,五十八師一步步逼近車站。5月28日,羅王車站、羅王寨相繼被解放。
從繳獲的一柄土肥原自佩的指揮刀可以看出,這次羅王車站之戰是由土肥原親自指揮的,說明他對保衛車站的重視程度。雖然沒能抓住土肥原這個著名日酋,但當時的中國軍隊實力有限,所以也沒有太過遺憾。
同一時間,五十一師也在協同友軍進攻三義寨外圍。5月25日淩晨4點,一五一旅率先突破,攻占柴樓,並以柴樓為據點繼續深入。清晨5點,日軍反擊。一五一旅三O二團團長紀鴻儒帶領部隊進行了激烈的白刃戰。
在這場慘烈的戰鬥中,有一名學生兵表現得英勇壯烈。他被日軍刺穿胸膛時,也用刺刀狠狠刺進了敵人的腹部。戰友們發現,兩人的刺刀都留在了對方的身體裏,他們就這樣死死抱在一起,直到戰鬥結束。這種殊死搏鬥的場麵在戰場上時有發生,但每一次都讓人感歎勇士們的勇敢與堅毅。
5月26日,友軍也成功攻占了三義寨外圍的一些要點,逐步消除了日軍的防線。5月28日,五十一師和友軍成功包圍三義寨。經過一番激戰,最後攻破日軍陣地,將三義寨收複。
三義寨和羅王車站的勝利,對於當時的中國軍隊來說,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這兩場戰鬥展示了中國軍隊在困境中的頑強拚搏精神,也為戰爭的最終勝利積累了寶貴經驗。
在這些戰鬥中,中國軍隊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許多戰士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但他們的犧牲和勇敢,成就了一段抗戰史上不朽的輝煌。如今,我們應該永遠銘記這些英雄們的事跡,學習他們的精神品質,繼續為國家的繁榮和民族的複興而努力拚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