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
2015 (1)
2016 (1)
2019 (1)
女書 是世界上發現的唯一一種女性文字,它起源於中國南部湖南省的江永縣。所以又名江永女書。曆史上主要在中國湖南省江永縣及其毗鄰的道縣、江華瑤族自治縣的大瑤山和廣西部分地區的婦女之間流行、傳承的神秘文字,男人無法了解這些文字的意思。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女性的文化水平提高,女書麵臨著瀕臨滅絕的境地,現在女書基本上隻是在一些農村老年婦女中使用,瀕於失傳。 1982年,武漢大學宮哲兵教授在湖南省江永縣發現女書,震驚世界。 女書文字的特點是書寫呈長菱形,字體秀麗娟細,造型奇特,也被稱為“蚊形字”。今天搜集到的有近2000個字符;所有字符隻有點、豎、斜、弧四種筆劃,可采用當地方言土語吟誦或詠唱。 與漢字不同的地方是:女書是一種標音文字,每一個字所代表的都是一個音。現時文獻搜集到的女書文字約有七百個。女書的字型雖然參考漢字,但兩者並沒有必然的關係。而且,由於女書除了日常用作書寫以外,也可以當成花紋編在衣服或布帶上,所以字型呈現彎曲細小的形狀。 關於“女書”文字的記載,至今最早能見到的是太平天國(清朝鹹豐年間)發行的“雕母錢”。該錢背麵用“女書”字符鑄印有“天下婦女”、“姊妹一家”字樣。 2005年9月,在湖南省東安縣蘆洪市鎮斬龍橋上首次發現一塊刻有女書文字的石碑,打破了對女書材質、流傳地域、男女界限、時間年代等的傳統認識。 關於女書的起源,有不同的說法: 有人根據當地婦女賽祠的花山廟興起在清代中期,結合目前發現最早的“女書”實物,推測“女書”起源於明末清初。比較認同這種觀點。 有人以“女書”中存在與壯、瑤等民族織錦上的編織符號類同的字符為據,認為“女字的構成源於百越記事符號”。 有人根據“女書”中大量與出土刻劃符號、彩陶圖案相類似的字符,認為其起源的時間、空間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形成於秦始皇統一中國文字之後。 有人依據“女書”文字與原始古夷文的基本筆劃,造字法類同,認為它是舜帝時代的官方文字。 有人根據甲骨文和金文借字在“女書”字匯明顯存在的特征。認為女書是一種與甲骨文有密切關係的商代古文字的變種。 也有人認為現代“女書”是古越文字的孑遺和演變。這種觀點認為:象形字、會意字是文字體係中最早產生的文化現象,是文字創造者所處生活環境和社會文化的直接反映。根據“女書”象形字、會意字構成中反映的文身習俗、“幹欄”住宅建築特色、稻作文化及鳥圖騰文化現象。 舊時當地不少才情女子采用這種男人不識的女書互通心跡,訴說衷腸,將其刺繡、刻劃、戳印、書寫於紙扇巾帕女紅。目前搜集到的近20萬字的“女書”作品,絕大部分為歌體,其載體分紙、書、扇、巾四大類。現在的形式包括女書書法、纂刻、激光微雕、石雕、木雕、竹雕、明信片、女巾、女扇、女書提包等。 女書作品主要內容是寫婚姻家庭、社會交往、幽怨私情、鄉裏逸聞、歌謠謎語等。也有的編譯成漢字的唱本。 《中國女書合集》趙麗明主編 中華書局收資料占目前所能見到的女書原始資料的90%以上。 江永女書文化是湖湘文化的一種,是我國民族文化的寶貴資源。 中南民族大學“女書”文化研究中心是我國最主要的女書研究機構。同時,國家有關部門為了保護瀕臨消亡的女書文化,於2003年底,在宜昌建立了集研究基地與旅遊於一體的“中國女書”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