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蘭閣

文學城裏一條街,風光雪月映樓台,欲知窗外塵中緣,街坊故事道出來!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式英語,“雷人”又何妨?

(2010-11-16 08:35:46) 下一個

新華網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白旭 劉翔霄)

  當你下榻賓館時,在洗手間裏看到這樣一個警示牌,上麵寫著“take care of the landslide”時,你能猜得出這是什麽意思嗎?

  這種英文詞匯混搭中文結構的說法被稱為“中式英語”。許多外國人在中國都有類似的經曆,遇到令人匪夷所思的英語,他們簡直不知所雲。

  為了方便外國人更好地了解重慶,新成立的市外事翻譯中心本周向外界公布了一些常用詞語的標準英語翻譯,它們包括:

  “livable Chongqing(宜居重慶)”,“traffic-smooth Chongqing(暢通重慶)”,“forest Chongqing(森林重慶)”,“safe Chongqing(平安重慶)”,“healthy Chongqing(健康重慶)”,以及“crime crackdown(打黑除惡)”等熱詞。

  “各式各樣的,甚至錯誤的翻譯會給外國人形成誤導。”重慶外事辦一位官員說,這些標準用語公布後立刻被廣泛引用,在短短的七個月裏,“打黑除惡”一詞的英文翻譯已經被百度搜索超過15萬次。

  然而,在外國人看來,這些標準的翻譯仍然不夠貼切。

  新西蘭人柯丹尼曾在北京某新聞單位擔任編輯,並花費數年時間學中文。他認為,“森林重慶”應該譯為“green Chongqing”,而不是“forest Chongqing”,而且,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群不會說出“traffic-smooth Chongqing”這樣的話。

  盡管如此,重慶官方公布的這些英語標準翻譯還是他看到的比較不錯的。

  “我看到的最有趣的英語翻譯是在山東菏澤的一家賓館內。”他說,就是前麵提到的“Take care of the landslide”,“take care”是“照顧”的意思,“landslide”是“滑坡”,但是警示牌的本意是要提醒人們“小心地滑”。

根據網易的一個報道,在今年上海世博會舉辦期間,《紐約時報》和《明鏡》周刊的記者在搜集了很多“中式英語”,例如:

  機場裏擺渡車的站點,英語標注為:“Please be well seated and always make yourself safe。Thank you”。

  在一個施工現場上,黃色的標語寫著“Execution in progress”,想告訴人們這裏“施工進行中”,而並不是執行死刑。

  在一家餐館的菜單上,一種用烏雞和蘑菇做成的湯,被譯成了“becteria wu chicken soup”,盡管湯料和細菌關係不太大。

  隨著亞運會的臨近,廣州市政府下大力氣改進公共場所的英語翻譯。廣東外國語大學的600多名誌願者自發在廣州街頭搜集了4800多個錯誤的翻譯,提交給了亞組委。

  “亞運會期間會有很多外國人來到廣州,錯誤的英語翻譯會給城市形象抹黑。”誌願者李文暉說。

  一位自稱是語言學家的外國網友曾經在中國學校任教,在《衛報》網站上一篇關於中式英語的報道後麵他跟帖說,自己“非常反對中式英語”的存在,應該減少這種錯誤的發生。

  這個自稱Ruptured的網友說,翻譯工具被加以機械和簡單的使用,是導致“中式英語”頻頻出現的原因。

  “官方有充分的理由和責任去杜絕這種現象的蔓延,防止中國人的這種做法變成外國人的笑料。”他說。

  翻譯界泰鬥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陳德彰也認為,盡管重慶公布的這些譯法還有改進的餘地,官方的這種努力很有必要。

  “從政府的角度而言,中式英語或各種錯誤的翻譯必須消除。”他說。他認為,語言是一門嚴肅的學問,英語要規範,不可能有中國特色。

相反,更多的外國人卻對中式英語現象顯示出寬容和理解。

  “我認為很多西方人會陶醉在這種中式英語帶來的樂趣,它很迷人。”柯丹尼說,“畢竟,中國人的母語不是英語。正如我如果講錯了漢語,中國人也同樣能明白並對這樣的錯誤表示寬容。”

  他認為,標準英語就像是一座大都市,而中式英語就像有著地方特色的小城市。“我更喜歡小城市。”他說,中式英語能夠反映出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在他看來這非常有趣。

  實際上,一些“中式英語”甚至已經變成了地道英語。山西財經大學英語係教師趙建會舉例說,“long time no see”就是一種對逐個詞加以翻譯的中式英語,但是現在外國人說“好久不見”也這麽用。

  這位老師相信,這種被接受是隨著中國不斷增長的國際影響力而發生的。她希望會有更多的漢語詞匯能夠被英語所吸納。

  在美國社交網站“Facebook”上,有一個叫“拯救中式英語”的群,吸引了數千名網民加入。

  來自德國的紀韶融也呼籲保留中式英語,他甚至專門寫出了書。

  他在接受法新社的采訪時說:“許多中式英語包含了特定的中國元素在其中,這可以使英語更為豐富,更加中國化。”(參與采寫:陳妍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