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蘭閣

文學城裏一條街,風光雪月映樓台,欲知窗外塵中緣,街坊故事道出來!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心靈的重塑》讀後感

(2010-10-05 06:59:23) 下一個

          魏樂德的《心靈的重塑》一書,將目標對準教會的“內展”(inreach----如何幫助基督徒明白作耶穌門徒的真正意義,並在整個人的生命裏堅定委身作祂的門徒。 

                 “教會不是神的國,卻是這國度基本的,必然的表征,是他的前哨站和表達渠道,顯明這國度活現在我們當中。教會是耶穌的[社群]…… 透過平凡的人生彰顯基督的真實。”(P5)作者認為這平凡的生命體係可以用六個基本麵向來表現:1.思想(形象、概念、判斷、推理)2.感覺(知覺、感情)3.意誌(選擇、決定、品格)4.身體(行動、與物質世界的交往)5.社交情境(與其他人構成的人際關係和結構關係)6.靈魂(這個元素結合了所有上述成分,組成一個生命)。這個生命體係需要重新調整,使它順服神,才能“彰顯基督的真實”,但由於人的周遭的靈性環境不完美,又受到自己的種種限製,所以這個調整的過程永遠也不會完全實現。當這個過程真的完成,人就能“盡心盡意盡性愛主你的神,並且愛人如己。”我們這個平凡的生命也就成為永恒的生命,我們就活在神的國度裏,與主同行,存到永遠。 

        在探討靈命的改變中,魏樂德提出VIM的靈命塑造模式:Vision(異象/願景)、 Intention (意向)、 Means(方法/途經)。如果我們要在基督裏塑造靈命,就必須擁有和恰當運用“異象、意向、方法”。首先,天國是生命的異象,是神的旨意有效運行之處;其次,我們在這個異象中所追求的目標,就是要盡自己所能完全活在祂的國度裏。立意要成為天國子民。具體地說就是立意遵照耶穌的榜樣和教導而行。那麽,如何在神的幫助下,從每個人性向度著手,重塑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更像基督的樣式?作者從心思的轉化、意誌和品格的轉化、身體的轉化、社交向度的轉化、靈魂的轉化等方麵來給予引導。 

                 在心思的轉化方麵,作者提出三個靈命塑造的重要環節,就是對觀念形象、思想和感覺的處理。無論個人或是群體(如教會),要去改變支配性的觀念常常是很困難的。觀念更新需要有神介入,作出重大改革,或經曆一次像精神崩潰的經曆。我認識一個姐妹,信主三十年,都沒有特別顯著的靈命成長,直到遇到丈夫突然過世的巨大打擊,才開始認真追求靈性生活,靈命才相繼出現轉變。可見,即使是信主的人,觀念更新也需要時間。基督徒成聖的道路是漸進式的過程:不斷地用祂的道(信息)和聖靈(良好思想能力)將人帶進敬拜神的生活裏,漸漸除掉那些破壞性的形象和觀念,取而代之以符合耶穌心意的形象和觀念。在提到“思想”神的時候,作者提醒我們要特別留意以下三個危險:1)純粹因為掌握某些觀念、形象或一點點信息,就把它當作是我的或我們的囊中之物,而產生過分自信。這種危險會以教條、習俗和傳統的驕傲形式出現。2)漠視事實;3)任由欲望牽引思想,特別是我們會有一種欲望,想證明自己是對的。這種欲望又和頭腦上的自以為是有密切關連,又常和我們想得到所屬群體的認同有關。 

               本書讓筆者茅塞頓開、受益匪淺的是關於地方教會的群體性靈命塑造。指出當前大多數地方教會的問題的主要成因是“分心”。沒有把注意力集中在聖經原理和絕對法則上,而是放在聖經都沒有提到的細節上,筆者深有同感。以下是某教會執事會的會議記錄,代表了大部分北美華人教會所關心的教會大事:

1) 每月的財務報表在程序上需要在執事會上通過。

2) Agenda在執事會之前,會議記錄在執事會之後需給所有當事人。

3) 明年露營和退修會合起來舉辦。場地:XXX負責。

4) 十月份感恩節第二個主日,中英合堂:受浸 4人報名。

5) 增加福音主日。

6) 新年、母親節、父親節、複活節、感恩節、中英合堂,提供Babysitting.

7) 割草的合同十月到期,如何修定,XXX負責。

              

               一直覺得教會長期在各種傳統中兜圈子,十年如一日,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讀到作者關於將“瓦器”誤當作“寶貝”的指正,頓時茅塞頓開,“他們看為必不可少、幾乎投上一切注意力和精神力量去做的事,全是與人性、曆史的偶發事件相關,這些偶發事件又與某些背景下成長的人緊緊連係在一起。他們當然喜愛這些偶發事物,也尊崇在相關背景中與他們分享過生命的可敬人物。因為這些偶發事物對我們很寶貴---常帶著他們的過去相關的許多可取之處---所以我們誤把它們當作是寶貝,是基督在我們中間的真實同在;又把我們大部分時間花在所屬群體的曆史性偶發事物上,甚至試圖強加於其他人身上,以為是得救的必需條件,或至少對他們、對我們來說是最好的。難怪我們偏離了在基督裏靈命塑造的正軌。”(P341 

               不是說,執事會的會議記錄不要記,教會事工不要做,而是說腦子不要糊塗,不要偏離了“在基督裏”這個正軌。 作者還指出了一個現象:因為把一些“瓦器”性質的東西看的過重,出現了很多刻薄、憤怒的基督徒。為什麽基督徒那麽刻薄?“我們必須正視這個問題,好好對付它,否則撒但會在地方教會的靈命塑造上繼續占領堡壘。基督徒不時接受著言傳身教的灌輸,認為做事正確(總是以他們珍愛的瓦器,或他們的傳統來衡量)比效仿基督更重要。事實上,因為要做事正確,所以就理所當然可以刻薄待人,更確切地說,是要求你刻薄。你必須嚴厲對待做錯事的人,特別是對擔當基督徒領袖職務的人。這是他們應得的待遇。這種做法,屬於我在別處所稱“定罪工程”的一種手段(P343)”。這個著眼點是以“盡可能讓更多人死後上天堂作為基本目標”,而不是“把天堂帶到人中間”。把作者的原話就此記錄下來,是為了常常提醒自己,在教會牧養的過程中,小心陷落“律法主義”的網羅中。(2010.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