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交流之星

我的名字叫中文交流之星。為了我的兒子和千千萬萬個華人子女能夠繼承、發揚中國文化。希望能和大家經常在這裏交流心得。
個人資料
正文

中文疑難問題辨析2 (祭日與忌日的區別)

(2010-05-22 01:53:52) 下一個







          清明節時人們說的“祭日”是指“祭祀或祭奠的日子”。  而我國古籍中說的“祭日”與此不同。“祭日”是我國古代的重要祭禮之一。天子於每年春分設大壇祭祀太陽神。  例如:《管子·輕重己》中說:“冬盡而春始,天子東出其國四十六裏而壇,服青而絻青,搢玉揔,帶玉監,朝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號曰祭日。”又如:《禮記·祭法》中說:“埋少牢於泰昭,祭時也;相近於坎壇,祭寒暑也;王宮,祭日也。”  清明節時人們說的“祭日”是偏正結構,其中的“祭”是定語;古代祭祀太陽神時說的“祭日”是動賓結構,其中的“祭”是支配性的動詞。  “忌日”指先輩去世的日子。按照傳統習俗,這一天禁忌宴會、飲酒及各種娛樂活動,因此稱“忌日”。  例如:《後漢書·申屠蟠傳》中說:“九歲喪父……每忌日,輒三日不食。”又如:魯迅在《準風月談·禮》中說:“事親當然要盡孝,但歿後的辦法,則已歸入祭禮中,各有儀,就是現在的拜忌日,做陰壽之類。”  再如:(1)明天是我父親的忌日,我要跟妻子和女兒去掃墓。(2)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的忌日。   “忌日”過去也叫“忌辰”。“忌日”還有另外一個意思,指按照過去迷信的說法,不宜做某件事的日子。  例如:賈思勰在《齊民要術·種穀》中說:“凡九穀有忌日,種之不避其忌,則多傷敗。”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