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之歌

意往心隨,書寫流年之事。
正文

珞珈山畔的日子(二):歲月如歌(圖)

(2008-03-21 18:46:25) 下一個

四年的大學生活,其實是人生中最美妙的黃金時段。對我來說,好像沒什麽精彩的故事,平淡中透著輕鬆。過得太輕鬆,以至於現在想起來都不好意思。

在迎新站,稀裏糊塗地跟著高年級的學生來到宿舍。我們住在梅園,在新聞係對麵。校園的名字也挺美的,分作梅園、桂園、櫻園、楓園等。我們的梅園,大概是因為樓前的一簇簇淡紅的梅花而得名。楓園是研究生所住,當然也是我們常羨慕的地方。

進校沒多久,趕上校慶。新生們都被分配做些裝點校園的小事。我們被安排去涮樹皮,就是櫻園下麵的林蔭大道兩邊的法國梧桐。我和幾個同學,拎著石灰桶,從樹根往上,繞著梧桐樹,涮大半人高。也不知是為了美觀,還是防止生蟲。但涮完以後,整條大道看起來是更漂亮了。


理學院的碉堡式建築

當時,我們係剛從另一個係分出來。所以兩個係的課都要學一些,上了一大堆基礎課。但不管怎樣,星期五在理學院的碉堡裏(見上圖)上完習題課後,心情就開始好起來,因為接下來常會連看兩個晚上的電影。進校時就發兩個板凳,一大一小。大的在室內看書,小的是為了看電影。每個周末,拿著小板凳到露天電影院看電影,風雨無阻,幾年依舊。看電影挺便宜的,連放兩場電影隻要兩枚塑料硬幣,一個白的,一個紅的,總共一毛五。有時周三晚上,有免費的原版外國電影。日本的《野麥嶺》或南美的《耶塞尼亞》等等,都是那時看的,盡管看的不甚明白。

梅園和恬心湖畔(我們自己命名的),有一片高大的樹林。林蔭下,間或擺些方的、圓的石桌和凳子,本是個上自習或談情說愛的好去處。我們也常在小石桌上打乒乓球。用幾塊磚擋在中間,算是網了。隻是球碰上“網”,就會癟進去。好在用熱水敷一下,球又漲起,可以繼續再打。


行政大樓(右下角標的圈即是我們的座位)

那時考TOEFL 的人不多,好象也沒什麽人在意這種事。夏天熱,去上自習常常是敷衍一下。把書包放在教室裏占個座位,然後到行政大樓後麵的梧樹下坐著乘涼、閑看路上的行人。一直坐到了九點鍾,進去看幾分鍾書,便沒了心情。於是背著書包回宿舍。大夥開始下軍棋、圍棋,熱火朝天的。晚上十點多,有些餓了。有小販到樓道,拎著熱騰騰的歡喜坨、糯米雞。用食堂的飯票和菜票都可以買。吃得津津有味的。

每天早晨,校園的喇叭裏總播放《少女的祈禱》。在這一遍祈禱聲中爬起來,到行政大樓和理學院之間的小操場跑上一圈。小操場離東湖不遠,常會有湖邊的薄霧慢慢飄來。有一次跑步時,碰到了一幫人在行政樓前的坡道上拍電影,差點當了回群眾演員。

同學們似乎都比較純潔,對談情說愛什麽的不是很懂。有個別係的女孩,比較矮,常來找同宿舍一哥們借書。我們想,她確實是對什麽東西感興趣。幾次之後,大家好象會意過來是真是假了。一天,這哥們剛進門,另一同學告訴他說,“剛才`墩子`來過了”。說完,大家掩口葫蘆而笑。

最後半年做畢業論文,生活的節奏也沒太多的異樣。後來有些人開始撮麻賭博,被係裏知道了,警告一番。隻到臨近畢業時,買通訊錄、分配工作,大家才意思到這種如歌的歲月即將結束。火車站送行時的淚水,讓我們突然明白,自己已經長大、開始走自己的路了。回到空空的宿舍,知道昔日的同學,如今天各一方。也許多年都不會見,也許今生都未曾可見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