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個教育理念:孩子可以要求更多
(2011-06-05 18:40:24)
下一個
最近讀到的一本書,《孩子來自天堂》,其中的一些教育理念對我很有啟示。作者是美國的約翰.葛瑞,他的另外一本全球暢銷書是《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
約翰提倡“正麵教養法”,並總結了他的五項觀念:
v 孩子和別人不一樣沒有關係。
v 孩子犯錯沒關係。
v 孩子可以宣泄負麵情緒。
v 允許孩子要求更多。
v 孩子有說不的權利。
其中,給我啟示最大的是作者的第四項觀念:允許孩子要求更多。
回想我們小時候,並沒有被鼓勵要求更多;相反,倒是被鼓勵如何不要求更多才是個好孩子。比如,不能隨便要這個要那個,不要好吃好穿好打扮。學習好,聽話才是好孩子。我想,這一來是因為那是個物質貧乏的時代,二來那時的整個教育目標是培養集體主義精神,並不注重關注個人內心感受,包括我們的父輩都是被教導著要為集體,為他人犧牲個人的私利。這個教育方式的最大缺點是壓抑了孩子的內心需求,以至在我們大了後,也不知道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麽,更多的時候,是以別人的要求,別人的觀念來左右自己的行為。
而到了現在這個物質很豐富,人個主義開始成為主流意識的時代,又走向了另外一極端,孩子要什麽就給什麽。別人孩子有的,我們有條件要滿足,沒條件也要想辦法盡量滿足,結果孩子就變得任性,自私,並且承受能力差。
約翰的觀點是,第一,讓孩子聽從自己的內心,提出要求,表達願望,因為他們有要求更多的權利;第二,讓孩子經曆願望不能滿足的失望,讓他從小就明白,一個人是無法做到任意而為的,從而讓他學會妥協與感激。
以下內容選自己《孩子來自天堂》的第十二章:孩子可以要求多一點,搬來與各位為人父母者共同學習,或許從中能有所啟示。
當孩子不知自己到底要什麽時,他們自然不敢期待,不敢有其他的要求。這麽一來,他們也同時失去了發掘、發展自我的機會,結果以別人期待的方式成長。
在不了解自己需求的情況下,孩子將他人的需求視為自己的需求,而遺忘了自己天生賦予的能力、熱情及方向。缺乏對自己的需求及期待的認識,孩子無法明白什麽是其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孩子如果因為需求無法得到滿足而生氣或提出更多的要求時,往往被視為自私或被寵壞的孩子。過去的孩子,被忽略、輕視,沒有自己的聲音,他們不允許要的更多,更不允許提出其他的要求。在當時,這種壓抑欲望是相當重要的教養方式,因為父母不知該如何處理隨著需求沒有滿足而帶來的負麵情緒。在過去,如果允許孩子要求更多,會使得父母無法掌控孩子。而今日,經由正麵養育法管理負麵情緒的技巧,孩子擁有提出更多要求的權利。因為更多的要求,讓孩子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他是誰及存在的目的。
父母時常覺得允許孩子要求更多,將導致孩子需求無度或者難以掌控。當然,如果孩子可以順從你的每個期待及要求,事情將變得簡單多了。雖然如此,孩子卻失去發展自我意識、獨特風格和生活方向的機會。如果孩子得到管理情緒所需的愛與支持,給予孩子要求更多的權利並不會讓他們變得需求無度或者難以掌控。相反地,提出更多的需求卻無法立即滿足,是讓孩子學習自我規範的重要機會。
有些父母擔心,如此孩子將變得自私。其實,如果父母總是屈服於孩子的需求及欲望之下,才是真正導致孩子變得自私的主因。被寵壞的孩子不是指要求更多的孩子,而是孩子想要握有更多欲望以驅使他人、操控他人,若得不到則因而怒氣大發。如果父母無視自己的需求,隻為了討好孩子,孩子則將變得自私或被寵壞。如果父母為了避免孩子發脾氣,而以懷柔的方式滿足孩子的欲望,孩子不免被寵壞。在給孩子要求更多權利之前,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必須表現出強硬的姿態,適時地給孩子“中場休息”。
給孩子機會調整自己要更多的欲望,接受生活的限製,孩子將對現狀感到滿足。每個孩子都充滿熱情,這即是他們的意誌力。給孩子要求更多的權利,也等於培養孩子的意誌力,使其意誌力與父母及他人協調和睦。但如果沒有要求更多的權利,在孩子眼裏閃爍的火花將逐漸失去光彩,失去了帶著生命、愛、學習、成長的熱情。藉由學習了解自己的感受及尊重父母的需求,培養孩子發展與人相處的技巧,包括尊重、分享、合作、妥協、協調等。缺乏要求更多的權利,孩子學習的是如何為他人犧牲自己。能夠為自己提出更多要求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就不會以反抗父母的方式尋找、發現真正的自己。
父母們常常急著教孩子什麽是感激、懷著一顆感激的心的重要,而忘了給予孩子要求更多的權利。“要心存感激”往往是孩子提出更多要求時得到的反應。許多大人們不允許自己對生活的要求多一些,因為他們害怕被視為不懂得感激已擁有的。
過去,犧牲的精神被視為神聖的表現。為上帝或宗教原由犧牲即是善、神聖、靈性的。犧牲是人與上帝或宗教連結的管道,因為唯有如此,人們才開始有感覺。為了上帝或宗教原由而犧牲個人,將使人的感受更深、更強烈。今日,我們無須再為了得到感覺而犧牲自己。我們需允許自己要求有更多的權利,感覺即源源不絕的湧出。
在這個世界,孩子的夢可以成真, 孩子可以享受內在及外在的成功。然而,成功的基礎在於擁有要求更多的欲望。如果孩子沒有要求更多的權利,他們就不會有夢想,沒有夢想的孩子,什麽都不可能會發生。如果允許孩子要求更多,父母必然有更多的工作必須做。而孩子得到的是學習協商的技巧。雖然協商花費時間很多,但你會發覺,為了孩子,人的潛力可以是無窮的。你也會看到,孩子奮力爭取不讓自己的意誌盲從所付出的力氣、決心及反抗,且為他們的努力感到驕傲。
就像我的女兒,自從我們給予了她要求更多的允許後,她的意誌力得到滋養,開始成長。她的回答不再隻是“不”,她很機靈地與我協商,而且經常激發我想要達成她的欲望的動力。這不是為了避免爭吵而做出的讓步。被愛發牢騷的孩子操控與被聰明的協調者激發,兩者間有很大的不同。然而無論如何,每次的協調都必須在父母的掌控中,由父母設定最大的極限。
許多大人們不知如何為自己的需求開口爭取,因為在幼時即缺乏這樣的練習。最後即便他們開口要求,卻又不知如何協商。如果不湊巧,得到是拒絕的回應,為此,他們若不是感到退縮,即是憎恨。然而,如果人人在年幼時,皆有機會學習如何為了滿足自己所求而不斷地協商,如今,人們麵臨的許多問題將不再存在。現代社會上有那麽多為人們打官司的律師,即是因為人們對協商、協調一竅不通。
……
給予孩子要求更多的權利,其實你也給予孩子生活的方向、生活的目的及力量。許多現代的女性,對生活感到無力,因為他們從未被允許可以要求更多。他們從小被教導如何關心他人的需求,被灌輸如果為需求得不到滿足而生氣,或者要求更多,是件令人感到羞愧的事。父母親可以教導孩子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就是教孩子如何提出要求,要求更多。
許多女性在孩童時,沒有人教導她們這項技巧,反倒要她們不停地付出以期待別人能自動地回饋。小時候 ,缺乏如何直接提出要求的練習,女孩長大後不知道該如何在生活中、在人與人的關係上,得到自己想要,該如何滿足自己的需求。
……
孩子往往要求超過父母可能給予的。這是父母在允許孩子要求更多之前必須明白的。而孩子必須學習的是,如果提出的要求無法即刻得到滿足時,該如何讓自己仍保有快樂。這即是為什麽負麵情緒的管理是如此地重要了。
孩子得不到想要的滿足時,不免感到失望、不高興。父母必須試著讓孩子自己麵對、解決問題,就像在蛹裏的蝴蝶,必須經曆一番奮鬥後才能破蛹自由飛翔一般。想要擁有快樂的生活,最重要的技巧是延遲感激。學習如何要得到更多的同時,也感激已經擁有的,是需要當相長時間的培養。然而,每次孩子得到所要而生氣時,即是培養這技巧的最佳時機。每當孩子生氣時,父母應協助孩子感受且抒發他們的負麵情緒,藉此,孩子一次又一次地經曆,原來得不到他們想要的,還是可以擁有快樂的生活。
……
要得到更多是人類正常的期望。如果孩子能盡力提出更多的要求,但同時亦能耐心地接受、感激已經擁有的,他們已經具有處理生活中最大挑戰的能力。能獲得成功的人,就是能夠持續、有毅力、有耐力的人;而失敗的人,就是放棄夢想及渴望、停止掙紮的人。敞開心胸,你的意誌也將變得更堅強,沒有什麽可以抵擋我們的孩子。
從小即被允許要得更多的孩子,想得遠,計劃大,對自己達成目標的能力深具信心。支持他們提出要求的背後,是對自己已掌握如何成功的自信與直覺。允許孩子要求的父母,喚起孩子創造力及直覺的潛力。因為有了方向及自信,你的孩子則能夠勇敢地朝著目標前進,而且對人生充滿著熱情。他們能夠成就的事,將超越父母的期望。
資料來源:《孩子來自天堂》。約翰.葛瑞 原著。阮貞樺 譯。晨星出版,台灣,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