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棋經十三篇》略解之一 論局篇

(2006-11-04 10:09:48) 下一個
                                  
《棋經十三篇》在宋仁宗皇佑年間問世。它的作者,有人認為是張擬,有人認為是張靖,尚未有定論。《棋經十三篇》是一部重要的棋書,直接影響後世,在圍棋發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棋經十三篇》的《序》,對整個圍棋的形勢進行了分類,談到圍棋著法與戰術,與兵法相似。《論局篇》對棋盤進行了解釋。《得算篇》則強調計算關係到一局的勝敗,因此要心中有數。《權與篇》談的是布局,指出了布局的重要性和原則,《合戰篇》則全麵周密地提出了實戰中的各種問題,這是全書最重要的篇章之一。《虛實篇》主要探討戰術進攻的原則。《自知篇》把有無自知之明提到了勝敗的高度加以闡述。《審局篇》要人們特別重視棋局形勢的變化,做到成竹在胸,《度情篇》從各個方麵討論了態度問題。《斜正篇》談的是棋風問題。在《洞微篇》中,以變化的觀點探討了圍棋戰術,列舉了戰術上一係列原則。《名數篇》歸納了下子的三十二種術語。《品格篇》把棋力的高低分為九段。《雜說篇》則比較蕪雜,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提出了棋手的品質作風問題。

  《棋經十三篇》的價值,首先在於它的係統性。我國古典圍棋理論,從尹文子和太叔文子算起,中經班固《弈旨》、馬融《圍棋賦》等,到了敦煌寫本《棋經》和王積薪的《十訣》,才逐漸開始係統化。但真正建立起一個體係的,還要算《棋經十三篇》。這標誌著我國古典圍棋理論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棋經十三篇》比起以往的圍棋理論,在一些重要問題上,論述更加深刻、更加全麵了。特別是涉及圍棋戰略、戰術的篇章,充滿了辯證法的觀點。如“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有先而後,有後而先”,“有始少而終多者,有始近而終遠者”等等,都是妙絕千古的真知灼見,這是這本書的另一重大價值。

  此外, 《棋經十三篇》 還第一次闡述了棋手的品質作風等問題。書中提出了“勝不言,敗不語”、“安而不泰,存而不驕”等評價棋手品質作風的標準,認為這關係到一局棋的輸贏,關係到棋手水平的提高。這些觀點至今還為棋手們所稱道。

  總的來說,《棋經十三篇》運用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總結了曆代下棋的寶貴經驗,全麵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古典的圍棋理論。這是圍棋史上最重要的理論著作。

《棋經十三篇》問世九百年來,曆代棋手都受到了它的影響。據《棋經十三篇·跋》的記載,此書一問世,就受到包括劉仲甫在內的宋代棋手的重視,“人人皆能誦此十三篇”。劉仲甫以後許多棋手為之作注,至元代,晏天章、嚴德甫“會諸家之要”,撰成集解,《忘憂清樂集》、《玄玄集》等書都全文收錄《棋經十三篇》。對今天的棋手來說,它仍有借鑒、指導作用。

(此引言部分為轉體)
-----------------------------------------------------------------------
棋經十三篇
--- [宋] 宋皇祐中學士 張擬 撰 元·嚴德甫、晏天章注釋


《傳》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不有博弈者乎?”桓譚《新論》曰:“世有圍棋之戲,或言是兵家之類。上者遠其疏張,置以會圍,因而成得道之勝。 中者則務相絕遮,要以爭便求利,故勝負狐疑,須計數以定。 下者則守邊隅,趨作卦,以自生於小地。”春秋而下,代有其人,則奕棋之道,從來尚矣。今取勝敗之要,分十三篇,有與兵法合者,亦附於中雲爾。張靖序。

上者心懷全局,眼界開闊,處機靈變,棋性中和,定則必勝。
中者爭勢奪利,互相侵壓,彼此牽製,棋風犀利,勝負未知。
下者安居一角,自得而滿,不求發展,棋形萎靡,如此多敗。



論局篇第一
-------------(棋,方正之名。局,猶曹局也。此篇推本棋局之致,以與天合,故首以論局名篇。)


夫萬物之數,從一而起。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一者,生數之主,據其極而運四方也。
-------------(一者,數之始,萬物之數,皆起於一。故棋有三百六十之數,皆主於一。極,言棋以一居中,猶“皇建其有極”也。四方,四隅也。棋之據其極而運四隅,猶人君建其極而治四方。)

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數。分而為四,以象四時。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外周七二路,以象其侯。
-------------(四時,春、夏、秋、冬也。周天之度,三百六十有五。棋之路,三百六十而不及五者,大數合也。棋之有四隅,猶天之有四時。時有九十日,而隅有九十路。候,謂七十二候也。)

枯棋三百六十,白黑相半,以法陰陽。
-------------(枯棋,韋洪嗣《博弈論》有“枯棋三百”之語,其義未詳。或曰,古者棋局棋子皆以木為之,故曰枯棋,未知本於何說。)

局之線籩道,謂之枰。線道之間,謂之罫。
-------------(枰,當知枰,平也,言其線道平也。罫,線間方目也。韋洪嗣《博弈論》所謂“一枰方罫之間”者,是也。)

局方而靜,棋圓而動。
-------------(張說曰:“方若棋局,圓若棋子。”蓋圖象天,方法地。天圓而動,地方而靜。虞集曰:“夫棋有天地方圓之象,有明陽動靜之理。世道之升降,人事之盛衰,莫不寓是。惟能者能守之以仁,行之以義,秩之以禮,明之以智。)

自古及今,弈者無同局。《傳》曰:“日日新。”故宜用意深而存慮精,以求其勝負之由,則至其所未至矣。
-------------(日日新,言棄者日日有新著。棋之數,雖止於三百六十,而千變萬化,古今不同。苟能於此意深遠,而存意精切,則勝負之由可求;而未至之妙可至矣。)

“棋盤為地子為天,色按陰陽造化全。下到玄微通變處,笑誇當日爛柯仙”
-----------------------------------------------------------------------


略解:
這篇是論棋盤,棋子的,古人講究天人合一,在圍棋的棋盤及棋子上布置,就很清楚地體現了這一點。棋盤共361交叉點處,為一年;上左,上右,下左,下右,四部分比喻四季;棋盤邊上七十二個點,為中國傳統的七十二節氣變化。棋子分黑白兩色,變化以法陰陽,也就是兩種勢力,在一年的時間範圍,一定的規矩下,變化消長。

因為圍棋的變化細致,完美再現了陰陽兩方互相牽扯影響,這種矛盾變化的通性,圍棋對訓練這種思維能力極有益處,還可鍛煉性情,高手相較時,甚或見人精神境界。

“一者,生數之主, 據其極而運四方也”此一是正中天元一點。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四起,虯髯客也有此心,以為天下之強,在於李家,而李家之強,在於世民。不知李世民此人心胸如何,便以下棋試探,一開局,於四四星位各置一子,喝道:「老虯四子占四方!」李世民不慌不忙,在天元下了一子,朗聲穩穩道:「小子一子定乾坤!」。氣勢立即鎮懾了虯髯客,虯髯客遂推枰認負,打消了逐鹿中原的念頭。

圍棋,往深處想想,就是一個模擬變化的模型,它的設置和中國傳統的陰陽文化是一致的。反過來,傳統陰陽變化的正確研究成果,在圍棋上應用,也是有實效的。吳清源對圍棋的理解就是如此,他曾經發明出實戰中起手占天元的下法,震動一時;還有一手三三占角,影響甚大,現在還有人下。據說在其研究的二十一世紀的下法中,最新成果是起手在上方的星位,源於易經的“天一生水”,這些都在直接推動圍棋的發展。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