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
2020 (2)
2023 (1)
2025 (2)
這篇文章的標題很荒謬,但是作者倒是一個挺不錯的學者,有著作《創新經濟學:全球優勢競賽》(Innovation Economics: The Race for Global Advantage)和《技術恐懼與替罪羊》(Technology Fears and Scapegoats)。很難理解一個對創新經濟有如此深入研究的學者,怎麽會寫出這樣荒唐的文章。
中國和美國都對自己國內的企業做過補貼,這些補貼的動機都差不多的,都是要維持國內的就業。目前中國的失業率高於美國,美國的失業率已經比較正常了。所以中國的補貼更有合理性。美國有大量的破壞中國經濟發展的動作,中國沒有破壞美國經濟的動機。不應該以美國的思維去評判中國。中國快速發展對美國造成壓力,這個可以理解,但也不能因為有了壓力就衝昏了頭腦信口開河。
美國的衝動和敵意一直給美國帶來誤判,而美國的誤判會給美國帶來更大的損失。美國對中國的敵意以及各種加害於中國的做法不但是錯的,而且事與願違。比如,美國以為把供應鏈撤出中國就能阻擋中國的發展,但是,美國企業撤出之後,中國企業填補了美國的空白,獲得了美國讓出的市場,建成了一個完全自主的供應鏈。這樣一個供應鏈就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支撐整個工業的發展,帶來了中國的科技和產業的大爆炸。
中國確實有不少企業在賠錢做生意,原因主要是中國國內的競爭太慘烈,企業要想盡一切辦法生存下來。這種情況當然不好,但是不容易解決,更不是故意在破壞美國。不過,這種殘酷競爭的一個後果就是中國的技術和產品迭代非常快,從外部來看就是中國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期。美國把中國產品和企業阻擋在外,給了美國企業一個舒適的環境,同時也減少了它們快速進步的壓力。
無論中國還是美國,大家都麵臨同樣的一個問題,就是技術的快速發展給傳統生活帶來不適。作者是這方麵研究的專家,對這個問題應該了解的更清楚。馬斯克說AI發展會讓90%以上的人失去工作,這肯定是對人類生活的一個重大挑戰。中美衝突的很多問題實質上來自快速的技術進步對我們生活的衝擊,這是中美兩國應該共同麵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