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甲午戰爭120周年紀念日。回顧那場戰爭,中國犯了許多錯誤,而這些錯誤,今天還在繼續。總結當年的教訓,避免今日的失誤是我們紀念這場戰爭的主要目的。
長期以來,甲午戰爭失敗被簡單歸結為製度腐敗。事實上,甲午戰敗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件。對這樣的事件做簡單化的處理,這種思維方式本身正是導致甲午甲午戰爭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甲午戰爭失敗的第一個原因是:
一。思維方式粗放
關於甲午戰爭失敗,流傳最廣的說法是慈禧挪用了海軍軍費260萬兩白銀去修頤和園。然而,資料顯示,清政府在海軍上的投資高達1億兩白銀【1】。260萬兩白銀僅占其中的2.6%。而且這筆錢並非海軍軍費,而是海軍經費,它同北洋海軍沒有任何關係【2】。
承然,在國家危難之際,拿走260萬兩白銀去修頤和園是不應該的。但這件事對甲午戰敗的影響不應該誇大,尤其不應該列為主要原因。
甲午戰爭已經過去整整120年,在中國的公眾思維當中,依然把失敗原因簡單地用“腐敗”兩個字來概括,充分反映了國人對事物原因不求甚解的作風。
相比之下,日本人的思維方式非常細致,非常具體。這種思維方式的差別不能不列為中國戰敗的第一原因。
二。情報收集落後,戰略判斷失誤
錯誤的思維方式導致中國不重視情報收集,因此在關鍵時刻戰略判斷失誤。
日本皇室捐款資助戰爭,中國皇室卻在花錢造頤和園。這兩者之間的差別,並非中國比日本更腐敗,而是因為日本看到了危險,而中國卻對危險渾然不覺。是什麽原因導致慈禧看不到戰爭的危險呢?根源是李鴻章的戰略判斷失誤。
甲午戰爭之前,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海軍的實力超過日本,1889年美國海軍的報告中,認為當時中國海軍實力亞洲第一,超過日本和美國。李鴻章沾沾自喜,說“就渤海門戶而論,已有深固不可動搖之勢”。由於日本感到海軍力量的不足,從此加快了海軍建設步伐,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海軍軍費。此時,中國海軍卻放鬆海軍建設,從1888年開始停止購進軍艦,1891停止撥付海軍器械彈藥經費。在1894年甲午戰爭時,北洋水師總排水量是43000噸,而日本艦隊排水量達到55000噸,高出中國實力的四分之一以上。
前麵說過,中國的海軍投資總量高達一億兩白銀,清政府對海軍發展不可謂不重視。然而,在日本海軍噸位超過北洋水師之後的五年時間內,中共不但沒有增加海軍軍費,還進行削減。其根源就是李鴻章的判斷失誤,根本原因是不重視情報收集,沒有細致的工作態度,導致重大的戰略失敗。
三。防守型戰略失敗於進攻型戰略
甲午戰爭中,日本所持的是進攻性戰略,中國所持的是防守型戰略。甲午戰敗可以看成是防守型戰略失敗於進攻性戰略。
日本製定的戰略規劃就是對中國發動進攻,而中國的戰略規劃就是建立對日本的防禦。這兩種不同的戰略方案對雙方戰爭的勝負起了很大的影響。
當時中國總體實力遠高於日本,但是需要分兵把守長長的海岸線。除了北海艦隊,我們還有南海艦隊。兩個艦隊的存在,分散了國家的經費。當北海艦隊失利之時,南海艦隊卻掉不過來,理由是東南沿海也需要防範。
由於日本屬於進攻方,它可以把所有的力量集中起來專攻一點。因此就能把弱勢變成優勢。
甲午戰爭的最終失敗不是甲午海戰的失敗,而是甲午陸戰的失敗。如果沒有甲午陸戰,中方不會投降,更不會賠償2.3億兩白銀,導致國家最終崩潰。
中國的人數遠多於日本,為什麽陸戰會失敗?根本原因在於我們是防守方,因此處處設防,分散了實力。而日本是進攻方,靈活機動,永遠可以集中兵力發動進攻。甲午海戰的失敗,使得日本掌握了製海權,通過海路迅速調兵,在局部戰爭上迅速集中優勢兵力。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打敗國民黨,使用的也是同樣的戰略。
防守型戰略的另一個弱點是長期的軍備消耗。在甲午戰爭之前,中國海軍已經經曆了十幾年的建設。雖然艦艇噸位一度超過日本,但是對整個艦隊的維護消耗很大。每年的維護費用就需要100萬兩以上。許多戰艦在戰前已經老化,而日本的戰艦大部全新。
中國雖然資金雄厚,但是長期的備戰消耗也使得國力難以承受。這也是後來停止增加海軍軍費的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日本傾其國力,在短時間內使得海軍力量超過了中國,如果它不發動戰爭,那麽維護海軍的費用也會拖垮這個國家。這也是日本采用進攻型戰略的原因。
現在有不少觀點認為,日本的勝利原因是他們進行了明治維新,及時進行了國家的改革。實際上,日本的改革使日本走上了對外進攻的軍國主義道路。假如當時中國也進行改革,把防守型戰略改成進攻型戰略,把日本的艦隊消滅在日本的港口裏。曆史就會完全改寫。
不過,筆者並不認同這種改革。如果曆史能夠重來,中國的最佳戰略是同日本進行軍備競賽,使海軍力量永遠保持在日本之上。
四。重建設輕維護
前麵講過,海軍建設的維護費用很高,訓練費用也很高,戰艦更新換代的費用更高,這些都是當時的統治者沒有料到的。但是,海戰的失敗,實際上敗在維護和訓練上麵。下麵僅述三個代表性事件:
很明顯,艦隊平時缺乏實彈訓練。對戰鬥中的意外情況也缺乏充分的準備。
2)“福龍”號魚雷艇在40米距離上向“西京丸”發射3枚魚雷,當時“西京丸”上有日本的海軍部長,但三發魚雷無一命中。這一事件的根源是,平時訓練擺樣子,隻求轟轟烈烈,不求實效。根據曆史記載,當時的炮術訓練“預量數碼,設置浮標,遵標行駛。數碼已知,方固易中”。也就是說,演習的時候預先量好距離再開炮,自然是發發命中。
3)中方曾有一發炮彈命中敵方旗艦要害部位,但沒有爆炸。如果該彈爆炸,把敵方旗艦炸沉,整個海戰結局恐怕就要改寫。雖然這是偶然事件,但反映出炮彈維護和檢查方麵的問題。
五。結語
甲午戰爭已經過去120年。今天中國所麵臨的局勢同當時有很多相似性。中國現在正在強盛的過程中,軍事實力非同以往,但是中國所麵臨的戰爭危險並不少於當年。我們必須認識自己的弱點,不能重滔覆轍;也要認識對手的習性,防範曆史重演。
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防守性的,但是千萬不要以為別人也采用防守性思維。美國戰略家說過一句話,進攻是最好的防禦。甲午戰爭的過程已經很清楚地說明,我們的對手為什麽會采用進攻性的戰略。
中國應該堅守防禦型戰略,但是要清醒地看到這種戰略所存在的弱點,應該對其他人的進攻性戰略做好充分的準備。
甲午戰爭的失敗,中國的戰爭賠款高達2.3億兩白銀,這筆錢足以購買23個北洋水師的軍艦。如果在戰前再拿出幾千萬兩白銀,再建幾個北洋水師,日本斷然無法取得戰爭的勝利。李鴻章為代表的清朝官員對形勢的誤判,讓中國付出了整整一個世紀的代價。在這背後,需要我們認真反思的是整個國家的思維方法和處事原則。
【1】
北洋水師的覆滅原因與慘痛教訓,網易論壇;
【2】慈禧太後沒有挪用北洋海軍軍費,
後記
本文寫完之後又讀到幾篇關於甲午戰爭的分析文章,其中有若幹值得注意的新觀點,在此摘錄如下(原文可以點擊鏈接):
1)張宏良
甲午戰敗的原因不是腐敗而是全盤西化
同本文相似的地方是,該文也認為腐敗不是甲午戰敗的主要因素。張先生尤其指出了一個同大多數人不同的一個觀點,他認為,當時中國的改革是全盤西化的改革,完全由洋人主導;而日本的改革是一種民族主義改革。原文指出:
“當時日本明治維新改革的口號是“尊王攘夷,王政複古”,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加強中央集權。日本堅定不移地實行民族主義的改革路線,極大振奮了民族精神,形成了國家強大的精神力量,甚至形成了效忠天皇的極端民族主義的自殺文化。”
2)
難忘的甲午戰爭,被遺忘的甲午陸戰?
這是一篇比較重要的文章,因為甲午戰爭最重要的失敗是陸戰失敗,而不是海戰失敗。這篇文章分析了陸戰失敗的原因,指出中國軍隊在編製方麵沒有進行改革,後勤補給工作也沒有做好。而且有作戰能力的陸軍總數數量相當少。
3)
甲午戰爭流傳的謬誤
過去有很多關於北洋水師如何腐敗的傳說,比如官兵嫖妓,炮筒上晾衣服等等。這篇文章指出,很多這類指控實際上並不存在。
4)
張文木:關於甲午戰爭的大曆史總結
張文木的文章指出,日本自甲午以來過度注重軍事化,而軍人缺乏政治頭腦。軍人在戰役上表現出色,但在國家總體戰略上失誤,所以最終導致二次大戰的失敗。
使之互相傾軋,剝削壓迫,階級鬥爭,使中國成為一盤散沙的狀態;
並且打壓強者,培養奴性,以便於欺壓奴役,成為侵略者眼中的肥鹿;
統治者為了魚肉人民,不惜向強盜稱臣納貢,創造了燦爛的漢奸文化和曆史。
拖欠工資,孽待仆人、工人和傭人,符合儒家“禮”。
曆史悠久,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國粹也。
惡性競爭,劣勝優汰,是保證奴才不威脅到主人地位的必然結果。
貪汙腐敗、剝削壓迫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的文化;
結黨營私,敲詐勒索是儒家官僚的智慧和美德。
欺上瞞下,弄虛作假是儒家的官場文化傳統;
納妾嫖妓,賣國求榮是儒生的道德文化操守。
其實下麵的民族主義思想,全世界都是一樣的。不管多麽野蠻、愚昧和落後的傳統文化,都自認為是最先進的:
中國傳統文化說:孝者,肖也。也就是孝的基本條件,就是子女要像父母,情感態度價值觀技能上要像父母。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複古法祖的儒門大家:張載:《張子語錄》
中國好的很難學會,壞的一學就會,甚至把好的東西學壞,其根源就是儒家的吃人文化、智慧和美德。
《中華民族全民腐敗的根源》: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759024-1.shtml
文化深度的深思,反省,更新和進步,甚至革命,確實是中華民族崛起的竅門。
這也是為什麽中國高速發展的原因。
壟斷積累了太多的勢能,到達極限的時候,就轉化為動能了!
這就是專製社會崩潰的根本原因。
也是中國興衰周期的根本解讀。
1949年以後,朝鮮戰爭,中印,中蘇,中越邊界衝突,中國再也沒有失敗。這說明什麽?
1839年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
1841年5月 廣州三元裏人民痛擊英國侵略者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鴉片戰爭結束
19世紀40-50年代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1844年 《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簽訂
1851年 金田起義 太平天國建立
1853年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天朝田畝製度》頒布
1856年 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部互相殘殺
1856-1860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8年 清政府分別與英、法、美、俄簽定《天津條約》
1859年 洪仁玕向洪秀全進呈《資政新篇》
1860年 清政府分別與英、法、俄簽訂《北京條約》
1861年 北京政變
1861年 總理衙門成立
1862年 京師同文館成立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9世紀60-70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19世紀60-90年代 洋務運動
1883-1885年 中法戰爭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簽定
19世紀90年代 帝國主義國家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1898年 戊戌變法
1900年 義和團運動高潮
1900年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1年 《辛醜條約》簽定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 黃花崗起義
1911年 保路運動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義
1912年 (民國元年) 中華民國成立
1912年 清帝退位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護國運動開始
1915年 新文化運動開始
1916年 袁世凱恢複帝製失敗
1917年 張勳複辟失敗
1917年 護法運動開始
1919年5月4日 五四愛國運動爆發
1921年7月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2年初 香港中國海員大罷工
1922年7月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23年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1924年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4年 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實現
1925年 孫中山逝世
1925年 五卅慘案、五卅反帝愛國運動爆發
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
1927年4月12日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1927年7月15日 汪精衛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1927年7月 國民革命失敗
1927年4月 蔣介石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義
1927年8月7日 八七會議
1927年8月 湘贛邊秋收起義
1927年8月 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
1927年底 廣州起義
1928年4月 井岡山會師
1928年 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1931年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 一.二八事變、十九陸軍抗戰
1932年 偽滿洲國成立
1934年10月 中央紅軍開始長征
1935年1月 遵義會議
1935年 中共中央發表八一宣言
1935年10月 紅軍第一方麵軍長征到達陝北
1935年 一二.九運動
1936年10月 紅軍第二、四方麵軍長征到達甘肅會寧等地,長征結束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變
1937年7月7日 盧溝橋事變
當時的政府官員貪汙腐化低能,隻會靠締結條約解決事情。新式教育沒有,國人十之九都不識字。
中國的海軍是新興起的,可是無法與久經訓練,而且驍勇善戰的日本海軍相比。當時熱血的愛國青年已經上街遊行開始,大家都心知肚明大清滅亡不遠了。後來北洋政府是軍閥割據一方,各自為自己利益謀算。不看實情,單純斷章取義分析,夠蠢。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能夠徹底打敗日本的主要原因是美國的參戰
理由怎麽說都可以, 問題的關鍵在於中國不可能得到日本賠償. 因為:
1. 1951年的9月8日,以美、英、法等四十八個國家為一方與日本為另一方在舊金山會議上簽訂《舊金山對日和約》, 和約中 盟國放棄對日本的賠償要求。1952年的4月28日, 蔣介石政府與日本達成和約,放棄全部賠償。
2. 1972年盡管當時中美關係有所緩和, 但仍未建交, 處於敵對狀態, 美國不會同意日本對中賠償. 而美國是日本唯一占領國.
3. 日本不願意賠償, 甚至在寫公報時堅持中國沒有索賠的”權利”, 隻能”要求”;
4. 中國不是日本的占領國, 對日本沒有約束力, 日本賴賬, 中國毫無辦法. 連腐敗的清朝政府也隻在皇權受到威脅時才賠款, 更何況日本這種無賴政府.
如果中日不建交, 中國如何打破西方的封鎖? 這且不是”閉關自守”? 毛周隻不過作了一個順水人情, 說了一些好聽的話而已, 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德國做了賠償. 因為情況不一樣, 它被美蘇英法多國占領. 占領國沒有也不可能達成協議放棄賠償.我們再看看千億美元的國民賠償要求,中國政府在任何場合都沒有宣布予以放棄。有人已索賠多年, 至今得到了多少?
以為國民黨如何如何或共產黨如何如何, 就能得到日本千億美元賠償, 實在是幼稚!
對比朝鮮戰爭與抗日戰爭的不同結果,就可知道甲午戰爭中國失敗的原因。
痛恨自稱代表中國人民放棄賠賞的中國政府
文章中漏了一點,當時日本就是用這種語言在中國進行策反。直到現在還有人上當。
戰敗賠款2.3億,這是難道不是中國老百姓的錢?中國從甲午戰爭起陷入戰亂近百年,遭殃的全是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