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20億美元購買美國有毒債卷後果分析
(2009-08-30 09:23:18)
下一個
僑報報道[0],中投認為美國金融危機已經見底,並拿出20億美元參加美國公私合作投資計劃(PPIP)[1],購買美國的有毒債卷 -- 住房按揭債卷. 筆者以為這是一個風險極大的錯誤決定. 而PPIP是一個有利於銀行,不利於美國政府,也不利於投資人的一個賭博型金融產品.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魯格曼等人曾嚴厲批評這一計劃[2].更有民間人士認為,這一計劃是銀行高價出售自己有毒資產的手段.這項計劃對"民間投資人"並無好處,加入這一計劃的"民間投資人"隻能是銀行的托兒[3].
下麵具體分析一下這PPIP計劃的性質.首先分析有毒資產的性質和來源,然後分析PPIP計劃,最後討論參加PPIP計劃的得失.
第一.有毒資產
有毒資產的根源是金融機構采用賭博的方式進行高風險投資所產生的結果.舉例來說,銀行A用10倍的杠杆進行石油投資,在油價100美元時用10億資產作抵押,貸款100億,購買100億石油期貨.
然而,油價最低時跌到了50美元.按市場價格,資產縮水到了50億.這份資產賣掉之後,還欠貸款方50億,把自己原來的10億資產賠光都遠遠不夠.由此就產生了有毒資產和金融危機.一批金融機構麵臨倒閉.於是向國家求助.
目前,油價有所回升,但房地產可能落到了最低點。所以,現在房地產情況有可能同石油在50元時的情況相似。在油價和房地產接近最低點是去抄底是對的,但是PPIP計劃決不是象抄底那樣簡單。
第二.PPIP 計劃
PPIP是一個幫助金融機構出售有毒資產的計劃。 按理,資產總可以在市場上銷售,為什麽要搞出一個PPIP計劃呢? 原因是金融機構一方麵認為市場上的價格偏低,另一方麵又不能把這些資產長期持有,所以他們想盡早用高價賣掉有毒資產。由此弄出這個PPIP 計劃。該計劃的核心就是用高於市場價的價格出售有毒資產。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該計劃把美國政府拉進來做擔保,以抬高有毒資產的售價。按照該計劃的設想,上述市場價50億的資產,期望通過“競價”而賣到84億,然後由投資人出6億,美國政府出6億,其餘72億從FDIC借。 如果這筆資產以後升值,比如升到160億,那麽盈利部分由私人和政府對分,雙方各得38億。如果這份資產以後貶值,比如跌到30億,那麽在54億虧損中,投資人承擔的損失6億,其餘48億全部由政府和FDIC負擔。
顯然這一計劃中穩賺不賠的一方是銀行,他們把50億市場價的資產賣了84億。
第三。參加PPIP的得失
PPIP的宣傳者說,對投資者而言,該計劃有兩個吸引力。一個是盈利的杠杆效應,比如在上麵的例子中,6億投資可能帶來38億的回報。另一個是風險有限,最多虧損額是投資人的所有本金。
但是,由於資產是用高於市場價購買的,所以對購買者而言,虧損的可能性實際上大大高於盈利的可能性。繼續以石油為例,假設私人投資者在油價50的時候,用84美元的價格去購買石油,現在半年已經過去了,油價在72美元左右,雖然石油升值,但投資人依然淨虧損12億美元。也就是說,他的6億美元本金全部賠光,同樣美國政府也賠出6億。如果投資20億,那麽20億全部賠完。反過來,如果直接用20億在市場上購買石油,現在油價已經上漲40%,20億的投資可以淨賺8億美元左右。
第四。中投不應參與PPIP。
從投資人角度看,PPIP有點象借錢購買有毒資產:自己出6億,FDIC借給你36億,相當於把資產放大6倍,盈利時可以獲得6倍的資產增長。然而,同借錢投資不同的地方是,你不是按照市場價格購買資產,而是按抬高了的價格購買資產。因此,投資人的風險被大大提高了。因此,這種投資實際上是一種賭博:雖然存在幾倍幾十倍贏利的可能性,但出現這種可能性的機率非常小。中投可以在投資過程中承擔一定的風險,但類似賭博這樣的高風險“投資"是不應該參加的。前不久一批中國富翁參與購買一個香港銷售的金融產品,總共虧掉幾個億。他們吃虧在被這些產品表麵上的好處所吸引,不懂得它們背後的危險性。
[3]指出,正常的投資人是不會參加PPIP計劃的。最有可能參加投資的就是那些擁有有毒資產的機構。他們可以通過自己購買自己的資產來抬高有毒資產的價格(雖然規定不可以自己買自己的資產,但人家總有辦法通過子公司或合作夥伴來購買)。在上麵的例子中,假設銀行自己拿出6億把自己的有毒資產價格抬高到84元,那麽實際相當於用78元的價格賣出隻值50元的金融產品,依然可以淨賺50%以上。其它人去參與這個計劃純粹是當怨大頭,極有可能血本無歸!
[0] 僑報:20億美元吞毒 中投押寶美國房市?
http://www.usqiaobao.com:81/qiaobao/html/2009-08/23/content_207095.htm
[1] 有毒資產購買計劃"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Investment Program":
http://www.treas.gov/press/releases/tg65.htm
[2]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Krugman對該計劃的嚴厲批評: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GCA-CreditCrisis/idUSTRE52M4SS20090323
[3]YOUTUBE上一個民間人士的批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arbfLTCtI